徐閃閃,童周雁,鄒天伊,高玲燕,楊春菊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杭州 311300)
伴隨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農戶承包農用地的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必然趨勢。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行、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1]。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2 266.67萬hm2,是2008年底的3.1倍,流轉比例占總承包地的26%[2]。到2013年底,浙江省農用地流轉面積達57.67萬hm2,流轉率達45%[3],浙江省的農用地流轉率約為全國農用地流轉率的1.7倍。為研究經濟較發達省份在農用地流轉過程中的特點、經驗與做法,筆者以慈溪市為例,在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農用地流轉現狀及發展方向進行了研究。
慈溪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東離寧波60 km,北距上海148 km,西至杭州138 km,是長三角地區大上海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4]。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 031.0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1 25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 702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49.30億元;工業實現增加值552.0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92.3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88.23億元,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4.86億元,總量居寧波各縣(市、區)首位[5]。目前慈溪市農用地流轉面積2.36萬hm2,占家庭承包面積的65.8%;規模經營面積 2.67萬 hm2,占耕地總面積的61.5%[6]。
1.1 調查方法 慈溪市下轄14個鎮、5個街道,297個行政村、27個居委會、58個社區[4]。該研究選擇橋頭鎮豐潭村、觀海衛鎮東山頭村、龍山鎮山下村等3個村莊作為重點調查對象,它們分別處于慈溪市的西部、中部和東部,經濟較為發達,農用地流轉工作開始時間早,在農用地流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發放問卷240份,收回有效問卷240份,其中農用地流出和流入農戶各為120個。問卷調查過程中針對問卷內容填寫進行了輔導。
1.2 農用地流轉主體的基本情況 在120份問卷中,農用地流入戶戶主年齡都在45歲以上,其中45~55歲占總問卷人數的42%,55歲以上占58%;受教育程度都是在高中及以下水平;58%是本地人,42%是外地人。69%的農戶采用分戶自主經營的經營方式,主要種植蔬菜、瓜果、花卉等,面積在1.33 hm2以內;其余21%的農戶采用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10%農戶加入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較大。雇工來源以省外人員居多,主要為安徽、貴州、云南等地農民,占雇工總數80%,人員流動性較大,導致農場雇工的雇傭期短,增加了交易成本;此外,雇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都在初中偏下,自身的勞動技能水平相對技術人員低,從而導致農場實際生產率水平低下。
1.3 農用地流轉方式 農用地流出的120個農戶中,有51%的農戶是自發流轉給親戚、同村其他人以及外地承包戶,即承租者直接與農戶協商進行農用地流轉;另外49%的農戶通過鎮(街道)、村建立的農用地流轉服務中心將農用地流轉給農用地租用者(圖1)。農用地流轉服務中心通過接受農用地流入者的委托收集流出農戶的農用地或者將農用地流出者自愿流出的農用地整理之后統一承包給農用地流入者。
農用地流出和流入者之間以口頭約定作為合同方式的農戶占總調查人數的41%,書面協議的占59%。農用地年租金6 000~9 000元/hm2的農戶占總調查戶數的66%;年租金1 500~3 000元/hm2的農戶占總調查戶數的15%;無償使用的占總調查戶數的19%。
1.4 農用地經營規模和效益 將農用地流轉給他人種植的農戶,流出規模因家庭人口數目不同而異,兩口之家的農戶農用地流出面積是0.10 hm2左右,三口之家的農戶農用地流出面積是0.13 hm2左右。農用地流入的農戶經營規模各異,其中種植面積在6.67 hm2以下的占69%,6.67~66.67 hm2的占28%,66.67 hm2以上的僅占3%。
慈溪市農戶經營農用地的方式主要有分戶自主經營、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大面積種植戶一般都是采用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形式經營土地。由于購買大型農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機械化生產,雇傭勞動力每人每天100~150元等高投入成本,使得大面積種植的農戶地均收益(約15 000元/hm2)低于小面積種植的農戶。但是大面積種植農戶的農用地流轉量大,種植面積多,產值高,地均產出比普通農戶高出30%以上。據統計,2012年家庭農場實現產值 11.7 億元[7]。
農地從分散趨勢向集中趨勢轉變,逐步擴大農戶農用地經營規模,能夠為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和農業社會化、專業化的發展擴展空間,從而逐步實現機械化、科學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商品率,最終沿著這一路徑,增加農業收入,逐步實現農村小康和農業現代化的目標。農用地流轉為土地規模經營提供必要性,因此必須大力推進農用地流轉。
