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陳曉科,徐曉剛,許燕灝,曾杰,任暢翔,葉枝平
(1.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廣東省智能電網新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廣州市510080;2.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市510080;3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市510663)
基于電力市場改革的微電網經營模式
張弛1,陳曉科1,徐曉剛1,許燕灝2,曾杰1,任暢翔3,葉枝平2
(1.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廣東省智能電網新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廣州市510080;2.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市510080;3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市510663)
由分布式電源、負荷、儲能裝置及控制裝置4個部分構成的微電網,具有獨立于大電網運行的能力,其在提高重要用戶供電可靠性、消納分布式電源及解決偏遠地區供電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伴隨著儲能、分布式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微電網將具備新的發展動力,出現新的盈利模式。該文將微電網分為并網型微電網及離網型微電網,分別探討這2類微電網的幾種典型應用配置與應用模式,對其進行定性的經濟性評估。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目前電力市場改革的新形勢,深入細致地研究了微電網未來可能產生的2種商業運營模式與盈利方式。全面探索電網公司未來參與微電網項目的業務拓展模式及其可能帶來的巨大優勢,積極尋找電網公司傳統業務的補充和延伸的可行途徑。
微電網;電力市場改革;電力市場;商業運營模式;分布式能源
傳統大電網存在難以解決局部事故易擴散、對負荷不能靈活跟蹤、無法大量消納分布式電源、對偏遠地區供電困難等方面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微電網(以下簡稱微網)的概念應運而生。微網由分布式電源、用電負荷、監控、保護和自動化裝置等組成(必要時含儲能裝置),是一個能夠基本實現內部電力電量平衡的小型供電網絡。微網中的分布式電源發電量應能滿足重要負荷的用電需求,并留有一定裕度[1-4]。
微網技術有以下3個方面的重要意義:其一,微網是提高重要負荷供電可靠性,滿足用戶定制多種電能質量需求,實現電網智能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其二,為解決分布式電源大量無序接入對電網造成的影響問題,微網技術能實現多種分布式電源的整合利用,組成統一的可控單元,便于調度管理;其三,微網技術為解決偏遠地區供電難問題提供了一種經濟有效的途徑。綜合分析各國的現有實例[5-8],微網目前在國際上并未出現成熟的商業應用模式,主要還處于商業模式探索階段。以北美地區為例,已有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驗證微網技術;(2)利用可再生能源;(3)提高電網薄弱的偏遠地區供電可靠性;(4)作為防災的應急備用電源等等。這些已有的應用模式首要考慮因素仍是安全性而非商業因素。
隨著微網與分布式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歐美的資本市場已逐漸開始將目光投向微網,這一極具市場前景的未來電網概念上。在我國,伴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售電市場有望實現全面市場化,微網也必將出現新的發展動力與盈利模式。本文首先將微網分為4種典型的應用模式,進行不同模式的經濟性定性評估,結合目前電力市場改革形勢,研究微網未來可能出現的商業運營模式,并探索電網公司未來參與微網項目的業務拓展模式,提出電網公司傳統業務補充和延伸的可行途徑。
