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鑫,吳少雄,李桑柔,張雪輝,王 琦,王松梅
(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永勝縣農村居民腹型肥胖現狀及與油茶的相關性研究
苗 鑫,吳少雄,李桑柔,張雪輝,王 琦,王松梅
(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的] 了解永勝縣農村居民腹型肥胖檢出率同油茶攝入的相關性。[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300名永勝縣農村居民,對其基本情況、行為習慣、膳食及油茶攝入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體格檢查。[結果]永勝縣農村居民腹型肥胖率為45.3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P<0.01);女性腹型肥胖率高于男性(OR=3.35,P=0.02);膳食飽和脂肪酸(SFA)攝入增加,腹型肥胖率增高(P<0.01),膳食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攝入增加,腹型肥胖率降低(P<0.01)。[結論]永勝農村居民腹型肥胖檢出率較高,女性檢出率高于男性。膳食SFA是腹型肥胖的危險因素,膳食MUFA是腹型肥胖的保護因素。
腹型肥胖;油茶;相關性;農村居民
肥胖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一種身體內脂肪過度蓄積以致威脅健康的慢性疾病[1],其中腹型肥胖的危害比全身性肥胖的危害更大。近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我國居民的生活方式及膳食模式不斷發生變化,高血壓、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性病患病率明顯增加[2]。云南永勝地區長期以來就有喝油茶的習慣,在油茶制作過程中會加入較多脂肪。本研究通過對云南永勝農村居民腹型肥胖流行現狀及油茶攝入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當地居民腹型肥胖發生率同油茶攝入的相關性,為農村地區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預防提供科學依據。
1.1 調查對象
采用多級隨機抽樣方法,在永勝縣三川鎮隨機抽取5個自然村,再從抽取的村子中隨機抽取300名18歲以上常住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和醫學體檢。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
采用自制調查表進行現場詢問調查,內容包括:①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勞動強度、家族史等);②行為習慣(包括吸煙和飲酒情況);③膳食攝入情況,采用食物頻率法(FFQ)對調查對象過去一年內各種食物的攝入頻率和數量進行調查,并計算調查對象每人每日各種脂肪酸攝入量;④油茶攝入情況,包括是否有喝油茶的習慣、喝油茶的時間、每天喝油茶的次數、每次喝油茶的量、油茶中放入的調料(豬油、鹽、核桃、花生、麻子等),并計算油茶中的各種脂肪酸含量。
1.2.2 醫學體檢
對調查對象的腰圍(WC)進行測量。腹型肥胖診斷標準:男性WC≥85 cm、女性WC≥80 cm[3]。
1.3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 3.1錄入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方法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和Logistic回歸。
2.1 基本情況
回收有效問卷291份,有效率97.0%。喝油茶的269人(占92.44%),不喝油茶的22人(占7.56%),見表1。
2.2 腹型肥胖現況
調查對象平均腰圍為(80.03±8.95)cm,男性平均腰圍為(79.92±10.06)cm,女性平均腰圍為(80.08 ±8.40)cm。腹型肥胖率為45.36%。對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勞動強度、吸煙和飲酒情況的調查對象腹型肥胖發生率進行卡方檢驗,結果性別、吸煙和飲酒情況對腹型肥胖檢出率有影響(P<0.05),見表1。

表1 腹型肥胖分布情況 n(%)
2.3 產能營養素供能比情況
當地居民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在推薦范圍內[4];脂肪供能比占總熱量的31.50%,超出了推薦范圍,見表2。

表2 產能營養素供能比
2.4 膳食脂肪酸攝入情況
調查人群膳食飽和脂肪酸(SFA)、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M:P)相互之間的比例為1:1.47:0.60,脂肪酸的攝入比例不合理。油茶中各種脂肪酸的攝入量占總膳食脂肪酸的比例較小,見表3。

表3 脂肪酸攝入情況
2.5 腹型肥胖與油茶攝入相關性分析
以是否腹型肥胖作為因變量(否=0,是=1),以性別(男=1,女=2)、吸煙情況(吸=1,不吸=2)、飲酒情況(飲=1,不飲=2)、膳食SFA、MUFA和PUFA攝入量、油茶SFA、MUFA和PUFA攝入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納入回歸方程水準為0.05,剔除水準為0.10,最終進入方程的變量有性別、膳食SFA和MUFA,見表4。膳食飽和脂肪酸和性別的OR值均大于1,說明膳食飽和脂肪酸和性別是腹型肥胖的危險因素,膳食單不飽和脂肪酸OR值小于1,說明膳食單不飽和脂肪酸是腹型肥胖的保護因素。

