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是以價值為中樞的現代經濟,資產評估正是為資本市場、資本運營、資產管理、價值管理提供市場價值尺度的專業工具,其獨立性、客觀性、專業性形成了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公正性,深刻影響著經濟和社會生活,而評估人員的盡職評估極大影響著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故提高評估人員的職業能力以滿足市場經濟公正性的需要顯得極為迫切。
然而,專業人員的培養應貫穿于前期、準入及后續三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因材施教方有較優成效,故選擇一個具有方向性指導意義的主題框架漸成必然。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強調適應性、全面性、效能性及獨特性,學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綜合化與整體化趨勢日益明顯, T型人才作為一種新型專業人才優勢明顯,由此看來,以T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資產評估師(以下簡稱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對資產評估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以此為主題,結合當前該領域研究結果提出筆者拙見,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資產評估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評估人員的執業活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素質、復合型的專業評估人才的培養成為當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職業能力框架的構建成了較優選擇,由此必先明確其內涵,從本質入手。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素質。顧名思義,職業能力便是完成某項職業所體現出來的素質,但該項能力則是根據職業的特點與需求而定,主要涉及三大組成部分:職業品質、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針對我國資產評估師行業發展的現狀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國評估師的執業要求,可將我國評估師職業能力定義為:使評估師提供高質量的執業,且能達到社會公眾和同行認可所應具備的職業品質、職業知識及職業技能的綜合,而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便是由以上三部分有機結合的系統性整體。
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主要圍繞上述三大組成部分而言,是對評估師應當具備的與執業方面、執業邊界、執業層級相匹配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執業能力、道德水平等要求的綜合概括。其研究對象是關于評估師自身知識基礎、專業基礎、實踐能力與執業方向、執業邊界、執業層級之間的匹配關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評估行業的人才培養應是一個貫穿始終的過程,科學合理的職業能力框架能順應該專業領域的特點,深刻關系到資產評估行業前期學習、準入、執業、學歷教育和后續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對提高評估人員職業能力,促進評估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內外學者認為,職業能力框架由職業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價值觀構成。該能力框架是動態的,是基于特定時期、特定行業、特定崗位,隨職業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東北財經大學的姜楠教授在《專業化趨勢下的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研究》中提出:影響我國評估師職業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評估師自身的能力,包括評估師的知識水平和結構、專業水平和結構、執業經驗和職業道德水準,這些共同構成了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的基礎,并將該框架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劃分為:基礎知識層次、專業知識層次、專業經歷和經驗層次。由于該領域理論研究尚淺,本文適當借鑒會計領域人才培養的相關內容。
鑒于資產評估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在不斷變化,評估師在執業過程中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使得對評估師職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資產評估領域,我國在職業能力方向的理論研究還不完善,主要是借鑒國內外有關注冊會計師相關方面的理論成果。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有兩種以能力為基礎的方法:投入法和功能法。
投入法:指評估師為了勝任所從事的資產評估工作而應該進行的各種投入,如知識、技能、品質等,如果評估師提供的服務及各種信息能夠讓資產評估行業管理部門和資產評估信息使用者認為是科學的、有價值的、可信賴的,那么就必須進行各種投入。此種方法更加關注未來,強調評估師應具有的長期價值(見圖1)。

圖1 投入法下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
功能法:指從評估師所從事的具體評估業務過程入手,通過對其擔任的不同角色及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把評估工作各環節分解為各個工作要素,并列出相應勝任的標準,用來評價其是否達到完成此工作所需要的標準,從而繪制出一張詳細的專業能力勝任表。以資產評估工作流程為主線,構建簡易框架(見圖2)。
各行各業欲長遠優質發展,人才的培養為重中之重,只有探索一條順應自身領域發展、符合行業特點并滿足行業需求的道路方能事半功倍。《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探討》一文中將職業能力分為基礎能力群和專業能力群,并提出采用投入法整體分析評估師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再利用功能法具體分析評估師執業過程中所需的具體能力。筆者認為這兩種方法沒有充分考慮評估人才培養的全局性及長期貫穿性,故謹在前輩探索基礎上提出兩點:第一,要素需求法;第二,T型人才。
1. T型人才內涵:T型結構人才是一種剛柔相濟的新型人才,用字母“T”來表示其知識結構特點。“—”表示有廣博的知識面,“|”表示知識的深度。兩者的結合,既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是集深與博于一身的人才。這種人才結構不僅在橫向上具備比較廣泛的知識修養,而且在縱向的專業知識上具有深入的理解能力和獨到見解。該結構人才所具有的特點如圖3所示。