2.1 農用地經營規模偏小 目前慈溪市經工商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有1 000多家,2012年實現產值11.7億元,其中,已注冊的規模66.67 hm2以上家庭農場有15家,多注冊為個體工商戶或企業,如成達農場、創新農場、涌森農場、綠葉農場等[8-9]。但是如此大規模經營的農戶只占農用地流入者的3%,6.67 hm2以上經營規模的也只有31%,另外69%從事農業勞動的群體普遍存在年齡大、受教育水平低的特點,所以相比較本地年輕人和大量外來勞動力的能力,該部分群體對第二、三產業企業的吸引力十分微小,只能從事非農產業中工資比較低的工作或者繼續從事農業,務農邊際收益一般是大于等于非農產業邊際收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非農經營收入低于務農經營收入[10]。因此,他們不愿意將農用地流轉出去,自身能力的限制也不能大量流入農用地,進而制約大規模經營,限制農民專業化合作社、大型家庭農場的數量與規模。
2.2 中介服務組織制度不盡完善 將農用地自發流轉給親戚朋友或者同村其他人的農戶,有80%獲得的農用地租金較低甚至沒有獲得租金,并且都沒有簽訂農用地流轉合同,這對實現農用地規范流轉、保障農用地流轉雙方的利益有一定影響,流入戶通過此種途徑流轉的農用地面積一般較小,只有0.13 hm2左右。有83%的土地流出者表示由于從事非農業無心種植,便隨意將農用地流轉給需要的親朋好友,他們認為親朋好友之間無需通過書面合同進行約束,直接流轉的做法也不會損害雙方的利益。通過直接流轉獲得農用地使用權的流入者由于沒有租金的壓力且農用地種植規模不大就保持傳統耕種方式,但是散戶粗放式的耕作方式將導致農用地利用率低下。因此,中介服務組織在農用地流轉過程中缺失或者未完全發揮引導、監督、管理等作用影響農用地利用效率與效益,進而影響農用地流轉雙方的收益。
3.1 提高農用地經營規模 以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產業化組織為抓手,推動農用地流轉,擴大農用地經營規模[11]。政府應繼續積極引導小規模經營的農戶進行大規模生產,鼓勵農戶將承包經營權入股,出臺穩定規模經營、培育發展經營主體等有關扶持政策操作細則[12],將分散經營的農戶合作起來,通過股份合作制建立農業合作組織,合作社成員每年在收入包底固定回報的同時,可以根據合作社當年實際經營情況獲得二次分配的收益,真正實現農民增收、農企增效。
對于不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農戶以及沒有生活壓力的年老農戶,鼓勵并引導他們將農用地流轉給種植大戶、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是否繼續從事農業活動自行決定。并且在政府機構和農業服務組織的監督管理之下,農戶不僅能夠拿到農用地流轉費用,還能夠獲得在農場工作的工資,并且不需要承擔經營風險,進而提高農用地產出效益,保護流入戶與流出戶的利益,保證雙方受益雙贏,提高村民收入。
3.2 健全完善農用地流轉服務體系 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農用地流轉市場,充分發揮農用地流轉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規范農用地流轉的市場程序,保障農用地生產要素合理有序流動。政府和基層行政服務人員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樹立人民公仆思想,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13]。完善專門的農用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加強農用地流轉服務機構的員工專業培訓,提升具有較高素質的固定專職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全心全意從事和辦理農用地流轉和中介服務工作,從而拓展農戶流轉農用地范圍,提升農用地流轉速度、進度與深度,有效解決流轉信息不對稱、流轉面積小等一系列問題,提高農用地流轉效率;規范流轉程序,進一步加強對農村農用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規范農村農用地經營權流轉行為,農用地流轉服務組織的工作人員通過規范農用地流轉合同,引導、監督、管理農用地有序合理流轉等,維護農用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14]。
[1]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cc3f275be23482fb4da4c4f.html.
[2]全國3.4億畝承包耕地已流轉[N].都市快報,2014-02-24(02).
[3]省發改委綜合體改處.2013年浙江改革形勢分析報告[EB/OL].http://www.zjdpc.gov.cn/art/2014/7/24/art_719_664655.html.
[4]慈溪政府網.慈溪簡介[EB/OL].http://www.cixi.gov.cn/art/2014/7/27/art_67538_1119436.html.
[5]慈溪政府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EB/OL].http://www.cixi.gov.cn/art/2013/4/2/art_43323_988478.html.
[6]慈溪日報.慈溪市土地流轉“轉”出一片新天地[EB/OL].http://www.cnluye.com/html/main/sxdtView/2711170.html.
[7]慈溪市農林局.推進土地規范流轉加快發展家庭農場[EB/OL].http://nyj.ningbo.gov.cn/News_view.aspx?ContentId=31673.
[8]朱建炯.以流轉促發展以規模增效益我市土地流轉“轉”出一片新天地[N].慈溪日報,2013-11-08(11).
[9]王振家.慈溪模式:市場主導的家庭農場[J].光彩,2013(5):23-24.
[10]丁科技.浙江省慈溪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10.
[11]浙江省農業廳課題組.浙江省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及趨勢研究——基于991份調查問卷的分析[J].浙江現代農業,2008(4):19-21.
[12]張芳.新形勢下慈溪市耕地流轉問題及對策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2(6):53-54.
[13]金麗馥,何建萍.保障我國農村土地流轉收入問題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10):17-19.
[14]李雅莉.河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38(6):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