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應用場合,微網在規劃設計、設備配置、運營方式以及建設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本文基于對微網經濟性及商業運營模式分析的需要,充分結合國內外已有的微網研究與探索[9-12],根據接入主網的不同,將微網分為2種模式:并網型微網與離網型微網。并參考廣東地區分布式能源及小水電的發展情況,對每種微網模式進行了典型應用場景設計,并基于配置運行方案評價微網的經濟性。
1.1 并網型微網
并網型微網指通常狀態下與大電網連接的微網,一般存在并網和離網2種模式。微網通過公共連接點與外部大電網相連,通過控制公共連接點處的狀態實現微網的離網運行和并網運行。
并網型微網主要應用在城鎮地區,對于城鎮電網而言,配電網基礎建設相對完善,人口較為密集,供電密度較大,微網中分布式能源與電網容量的占比相對較低,電網結構相對堅強,可為微網接入提供較大的容量支撐。另外,并網型微網還可應用于小水電作為電源的場合。由于小水電一般位于較為偏遠的地區,如果需向遠距離的負荷進行供電,長距離架設架空線存在線路末端電能質量惡化及經濟性較差的因素,因此這類微網主要向附近負荷進行供電。
據此,可以將并網型微網的典型應用場景劃分為2類:商業樓宇或經濟園區型和小水電型。
(1)商業樓宇或經濟園區并網型微網。
商業樓宇或經濟園區并網型微網包含分布式電源、負荷、儲能、運行控制設備。該微網負荷主要為商業負荷和工業負荷,分布式能源配置以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為主,并配置有一定容量的儲能。在分布式能源配置方面,考慮到城市風機對城鎮居民影響較大尚不具備推廣條件;而微燃機由于能源轉換效率低、項目經濟性差,目前無法為投資運營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因此微燃機和風機在城鎮中的并網型微網中均較少采用。此微網配置模式下,光伏出力與負荷的用電特性吻合度較高,光伏電量可直接在用電高峰時段全部就地消納,能起到明顯的削峰作用。
商業樓宇或經濟園區并網型微網的儲能系統容量僅考慮按照保證重要負荷供電來配置,以鉛酸電池作為儲能的主要形式。該類微網應配置完備的微網控制系統,實現穩態、動態、暫態的控制。據國內此類典型微網情況可知,商業樓宇或經濟園區并網型微網的內部收益率一般較差,不能達到電力行業投資的基準收益率7%,投資回收期較長,一般長達10年以上,經濟性效益相對較差。
影響該類微網項目經濟效益的因素主要有:投資和電價。在投資方面,由于微網項目電源設備及控制系統前期造價較高,隨著技術的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設備價格將呈下降趨勢。隨著總投資的下降,商業樓宇并網型微網的內部收益率將逐漸增大。商業樓宇或經濟園區方案在投資比例下降的情況下,內部收益率或將超過基準收益率,具備盈利可能。從電價方面看,購售電價差是影響該類微網經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一定的購售電價差,該類微網項目的經濟性將大為改善。現行情況下,微網可通過以大用戶直購電的方式來壓低購電價從而獲取購售電價差額利潤;而在未來,伴隨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微網運營商有望以售電主體的方式制定自己的售電價。
(2)小水電并網型微網。
并網型微網還可應用于小水電作為電源的場合,此類微網中的分布式電源采用小水電作為其電源形式,考慮到小水電的出力特性不宜配置儲能,采用柴油發電機來保證整個微網系統在電網故障或檢修時能夠離網運行是一種較好的方案,柴油機的配置將按照負荷容量進行等量配置。小水電并網型微網比較特殊的是:在豐水期,小水電的發電量將遠大于負荷用電量,除去滿足負荷需求部分的電量外其余電量將回饋上網;但在枯水期,小水電基本不出力,此時段內的微網負荷的用電將基本全部由大電網提供。
小水電并網型微網投資收益率高,經濟性較好,現有技術水平和設備成本條件下,此類微網已具有良好的生命力。在投資方面,隨著總投資的下降,小水電并網型微網的內部收益率將大幅增大。投資成本下降對該類型微網的經濟收益影響較大。但需指出,由于水電站建設、運營的技術和造價水平均已較為成熟,未來基本不存在投資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從電價方面看,隨著上網電價的上漲,小水電并網型微網的內部收益率變化并不顯著,由于水電項目生命期長達30年,在考慮時間價值的情況下,水電上網價格上漲并不會大幅提高小水電并網型微網的經濟性。