圖2 功能法下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

圖3 T型人才示意圖
2.T型人才優越性:以培養T型人才為目標,構建合理有效的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具有重大意義:
(1)促進評估行業人才培養,提高評估師的職業能力。為評估師的個人發展指明方向,使其可以根據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和發展目標,參照能力框架所確定的各層次應具備的能力,制定相應的提高改善計劃,從而全面提高執業水平,勝任工作要求。從橫向看,有助于豐富自身知識素養,提高內涵與人格魅力。
(2)保證評估結論的公正可靠,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現代經濟為以價值為中樞的市場經濟,需要高端評估人才提供盡職執業,為資產或經濟資源價值的公正可靠提供技術保證與支持,而T型人才集深與博于一身,剛柔并濟,專業的深保證結論的可靠,見識的博及個人修養則極大助力于結論的可靠。
(3)增進社會公眾對評估行業和評估師的認知程度。高端人才易得到極大的認可,T型評估人才橫向具備廣泛的知識修養,縱向具有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能力和獨到見解,其所提供的執業質量不僅能滿足業界要求,也更能提高行業的公信力,從而增加社會公眾對評估行業和評估師的認知程度。
縱觀評估人才發展的全局,不同的階段需要具備不同的要素方可滿足不斷產生的機遇與挑戰,要素需求法便從中產生。運用要素需求法構建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將所需要素分為主要的四種類型:基礎要素、專業要素、社會要素、發展要素。
1.分類依據:該分類立足于資產評估行業前期學習、準入、執業和后續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基礎要素旨在保證前期學習階段獲得進入該行業應具備的最基本能力,包括知識,品質等;專業要素貫穿各個階段始終,術業有專攻,專業知識與素質便是立足于整個行業最強有力的保證;社會要素,評估人員作為一個社會人,需要與不同角色相聯系,同時評估行業與不同行業有著密切聯系,勢必需要諸如溝通、交際等方面能力。發展要素比較特殊,立足于未來,主要針對評估師的后續發展,并且,這一要素需以前三種要素為必要條件,只有具備了前三種要素,再加之評估師自身上進積極的態度與潛力,才能在該行業長遠發展。由此也可看出,這四類要素相互聯系與交織,綜合反映一個優秀評估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2.基于評估師執業特征分析各類要素:針對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現狀及評估師執業的特性,對各類要素分析如圖4所示。

圖4 要素需求示意圖
運用要素需求法下四種分類要素為總體框架進行該領域評估人才的培養, 略顯寬泛,再結合T型結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使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更具方向性與指導性。
以T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必須滲透于每一個分類要素,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T型人才構成的第一點——寬泛扎實的基礎知識,正好與基礎要素向對應,評估人員只有夯實基礎,才能腳踏實地向前進;第二點,專業深入的技術技能,對應了專業要素這一類別,專且深才能在領域內有所作為;第三點,精準嫻熟的工作能力,則融合了基礎、專業要素各自的要求,工作能力的精準與嫻熟需要以基本功、專業程度為基礎,熟能生巧,專而精準。同時,這般工作能力又為發展要素奠定了基礎,能力加潛力才能長久向前,且無止境。具備了T型人才的三個特征,再加上社會要素,使得該類人才內外兼修,無論對執業水準,還是獲得社會認可,均有極大的幫助。
根據上述分析,簡易構建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如圖5所示。

圖5 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
資產評估行業伴隨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而產生并不斷完善,高素質評估人才的培養是行業蓬勃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有關人才培養的理論探討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T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為總指導,以期培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經濟前進需要的優質T型評估人才。本文論述停留于較淺層次,只針對該類人才培養的大框架和總體方向進行了設想,有關該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有待進一步深入。

[1]王紅敏.評估師職業能力框架探討[J].會計之友,2008(07).
[2]楊志明.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J].中國資產評估,2012(01).
[3]姜楠.關于評估師職業能力和職業能力框架的界定[J].國有資產管理,2010(07).
[4]邊靜慧.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關系[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22).
[5]T型人才理論.[OL].[2011-02-23].http://wiki.mbalib.com/wiki/T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