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俊川,胡東模,代小龍
(四川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四川成都610014)
山區長輸管道清掃及分段試壓方法
祝俊川,胡東模,代小龍
(四川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四川成都610014)
長輸管道的清掃和試壓是管道施工中的一個重要工序,是保證管道內潔凈度的重要措施,是檢驗管道及焊縫的承壓能力及嚴密性的主要手段。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場情況,尤其是地形多變、條件惡劣的山區地段,如何才能安全、合格、高效地完成管道的清掃、試壓工作?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合理的管段劃分,并采用相應的管道清掃及試壓方法是關鍵。
山區; 壓力管道; 清掃; 試壓
在進行山區長輸管道施工時,管道的清掃、試壓工作有著以下幾個難點:第一是水源分布稀少,管線分段時必須考慮水源的便利性。第二是管道使用熱煨彎頭多,彎頭角度大,造成通球阻力很大,卡球風險也大。第三是管道敷設起伏大,造成注水過程排氣難度大。第四是管線高差大,試壓時必須計算管線低點環向應力,將一條管線劃為若干試驗段分別進行試驗。以我公司施工的四川彭州煉廠至成都雙流機場航煤輸油管道為例,管線全長185 km,管道設計壓力10 MPa,管道選用材質為L 360,一般地段管道規格選用φ273×8.8,穿越段為φ273×10。按照《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及設計說明“管道試壓段不宜超過35 km、管道低點試壓時所承受的環向應力不大于管材最低屈服強度的0.9倍”的要求,需分段進行清掃、試壓。其中龍泉驛段為山區段,管道長33.5 km,管道沿地勢敷設,最高點海拔高度970 m,最低點海拔高度510 m。由于水源少、起伏轉折多、高差大,給管線清掃、試壓帶來很大困難。文章以龍泉驛段介紹山區管線清掃及試壓方法。
1.1 應力計算
由于管線高差較大,在進行試驗前首先進行管道低點處環向應力計算
(1)
式中:σ為試壓時允許的管道環向應力(MPa);P為允許的最大試壓壓力(MPa);D為管道外徑(mm);t為管道壁厚(mm)。
由式(1)可得:
(2)
由式(2) 計算可得:
設計試驗壓力:P1=12.5 MPa
又由公式P=ρgh可得低點處靜水壓力:
P2=1000×9.8×460=4508000 Pa=4.508 MPa
可得:P=22.33 MPa>P1+P2=17.008 MPa,所以此段管道滿足試壓分段要求。
1.2 綜合考慮水源選擇
(1)此段管道清掃試壓用水量估算:
V1=3.14×0.255×0.255÷4×33500=1710 m3
V2=πD2LP[D/(TE)+1/(500L)+β]/40
=40312.5L=40.3 m3(以P=122.5計算)
式中:V2為管道水壓試驗升壓P(MPa)時需增補的水量(L);D為管道內徑(cm);T為管道平均壁厚(cm);L為管道長度(m);E為管材的彈性模量,取(2.0~2.1)×105MPa;β為水的壓縮系數,取0.475×10-4。
總用水量估算:
V=V1×1.2+V2=2092.3m3
其中1.2為考慮損耗及球前預裝水的系數。
(2)由計算結果可見,清掃試壓用水量較大,所以需選擇一處能夠穩定供水的水源。經實地查看,在龍泉驛段管道終端處有一座水庫,且此處為本段管道最低處附近,交通也較為便利,故選擇在此切斷管道,作為本試驗段的起始發球端。
主要清掃、試壓設備包括:清管球、水泵、增壓泵、清管器、空壓機、試壓封頭和收發球筒等。
(1)清管球:采用空心清管球2個,注水過盈量為5%~8%。根據經驗,不考慮靜水壓情況下,使清管球行走所需壓差為0.1~0.2 MPa。
(2)水泵:根據上述:V1=1710 m3、最大高差達460 m以及清管球行走所需壓力等因素,進水泵選用揚程600 m、流量12.5 m3/h的多級離心泵。
(3)增壓泵;選用25 MPa、流量約300 L/h(高壓階段)的柱塞式電動試壓泵。
(4)清管器:采用剛性軸、4片杯形皮碗加尼龍鬃盤刷式清管器,并配備電子跟蹤裝置,以便于確定清管掃線過程中清管器運行的準確位置。
(5)空壓機:最高壓力6 MPa,產氣量5 m3/min。
(6)試壓封頭:定制橢圓形管帽,其厚度為14 mm,與φ273×10管道按照同管道焊接標準進行焊接,射線探傷合格后加焊4條加強肋防充脫裝置,均勻分布在連接處(圖1)。