1.2 離網型微網
離網型微網指通常不與大電網相聯,一般獨立運行的微網。這種微網可應用于解決偏遠地區供電的場合,利用微網技術靈活組網的特點,在偏遠地區就地建設適合當地情況的微網供電系統,實現偏遠地區能源的就地綜合利用,解決偏遠地區用電難的問題。離網型微網一般需要依賴儲能裝置來達到能量平衡,儲能配置占比較高,帶來不低的投資與運維費用。
目前,在中國農村地區及草原、山區、海島等偏遠地區,仍有大量無電區存在,通過延伸電網來解決用電問題既不現實又不經濟,若僅通過柴油發電機供電,能源結構單一,供電成本高,更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因地制宜地發展分布式能源,建設微網,是解決我國偏遠無電地區居民生活和生產用電的有效途徑。
離網型微網包含分布式電源、負荷、儲能、運行控制設備。針對偏遠地區建設的微網系統,分布式電源可能包含太陽能光伏、風機、柴油發電機或微燃機等多種形式,具體的配置情況可以根據當地資源分布合理配置;微網內需配備足夠容量的儲能系統,保證重要負荷的供電;離網型微網還需配置完備的微網控制系統,以保證微網的獨立穩定運行。其最典型的形式便是采用“風光柴儲微電網”,系統中負荷特性與風電、光伏的出力曲線存在一定差異,風光互補系統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新能源出力的波動,更好地匹配負荷曲線,儲能設備及柴油發電機主要考慮對分布式電源的出力和負荷之間的缺額進行補償。
根據國內已有典型案例可知,偏遠地區離網型微網的經濟效益較差,內部收益率將小于20%,在項目生命期內無法收回投資。但考慮偏遠地區存在輸電線路建設成本及巡線維護成本高等原因,通過采用微網的方式進行供電,可構建適合當地情況的供電系統,因地制宜地實現偏遠地區能源的就地綜合利用。如:東福山島是舟山群島最東端住人島,面積2.95 km2,常住居民約300人,居民日常用電負荷20 kW左右,駐軍負荷40 kW左右。在微網系統建成前,居民電力供應由駐軍的柴油發電機提供,居民用電受到限制。2011年5月由國家電網公司投資建設的東福山島300 kW風光柴儲微網供電系統開始試運行,截至目前,系統運行穩定,全島負荷用電基本由新能源提供。作為離網型微網,東福山島風光柴儲微網系統如果單純依靠電價獲利,顯然不經濟。但從節約成本的角度上來看,采用風光柴儲微網系統代替柴油發電機節約了發電成本。與直接鋪設電纜實現供電相比其經濟性良好,據估算從大陸到海島鋪設10 kV海纜的成本約6 000多萬元,東福山島風光柴儲微網系統的建設成本約為2 200萬元,由此可見,該類微網具有十分良好的經濟可行性[13]。
日前,電力市場改革穩步邁進。《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為導向,將實現售電市場開放,以期售電環節獨立,倒逼形成獨立的輸配電價,從而形成存在多元化售電競爭主體的開放售電市場。在電力市場改革的背景下,微網將具有新的發展動力與盈利模式[14-17]。具體闡述,微網將具有2種可能的全新盈利方式。

圖1 參與電力市場競爭模式的微網系統結構Fig.1 Configuration of microgrid participating in electricity market competition
2.1 微網形成售電主體的運營模式
在電力市場環境下,以微網為主體的售電公司將可能成為微網的一種新興運營模式。微網直接聯系用戶終端,其運營商通過興建微網重新組合需求側,從而形成售電主體,充分參與售電側市場競爭。
購售電價差是影響項目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并網型微網的經濟性對購售電價差十分敏感。若其組成售電主體,當存在較小的購售電價差時,即可提高其內部收益率,從而實現盈利。考慮到未來,微網的投資成本還將進一步下降,以微網形式組建的售電公司將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開放的售電市場中,微網運營商可形成售電公司,參與電力零售環節,通過微網的建設運營,優化能源消費方式,提供更加高效、多樣化的能源服務。微網主體的售電公司可將自發的電力售給微網內的用戶,微網內不夠的電力差額則從電力市場購買,再以自定的售電價格售給用戶,以此獲利。開放電力市場的核心在于競爭,微網運營商還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提供差異化電力服務、冷熱電聯供、能源綜合降耗管理等多樣化的手段來拓展業務類型,提高其競爭力。