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偉
許多人認為,唐朝是一個崇尚“豐頰肥體”的朝代,事實上,其理論根據是不夠充分的。
首先看看唐玄宗的兩位愛妃——梅妃、楊貴妃,對于這兩位美女的描述是:梅妃清瘦俏麗如梅,玉環豐腴艷美如出水芙蓉,這里提到的玉環只是豐滿而非肥胖。而梅妃受寵說明清瘦也符合當時審美。
許多唐朝畫家們所畫的宮女仕女圖,如畫家閻立本以文成公主和親為題材的《步輦圖》,圖中仕女個個苗條纖瘦。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簪花仕女圖》中,仕女雖然體態有所豐腴,但也算不上肥胖臃腫。
又如唐玄宗給太子選妃時,讓高力士派人選民間美女“細長白晳者”五人以賜太子。可見,唐代選美標準是:身材纖細,高挑,皮膚白皙者為最美。
從唐代詩詞中也可以看出這一審美取向。在唐人筆下,吟詠女性肥美的文字并不多見,所見者如元稹《鶯鶯傳》詩中稱鶯鶯“膚潤玉肌豐”,也只能說是豐腴。反之,吟詠女性纖細尤其是細腰之美的詩詞則隨處可見。唐詩中有“楊柳小蠻腰”(《本事詩·事感第二》)、 “皓齒歌,細腰舞”(李賀《將進酒》)、“愿作輕羅著細腰,愿為明鏡分姣面”(劉希夷《公子行》)、“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后宮多窈窕,日日學新聲” (陸龜蒙《婕妤怨》),等等。由此可見,作為主流的審美觀,纖細柔美仍然為社會所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