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專業服務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不僅是維護國有資產權益、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的基礎工具,還在服務改革開放、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防范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扮演著“市場經濟的潤滑劑”和“社會管理的助推器”角色,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評估所承擔的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社會公眾利益以及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任務更加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十八屆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要完善國有資產資源監管制度”。2015年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會議提出,“要強化國有企業、國有資產資源監管,推進資產評估立法”。資產評估是伴隨著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歷程誕生并發展起來的,先天具有為國有資產資源監管以及國有企業改革服務的基因,作為國有資產資源監管的基礎性工具,成為防止國有資產資源流失的重要防線。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國有和民間資本“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評估將廣泛深入地參與產業及市場分析、并購前盡職調查、并購方案設計、并購后財務分析評價等,充分發揮價值管理和價值發現的雙重功能,承擔促進并購績效提升、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保障國家利益的重要任務。
在我國建設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進程中,資產評估在資本市場中具有“去資產泡沫化”和“穩定器”的作用。據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對上市公告信息的統計,2013年度,我國主板市場共有755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購重組交易,占上市公司總數量的49.74%,其中,605家使用了資產評估服務,占完成并購重組交易公司的80.13%。資產評估越來越得到市場主體、報告使用方和監管部門的重視和認可,在價值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實現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是防范資本風險、維護資本市場穩定與安全的重要工具。
但是,評估相關法律一直缺位,導致對評估的規范管理無法可依,對相關政府部門、評估行業協會、評估機構以及評估師的職責,缺乏必要和統一的法律約束,嚴重制約了評估作用的發揮。同時,由于評估缺乏法律地位,執業獨立性也容易受到挑戰和損害。另一方面,目前評估行業“多頭管理”的亂象,導致我國評估業難以形成強大合力,削弱了我國評估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我國評估業在國際專業服務業領域爭取資產定價話語權,不利于我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交易規則制定當中發揮作用及維護利益。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分別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盡快制定資產評估法,既是規范評估管理和執業行為,促進評估行業健康發展及發揮重要作用的現實需要,也是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突破阻礙,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向深水區邁進,做好頂層設計,盡快建立與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評估法律制度,尤顯重要。只有實現評估立法,才能真正確定評估的法律地位,發揮評估的重要作用。我們呼吁全國人大繼續高度重視并全力推進資產評估立法工作,繼續深入加強評估立法調研和溝通協調工作,大力推動評估法早日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