微網運營商組建的售電主體以提供優質可靠的能源保證為基礎,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可為微網內的用戶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能源供給方式,從而降低能源供給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以微網為主體組建的售電公司深入用戶,充分了解用戶的能源消費習慣,可以為其提供切實有效的能源解決方案。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定制各種用戶能源管理的軟件系統,使其與用戶的設備、舒適性、偏好及其他個性化要求保持一致。在未來,這樣的售電主體公司可能改變經營模式,不再以kW·h為單位向用戶收費,轉而以熱量單位、光線單位或者其他服務為單位向用戶收費,這種概念可稱之位“價值計費”。隨著分布式能源及微網技術的發展,在電力零售領域,服務供應模式可能將取代商品銷售模式,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
綜上所述,在電力市場環境下,通過建設微網形成售電主體,參與電力市場運行,將有良好的經濟前景,未來電力市場下的微網或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期。
2.2 微網組成虛擬電源商的運營模式
微網中存在電力生產部分,在電力市場中,通過建設微網,還可以組成虛擬電源商,以此形式參與到電力市場競爭中去,從而盈利。微網運營商會主動跟蹤電力市場的電價變化,發現并利用各種盈利機會;同時根據參與電力市場競爭的需求,來改變微網的配置及控制方式,進而制造盈利機會。
其具體可能的盈利方式有以下幾種。
(1)在高電價時,向電網供電。
微網運營商通過投資微網系統,能夠直接對微網進行管理和控制。微網可以根據對電網需求和電價的預測,在低電價時儲能,在高電價時供能,利用電價差來獲利。在考慮微網內供需平衡的情況下,使可控的分布式電源參與批發市場的供應競價,不僅能獲取利益,還有利于緩解電網的供需緊張狀況,提高整個電網的可靠性。
(2)在高電價時,降低用電負荷。
微網運營商可通過對負荷進行分類,使非關鍵、可停電的負荷組成一組,在便于實現微網離網運行功率平衡的同時,還為通過減負荷參與對電價的響應創造條件。微網通過其內部負荷的調節,降低高電價時段的高峰負荷用電量,這樣不僅能夠降低用電成本,也有利于降低對電網發電、輸電和配電設施的要求,提高整個電力市場的運行效率。
(3)提供輔助服務。
前述的微網對電力市場電價所做出的2種響應,需要參與前一天電量市場的競價。對于由系統運營商采購的、供系統實時運行使用的輔助服務而言,微網及其具有的可控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裝置的運行靈活性和反應速度能夠滿足大多數電力市場對功率平衡、容量儲備和黑啟動等輔助服務的競標和運行要求。與常規的大型發電設備相比,可控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裝置具有啟動成本低的優勢,能夠從提供這些服務中獲取更多的利潤。
目前,多國已形成了開放的電力市場機制,存在可供借鑒的經驗。譬如,瑞典國家電力公司Vatterfall通過將多個微網聚合起來形成虛擬發電廠參與到電力市場競爭,具體做法為: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將柏林的多個小型燃氣三聯供、風電場、蓄熱電站等發電和用電設施聯系起來,構成微網虛擬發電廠[18]。此模式可通過實時調節負荷和儲能,在微網系統內部平抑間歇性電源的出力波動,有助于提高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滲透率。同時采用此形式將形成足夠容量的微網架構,便于參與電力市場的電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
微網的小容量特點,便于不同機構參與其投資和運行。在電力市場背景下,虛擬供電商的運營方式也將成為一種新的微網商業運行模式。但該模式相較于直接通過微網組成售電主體參與售電側市場的形式而言技術壁壘較高,技術成本投入較多,且專業性強,可能主要作為一種有力補充或拓展業務形式存在。
2.3 微網商業模式小結
綜上所述,在電力市場背景下,微網將具備全新的商業生機與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開放電力市場形成后,并網型微網將具有全新的發展活力,形成售電主體或虛擬電源運營商,充分參與售電側競爭。實時跟蹤電力市場的電價變化,發現并利用各種盈利機會,屆時微網將會在售電側不斷出現,成為售電側市場的有力競爭主體。