表4 腹型肥胖影響因素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0世紀后半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膳食模式發生了很大轉變,人類疾病譜和死亡譜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嚴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5]。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包括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腫瘤在內的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全球5650萬例死亡患者的60.0%,占全球疾病負擔的46.0%[6]。在慢性疾病中,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7,8],而肥胖又是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影響健康的第五大危險因素。目前全球超過14億成人超重,5億多人肥胖,每年至少280萬人死于超重或肥胖[9]。肥胖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嚴重增加患病危險,有研究指出:超重和肥胖使心腦血管疾病分別增加了28.0%和89.0%的死亡危險度[10]。
目前診斷肥胖主要依據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然而,由于BMI的計算高度依賴身高體重,所以很難準確表現出人體脂肪組織分布情況,肌肉發達的運動員或有水腫的病人肥胖程度常被高估,而肌肉組織減少較多的老人肥胖程度被低估。更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研究表明當脂肪過多集中在腹部時,其所造成的腹型肥胖比均勻型肥胖更危險[11],是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也就是說,腹部脂肪過多的人,即便BMI指數正常,其疾病風險也高于BMI指數較高但腰圍較小者。本研究對永勝農村居民腹型肥胖率進行分析,發現該人群腹型肥胖檢出率達45.4%,其中女性檢出率高達53.0%,遠高于全國女性平均患病率25.2%[12],應當引起重視。
以往的研究發現肥胖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飲食不合理,體育鍛煉欠缺,吸煙是其三大行為危險因素,其中膳食脂肪攝入過多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對當地居民的脂肪攝入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居民的脂肪攝入量較高,供能比為31.5%,超過了WHO推薦的上限30.0%。同時總膳食脂肪攝入同腹型肥胖患病情況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隨著總膳食飽和脂肪酸攝入增多,腹型肥胖發生率增高,表明總膳食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已成為居民腹型肥胖的危險因素,應對當地居民加強營養健康教育。
永勝縣居民長期以來就有喝油茶的習慣,傳統的永勝油茶做法與藏民酥油茶相似,在制作過程中會加入動物脂肪。永勝油茶里用的是“化油”,即豬的腸系膜,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因此永勝油茶熱量高。到了冬季,許多老人常借油茶抗寒御冷,滋補身體。有報道指出,藏民飲用酥油茶可能是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13]。然而本研究發現當地居民制作油茶時所加入的脂肪在總脂肪中所占比例不高,且未發現油茶攝入量對腹型肥胖發生率有影響。這可能是由于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村地區膳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向以動物性食品為主轉變,居民獲取能量的途徑和口味逐漸多元化。所以雖然當地居民依然保持著喝油茶的習慣,但在油茶中加入的脂肪占總脂肪比例已經逐漸在減小。
以往研究指出體力活動是預防肥胖的有效途徑[14],但本研究未發現體力活動對腹型肥胖檢出率有影響,這可能是由于農村居民的體力活動基本為農業勞作,重體力勞動狀態容易使勞動者攝入更多高能量食物,加之農村地區居民多以晚餐為主餐,且餐后幾乎不再有體力活動,造成過多能量在體內蓄積,即處于高消耗和高攝入并存的狀態。具體原因是否如此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發現女性腹型肥胖檢出率高于男性,與國內其它研究的結果一致[15]。建議有關部門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給予女性更多關注。
[1] 孔靈芝.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的策略調整與實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0,44(1):11-13.
[2] 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2002綜合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 董會敏,高秋菊,閆玉英,等.體重指數、腰圍預測成人高血壓和(或)糖尿病的危險度及交互作用分析[J].河北醫藥,2010,32 (6):678-680.
[4] 劉 蘭,劉英惠,楊月欣.WHO/FAO新觀點:總脂肪&脂肪酸膳食推薦攝入量[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0,1(3):67-71.
[5] 吳兆蘇,姚崇華.我國多省市心血管病趨勢及決定因素的人群監測[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1):6-11.
[6] 胡建平,饒克勤,錢軍程,等.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經濟負擔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3):189-193.
[7] TOZAWAM, ISEKIK, ISEKIC, et al. Blood pressure predic ts risk of developing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J].Hypertension,2003,41(6):1341-1345.
[8] LAWESCMM, BENNETTDA, FEIGINVL,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an overview of published reviews[J].Stroke, 2004,35(3):776-785.
[9] 楊功煥.中國慢性病:挑戰與應對[A].2007上海公共衛生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7:8-9.
[10] 楊正雄,趙文華,張 馨,等.超重及肥胖與相關慢性疾病關系的研究[J].衛生研究,2003,32(3):255-256.
[11] 李少華.成人高血壓、糖尿病與肥胖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 2006,22(3):349-350.
[12] YANGWY, LUJM, WENG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EJM,2010,362(12): 1090-1101.
[13] 鄭 曦,王亞東,姚道闊,等.拉薩市城鄉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醫藥,2011,6(4):390-392.
[14] 郝艷華,劉海英,山素英,等.生活方式對肥胖發生的影響及肥胖的健康危害[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3):111-113.
[15] 張曉方,黃建始.成人肥胖的危險因素及干預策略[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8,2(2):107-110.
(本文編輯:張永光)
Relevant study on abdominal obesity and oil-tea intake of rural resident in Yongsheng county
MIAO Xin, WU Shao-xiong, LI Sang-rou, ZHANG Xue-hui, WANG Qi, WANG Song-mei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ObjectiveTo know the relevance of abdominal obesity and oil-tea intake of rural resident in Yongsheng county.MethodsSelected 300 rural residents from Yongsheng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vestigated their basic information, habits and behaviors, food and oil-tea intake by questionnaire. Meanwhile, all residents were required to have a medical examination.ResultsAmong rural residents of Yongsheng, abdominal obesity rate was 45.3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P<0.01).The rate of female abdominal obes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OR=3.35,P=0.02). The rate increased with SFA intake,and decreased with MUFA intake (P<0.01) .Conclusion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bdominal obesity of rural residents in Yongsheng was seriously. Dietary 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age were risk factors for abdominal obesity,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abdominal obesity, oil-tea, correlation, rural resident
R181
:A
1003-2800(2015)06-0384-03
2015-03-25
苗 鑫(1986-),女,陜西西安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衛生毒理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方面的研究。
王松梅(1980-),女,云南通海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營養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