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呈森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高速渦輪鉆微創法與傳統鑿骨劈冠法在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中的臨床效果
黃呈森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目的:比較分析高速渦輪鉆微創法與傳統鑿骨劈冠法在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60例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的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鑿骨劈冠治療,試驗組患者接受高速渦輪鉆微創,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結果:試驗組的張口受限程度、疼痛程度、拔牙時間與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的各項指標,P<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較之傳統鑿骨劈冠法,高速渦輪鉆微創法在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中的臨床效果更好,減輕張口受限與疼痛程度,縮短拔牙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考慮加大臨床推廣。
高速渦輪鉆微創法;傳統鑿骨劈冠法;臨床效果
臨床研究報告指出,傳統鑿骨劈牙法需對骨鑿及牙挺進行外力捶擊,容易在拔牙過程中引發頜骨和周圍軟組織的損傷,不良結果較為高發[1]。而高速渦輪鉆微創法在確保順利拔除的基礎上,憑借強大的切削力、高轉速、精確切割、創傷小、手術視野開闊等優點,而逐漸在臨床中應用開來[2,3]。本次研究中,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間我院的60例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患者,集中對比分析了高速渦輪鉆微創法與傳統鑿骨劈冠法的優劣,現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我院的60例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的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30例)和試驗組(30例),作為本次的臨床研究對象。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2~60歲,平均(40.9±12.8)歲;試驗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5~58歲,平均(40.8±12.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納入研究。納入標準要求如下:①于我院接受低位埋伏下頜阻生智齒拔除的患者;②患者無并發口腔疾病;③患者知情后同意納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隨訪;④上報我院醫學倫理會且獲得批準。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鑿骨劈冠治療,即選取骨鑿去除阻生牙上方的骨組織以減少骨阻力后,后劈冠拔除。試驗組患者接受高速渦輪鉆微創治療,存在骨阻力者應借助渦輪鉆除阻生牙上方的骨組織,或分割牙冠為數塊后在借助牙鉗和牙挺取出牙齒,最后劈冠拔除。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
1.3 臨床療效評價指標[4]:本次研究中,于治療后1月進行療效評估,臨床療效主要根據平均拔牙時間、張口受限程度、疼痛程度、并發癥發生狀況共四方面加以評定。其中,張口受限程度主要分為1度、2度、3度,張口度≤2.5cm為1度,張口度≤2.0cm為2度,張口度≤1.0cm為3度,3度即為癥狀成立;輕微疼痛且不需服用止痛藥者為1度;疼痛需服止痛藥物者為2度;止痛藥對疼痛無效者為3度,3度即為癥狀成立。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中數據所用的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5.0軟件,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均以(%)表示,組間比較選用卡方比較;P<0.05,提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數據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張口受限程度與疼痛程度:據統計,試驗組的張口受限程度與疼痛程度均優于對照組,且試驗組的張口受限率(6.67%)低于對照組(40.00%),試驗組的嚴重疼痛率(3.33%)低于對照組(30.0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的張口受限程度與疼痛程度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張口受限程度與疼痛程度n(%)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干槽癥發生率:據統計,試驗組的手術時間(16.7±3.4)min低于對照組(29.3± 5.2)min,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30.0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干槽癥發生率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并發癥(%)
傳統鑿骨劈牙法通過去骨及分牙的方法以減少牙體和骨組織的阻力,從而完成下頜阻生智齒的拔出,主要從牙冠發育溝和牙根分叉處著手,盲目性較大,加之下頜第三磨牙牙根具有較大的變異性大,劈鑿的方向掌握不佳后反會增加拔牙的難度和風險,傳統鑿骨劈牙法也因此逐漸減少應用[5]。
高速渦輪鉆微創法主要借助工作端的高速摩擦力完成拔牙目的,操作快速準確,同時避免了牙體和骨組織的暴力沖擊,在有限的工作范圍內避免了切割力在牙槽骨中的廣泛傳導,進一步減輕了創傷,增加了患者的接受度。臨床統計現實,低創操作可減少約30%~45%的張口受限與疼痛[6]。本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的張口受限與疼痛程度均輕于對照組,印證了高速渦輪鉆微創法治療的安全性。干槽癥患者臨床普遍表現為自發性放射性疼痛,且易出現創傷臭味,影響患者康復,感染和創傷被證實為引發干槽癥的主要因素,阻生智齒傳統拔除法引發感染的幾率較大,且拔牙時間長,從而導致干槽癥患病幾率增高[7]。本次研究中,較之對照組,試驗組的拔牙時間和感染幾率更低,且干槽癥的發病患者僅為1例,進一步提示了其優越性。遺憾的是,本次研究的研究條件和研究內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有待進一步更新、改進。
[1]劉永剛.高速渦輪鉆法與鑿骨劈冠法拔除下頜阻生智齒后并發癥比較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8): 968~970.
[2]劉興翠,高玉萍,魯偉.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并發癥原因分析[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1,21(3):189~191.
[3]曹建強,韓凌.渦輪鉆磨切法和劈冠鑿骨法拔除下頜阻生齒的臨床比較[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3,(8): 29~30.
[4]王戈,高璐,柴松嶺.高速渦輪氣鉆法聯合劈開去骨法拔除下頜阻生智齒202例分析[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7):438~439.
[5]郭錦清.渦輪鉆去阻力法與傳統鑿骨劈冠法拔除下頜阻生智齒的對比研究[J].海南醫學,2010,21(3):30~32.
[6]邢洪波,姜書成,王仁欣.改良翻瓣術配合高速渦輪鉆拔除下頜阻生智齒82例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2, 52 (11):100.
[7]吳雪勛,郭慶平,陳巨峰,等.丙泊酚用于無痛拔牙術拔除阻生智齒的臨床護理[J].河北醫學,2009,15(12):1466~1468.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6.031
1006-6233(2015)06-09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