微網的實際投資主體及運營商可能存在多種情況,既可以由用戶或第三方來投資建設微網,也可由電網公司來參與微網的投資與經營。
微網的不斷發展從某種意義上,將改變電力行業傳統的產業結構,在電力的生產和消費端注入新的活力。電網公司以微網形式參與電力市場,可以看作是電網業務的縱向全新整合:傳統的電網公司在電力市場環境下,將自身的業務范圍繼續延伸至售電側市場,投資建設并經營微網,可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可靠的電力保障。電力公司可對其業務流程進行優化整合,通過微網形式切入售電側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從而降低電網系統的生產運行成本。據此產生的節約量也可擴大生產利潤,支撐其對于用電側設施的持續投入。
電網公司發展微網未嘗不是其調整經營模式、提高生產運營效率、拓展市場的一個新機遇。
3.1 全新的業務拓展
由電網公司投資微網建設,并擁有其所有權和運行責任,電網公司可利用其傳統的業務平臺將配電網絡的運行控制手段拓展到用電側,將微網的運行控制接入到電網調度控制系統中,從而優化運行控制,改善負荷特性,實現削峰填谷,減少電網的容量投資與運營成本。發展微網建設也可為大電網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證敏感負荷的電力供應,提高供電可靠性。電網公司還可利用其在專業領域積累的大量技術優勢及成本優勢,進一步拓展業務類型,提供差異化的電力服務:包括提供特殊電源供應、電源諧波管理、電磁干擾屏蔽、直流電源供電等等。此外也可通過微網的建設運營,推動需求側響應機制的建立。通過精確把握每一個用戶的能源需求,實現用電負荷的集中控制與綜合管理,從而形成用戶與電力系統之間經由價格和調控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動。

圖2 電力市場環境下電網公司通過微網實現的業務拓展Fig.2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Power Grid Company though microgrid in new electricity market mode
3.2 節能盈利模式
發展分布式能源及微網建設最為重要的是節能效益。根據國外部分電網公司的探索,可嘗試將幫助用戶所節約的能源價值的一部分計入利潤。在監管機構的許可下,可進行如下探索:電網公司在處理節能項目相關支出時,按照新建電廠相關支出執行,并對節能相關支出增加部分進行獎勵,從而增加了節能支出的資金回報率。
國外的一些探索可為電力公司通過節能盈利提供思路:美國內華達州的杜克公司提出了一項名為“節約一瓦特”的業務,包括3個核心思想:(1)電力公司將效率測量基礎包的安裝自動作為電力服務的一部分;(2)監管機構允許杜克公司將節能成本與建設一座新的發電廠成本差價90%(按kW·h計算)作為利潤保留;(3)放松對電力公司嚴格管制的規劃和等待批準周期,監管機構轉而對實際達到的節能量進行監督,對實際成本進行獨立評估,并允許電力公司賺取核實差價的90%。該方案在電力公司和節能政策周期中產生了很大影響,已獲批在美國4個州實施[19]。
德州市立奧斯汀能源公司(AE)提出了智能電網2.0的設想,主要用于管理并調節分布式發電(光伏、小型風機)、存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及電表用戶端的智能設施。AE讓出1 575美元作為返利,用于家用能效測量,并為高效空調、光伏電池及太陽能熱水器提供財務支持。企業從能源管理系統可獲得10萬美元的返利,就改善數據中心可獲得20萬美元的返利,并可通過高效管理和運行樓宇、縮減荷載或安裝蓄熱器享受其他返利。除返利外,奧斯汀市還率先提出了市政能源融資方案。奧斯汀市的轉型正在進行,籌資限制延遲了許多關鍵投資的實施,所以新模式的許多特征尚未顯現,項目的效果有待評判。但不管成敗與否,奧斯汀模式也詮釋了市政電力公司與地方當局之間密切結合可創造出一攬子節能法律、激勵項目和新選擇的這一事實[19]。
3.3 全面發揮已有業務優勢
