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鵬,穆衛新
(1.河北省興隆縣人民醫院,河北興隆 067300 2.河北省平泉縣婦幼保健院,河北平泉 067500)
自擬木瓜芍藥湯配合針灸治療腰椎病變臨床療效觀察
馬宏鵬1,穆衛新2
(1.河北省興隆縣人民醫院,河北興隆 067300 2.河北省平泉縣婦幼保健院,河北平泉 067500)
目的:觀察自擬木瓜靈仙芍藥湯配穴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椎骨質增生療效并與其他方法治療進行療效對比。方法:治療組針灸配合中藥治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61例,腰椎骨質增生59例,對照組腰腿痛丸加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30例,腰椎骨質增生30例,兩組均10d一個療程。結果:治療組口服自擬木瓜靈仙芍藥湯配合針灸120患者總有效率96%,對照組腰腿痛丸配合針灸60例總有效率78.4%。結論:自擬木瓜靈仙芍藥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療效滿意,值得推廣應用。
木瓜芍藥湯;針灸;腰椎病變
腰椎病變[1]發病原因很多,常見腰椎間盤脫出和腰椎骨質增生,主要以腰腿痛、下肢痛、活動受限為主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自2009年開始,筆者采用中藥口服聯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骨質增生120例,療效滿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180例來自于中醫科門診患者,隨機按2:1比例分為治療組120例、對照組60例。以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為標準,所有病例均經過腰部MRI、CT等影像明確診斷腰椎病變[3],治療組120例:L3、L4、L5椎間盤突出38例,以L4、L5、S1椎間盤突出為23例,計61例,男性48例,女性23例。40~69周歲,平均(50±0.9)。腰椎骨質增生59例,以L3、L4、L5為主。男性32例,女性27例。病程一般12~37月,平均(59±1.3)月,以40~78周歲,平均(53±0.9),對照組60例,腰椎間盤突出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20~58周歲,平均(35±0.9)。腰椎骨質增生30例以40~78周歲,平均(59),男性17例,女性13例。病程一般3~36個月,平均(19±1.5)月,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各種腫瘤,骨質疏松,強直性脊柱炎及內臟病變引起相對應的腰部疼痛,不配合療程治療者。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自擬木瓜靈仙芍藥湯聯合針灸治療。
1.2.1 針灸取穴[4],主穴阿是穴、委中、懸鐘、環跳、昆侖、陽陵泉、腰夾脊;配穴關元、承山、腎俞。穴位消毒后,用0.30mm*75mm毫針(華佗牌針灸針生產廠家,中國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快速直刺進針,以上穴位采用平補平泄手法,至捻轉提插后,穴位有酸麻脹痛針感,留針30min。1次/d,10次為一個療程。
1.2.2 中藥方劑組成:木瓜15g、靈仙15g、白芍60g、雞血藤20g、杜仲20g、川斷20g、狗脊15g、申姜15g、元胡20g、伸筋草15g、全蝎5g、烏蛇10g、薏以米30g、川牛膝15g、黃柏15g、蒼術10g、秦艽20g、天麻15g、甘草10g,10劑為一療程,加減:濕熱甚者加防己15g知母15g,寒濕甚者去黃柏加炙麻黃10g、炙川烏6g、炙草烏6g。1劑/d,水煎后去渣藥液300mL,分三次服。
1.2.3 對照組:針刺治療方法同治療組,予苦客安腰腿痛丸(本溪仙草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44138)口服。一次1.2g(10粒),2次/d,連服10d一療程。兩組均治療一個療程后休息3d,進行第2個療程治療。兩組在第3個療程結束進行觀察療效對比。
1.3 療效判定:以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為標準,痊愈:大腿外側及腰部痛疼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勝任到原工作,半年以后不復發者。顯效:大腿外側及腰部痛疼基本消失直腿抬高60°以上,勞累或運動后腰腿部仍有活動不利及脹麻疼痛,休息后癥狀減輕。有效:腰腿疼痛減輕,直腿抬高45°以上,工作或勞累后疼痛如治療前。無效:癥狀體征治療前后無變化。
2.1 治療組在3個療程結束進行療效觀察,見表1。

表1 治療組在3個療程結束進行療效觀察
2.2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治療3個療程后的療效對比,見表2。經過以上對比,治療組的療效顯著,治愈率達到了55%,總有效率達到了96%,對照組的治愈率26%,有效率78.4%,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兩組在治療3個療程后的療效對比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的病因很多,但是發病的機理是腰椎的退行性改變所致的各種病理改變,現代醫學不外乎手術及對癥治療,療效不太滿意,中醫根據辨證論治認為本病發病機制:風、寒、濕侵襲致肝腎不足或跌撲損傷致使腰部經脈,經筋,絡脈受損,瘀血阻絡使之腰部疼痛。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隸屬中醫“腰痛、痹癥”的范疇。(素問、痹論)曰“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氣痹,血氣凝澀不行也”,筆者臨床20余年的經驗認為,肝主筋、腎主骨,生髓通于腦,腰為腎之府,脊柱為腎府之脊梁,精血不足不能營養于骨,腎之府空虛,骨失所養,則骨密度少而骨質疏松,疏松則兩骨膨大,大則使椎間狹窄,椎間盤狹窄壓迫坐骨神經,使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以大腿外側疼痛為主;骨失所養則骨膨大,易骨折,易生骨痂,致骨質增生。自2009年開始采用自擬木瓜芍藥湯配合針灸治療腰椎病變,療效滿意。中藥基本方劑:木瓜、靈仙各,白芍為君藥,以補肝腎,強筋骨,利濕熱,緩急止疼。杜仲、川斷、枸脊、申姜,川牛膝為臣藥,增強肝腎強筋骨,使骨得以營養。骨質由疏松變為堅硬,則兩關節回位則疼痛消失,元胡、伸筋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使筋脈舒,絡脈通,疼痛自然消失。肝腎虧虛,正氣不足則風寒濕邪,易于侵襲,用全蝎、烏蛇祛風化痰,疏風通絡。風寒濕邪久留身體易化熱生濕,易發生疼痛,黃柏、蒼術、薏米、秦艽補肝腎而利濕熱,天麻祛風通絡,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為佐使之藥,因人而異,隨癥加減,基本方劑宗旨補肝腎,強筋骨,祛風除濕,通絡止疼。中藥配合針刺治療的宗旨就是疏風散寒,溫經活絡,標本兼治、內外兼顧[5]。腰部夾脊穴和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經脈,絡脈及經筋之氣血,達到痛經止痛的功效。腰夾脊穴內夾督脈,外臨膀胱經,針刺局部夾脊穴,可刺激脊神經和周圍血管,使之產生應激反應,一則改善局部微循環,吸收局部炎性滲出物,幫助纖維環修復,二則夾脊局部肌纖維推動髓核回位。環跳為足少陽、太陽耳脈之會,是治療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委中為足太陽經穴,腰背委中求,可疏通腰背膀胱經之氣血;陽陵泉可降濁除濕,為八會穴之筋會;懸鐘為八會穴之髓會,功為通經活絡、強筋健骨。因此采用中藥內服聯合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骨質增生,可以提高療效,縮短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痛苦,諸癥痊愈,值得推廣應用。
[1]魯玉來,盧世壁,等.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26.
[2]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14~215.
[3]施杞.頸椎病與腰椎病[M].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2.178~183.
[4]鄭媛媛,馬曾斌,馬良宵.33個單穴主治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8,28(6):419.
[5]王伯清,祝玉埔,等.綜合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31例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J].頸腰病雜志,2003,24(5): 318.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6.060
1006-6233(2015)06-1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