相對其他參與微網投資建設運營的角色,電網公司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過其傳統業務的積累,它擁有最專業、最全面的技術儲備。通過縱向整合系統內部的業務流程,實現電力系統源、網、荷的高效互動,從而最大程度地優化系統運行方式、降低生產及運營成本,提升能源供給質量,提供差異化的能源供給服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電網公司享有明顯的籌資優勢,由于其提供的是基礎性服務,資信可靠性高,微網項目的價值常常取決于所用資本的成本,因此電網公司參與可獲得較好的資金優勢。在某些方面,電網公司也可為微網建設提供理想的融資信貸,公司熟悉自己服務區域內的每一棟建筑,了解其電能消耗的水平和習慣,從而確保微網設計和效用估算更為準確,電網公司了解相關用戶的信用記錄,也知道在適當的位置安裝電表可以比較能源消費的效率,因此可為微網的建設提供融資支持。
3.4 小結
綜上所述,電網公司以發展微網為契機,參與電力市場售電側競爭,通過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轉變經營模式,拓展業務范圍,改善服務質量,在電力市場環境下,此模式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
本文充分結合微網目前技術的發展與電力市場改革格局,針對微網的幾種典型應用模式進行了定性的經濟性評估,深入細致地研究了各類微網未來可能產生的商業運營模式與盈利方式,同時全面闡述了電網公司參與微網投資建設可能帶來的巨大優勢。根據分析研判可知,隨著電力市場發展及未來微網技術突破帶來的成本降低,微網將具有新的發展動力與盈利方式,未來微網的生命力極強。微網發展將成為歷史的潮流,電網公司需要積極順應與接納其發展。電網公司必須對微網進行全方位細致深入的研究,全面針對其技術、經濟性、經營模式等各方面開展更為深入的探索。
[1]魯宗相,王彩霞,閡勇,等.微電網研究綜述[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7,31(19):100-107.
Lu Zongjiang,Wang Caixia,Min Yong,et al.Overview on microgrid research[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9):100-107.
[2]Hatziargyriou N,Asand H,Iravani,et al.Microgrids[J].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2007,5(4):78-94.
[3]盛鷗,孔力,齊智平,等.新型電網——微電網(Microgrid)研究綜述[J].繼電器,2007,35(12):75-81.
Sheng Kun,Kong Li,Qi Zhiping,et al.A survey on research of microgrid-A new power system[J].Relay,2007,35(12): 75-81.
[4]鄭漳華,艾芊.微電網的研究現狀及在我國的應用前景[J].電網技術,2008,32(16):27-31.
Zheng Zhanghua,AiQian.Presentsituationofresearchon microgrid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32(16):27-31.
[5]Piagi P,Lasseter R.Autonomous control of microgrids[C]//IEEE PES Meeting.Montreal:IEEE,2006,1-8.
[6]Morozumi S.Microgrid demonstration projects inJapan[C]//IEEE Power Conversion Conference,2007:635-642.
[7]楊新法,蘇劍,呂志鵬,等.微電網技術綜述[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34(1),57-70.
Yang Xinfa,Su Jian,Lyu Zhipeng,et al.Overview on micro-grid technology[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4,34(1),57-70.
[8]劉文,楊慧霞,祝斌.微電網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2,40(14):152-155.
Liu Wen,Yang Huixia,Zhu Bin.Survey on key technologies of microgrid[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2,40 (14):152-155.
[9]Hongseok K,Marina T.A two-stage market model for microgrid power transactions via aggregators[J]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2011,16(3):101-108.
[10]Hatziargyriou N,Dimeas A,Tsikalakis A,et al.Management of microgrids in market environment[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Power Systems,Amsterdam,Holland,2005.
[11]Basu A,Panigrahi T,Chowdhury S,et al.Key energy management issues of setting market clearing price(MCP)in micro-grid scenario[C]//42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ower Engineering Conference,Brighton,United Kingdom,2007.
[12]Pudj ianto D,Strbac G,van Overbeeke F,et al.Investigation of regulatory commerci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microgrids[C]//200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Power Systems.Amsterdam,Netherlands:2005.
[13]李冶,楊裕生,胡學浩,等.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4[R].北京: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2014.
[14]李富生,李瑞生,周逢權.微電網技術及工程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152-168.
[15]劉皓明,李柵柵,陸丹,等.微電網并網運行的市場運營機制設計[J].電力建設,2014,35(11):13-18.
Liu Haoming,Li Shanshan,Lu Dan,et al.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design for grid-connected microgrid[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14,35(11):13-18.
[16]趙賀,王坤,井天軍.微電網自發自用運行的經濟性分析[J].電力建設,2014,35(5):113-117
Zhao He,Wang Kun,Jing Tianjun.Economic analysis of microgrid in energy self-balance mode[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14,35(5):113-117.
[17]艾芊,章健.基于多代理系統的微電網競價優化策略[J].電網技術,2010,34(2),46-51.
Ai Qian,Zhang Jian.Optimization bidding strategies of microgrids based on multi-agent system[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0,34(2):46-51.
[18]李冶,胡學浩,來小康,等.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3[R].北京: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儲能專業委員會,2013.
[19]樓書氫,李青鋒,許化強,等.國外微電網的研究概況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前景[J].華中電力,2009,22(3):56-59.
Lou Shuqing,Li Qingfeng,Xu Huaqiang,et al.Current research on microgrid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J].Central China Electric Power,2009,22(3):56-59.
(編輯:張媛媛)
Microgrid Operation Mode Based on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
ZHANG Chi1,CHEN Xiaoke1,XU Xiaogang1,XU Yanhao2,ZENG Jie1,REN Changxiang3,YE Zhiping2
(1.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Ltd.,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Grid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80,China;2.Guangdong Power Grid,Guangzhou 510080,China;3.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Guangzhou 510663,China)
Microgrid that consists of four parts:distributed power,load,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control devices,has the ability to operate on independent mode.Also microgrid has obvious technological advantage on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electricity supply,accepting distributed power and solving power supply for remote areas,which has caused wid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n energy storage and distributed energy,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microgrid will have new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profit model.In this paper,microgrid was divided to two types:grid-connected microgrid and independent microgrid.The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ypical configuration and application mode for these 2 kinds of microgrids,and completed the qualitative economic assessment.On this basis,the possible commerce operation mode and profit mode of microgrid were intensively researched,combined with the new situation of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 in full.Finally,the future business development model of Power Grid Company participating in microgrid was comprehensively explored,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huge advantage;the feasible way for the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of Power Grid Company was actively looked.
microgrid;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electricity market;commerce operation mode;distributed energy
TM 711;F 426
A
1000-7229(2015)11-0154-06
10.3969/j.issn.1000-7229.2015.11.024
2015-05-11
2015-06-19
張弛(1989),男,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新能源并網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陳曉科(1978),男,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系統自動化分析及研究工作;
徐曉剛(1982),男,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輸變電設備運行及高電壓技術工作;
許燕灝(1979),男,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市場及新能源市場應用的研究工作;
曾杰(1979),男,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新能源并網技術研究工作;
任暢翔(1989),女,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網投資分析的研究工作;
葉枝平(1982),女,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市場與節能、節電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