圖1 加強肋連接示意
(7)收發球筒:發球筒使用DN300無縫鋼管與DN300 PN6.4法蘭/盲板焊接組成(圖2);收球筒使用DN350無縫鋼管與DN350 PN2.5法蘭/盲板焊接組成(圖3)。

圖2 發球筒連接示意

圖3 收球筒連接示意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首先采用空氣推動清管器清掃管道,然后再注水試壓,最后使用大功率風機清除試壓用水的流程。其優點是能在第一次清掃時清理掉清掃出的雜物,再進行試壓工作。但考慮到本管道試壓采用壓力較高(12.5 MPa),如采用此種流程,則收球筒的承壓能力要求很高,存在較大安全風險且造價較高。由于在本管道施工中嚴格控制了管道內潔凈度,所以,采取如下方式進行清掃、試壓。
3.1 清掃
采用水推動清管球的方式,進行第一次清掃及向管線內注水、排氣。
(1)在管線末端(接收端)焊接試壓封頭。
(2)首先在起始端采用常壓注水,作用為浸泡、潤滑管道。根據本段地勢情況,能注入起始段200 m左右,直至水滿后裝入清管球,然后焊接試壓封頭,至此,管線全線封閉。
(3)在起始端接入水泵,啟泵向管道內注水,推動清管球前進。此時開始嚴密監測壓力值,并每一小時記錄進水量、即時壓力兩個數據。
(4)管線末端封頭排氣閥處無氣體排出、連續出水,且進水量超過管線計算容量,則表明管道內已注滿水,清管球即將到達管線末端,此時接入增壓泵進入試壓程序。
在進行管道水壓試驗時,管內空氣是否排盡是決定試壓能否成功的關鍵。清管球在管內的前進方式為滾動加滑動前進,在清理細小雜物方面雖有所欠缺。但在本過程中其主要作用是隔離空氣與水,在注水過程中,排盡空氣,為后續的試壓做好準備。試壓過程中,清管球不必取出,可帶球試壓(圖4)。

圖4 注水、試壓系統示意
3.2 管線試壓
啟動電動試壓泵,進行系統壓力和嚴密性試驗。根據《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和設計說明要求,強度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25倍,即12.5MPa;嚴密性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1倍,即11 MPa(圖5)。

圖5 管道強度及嚴密性試驗壓力-時間曲線
試壓過程要求:
(1)試驗時壓力應均勻緩慢上升、平穩、防止沖擊,注意外界溫度對管道試壓的影響。
(2)強度試驗分三次升壓,即壓力分別為試驗壓力1/3,穩壓15 min后,對其進行觀察,未發現問題時繼續升壓;升至試驗壓力2/3,對其進行觀察,未發現問題時便可繼續升壓;以后每次升壓1 MPa,穩壓15 min后,直至試驗壓力。
(3)在強度試驗壓力到達12.5 MPa后穩壓4 h,并沿線檢查,無泄漏降壓為合格。
(4)緩慢降壓至11 MPa,穩壓24 h進行嚴密性試驗。以壓降不大于1%試驗壓力值且不大于0.1 MPa為合格。
試壓完成后,打開末端封頭放水閥泄壓,以確保將清管球帶至末端封頭短管內。完全泄壓后,切下試壓封頭,取出清管球,焊接清掃用收/發球筒,進行后續清掃工作。清管球在封頭短管內無法取出時,可接入試壓泵,緩慢增壓,反向將其頂出。
3.3 二次清掃
采用空氣推動清管器/球的方式進行第二次清掃。根據清掃成果可進行第三次、四次清掃,直至達到合格要求。其流程為:
(1)在發球筒端接入空氣壓縮機,打開后端盲板,按順序裝入:清管球—清管器—清管球,封閉后啟動空壓機推動清管球組直至末端收球筒。此時清管球的作用是清除水,清管器作用是清理顆粒雜物及進行跟蹤。
(2)啟動空壓機向管內充氣,清管器運行速度控制在4~5 km/h,工作壓力不應超過5 MPa。
(3)跟蹤儀跟蹤。按照約5 km間距選擇六個管線相對高點作為蹲守點,啟動前安排人員蹲守,用通過檢測儀檢測,一旦清管器通過,立即通知下一處蹲守人員,并做好記錄,轉移到另一蹲守點。
(4)球運行至收球筒后,排氣閥門開始大量排氣,說明清管順利完成,待氣體排盡,壓力回零后可打開收球筒,清理雜物,取出清管器,檢查清管器皮碗的外型尺寸變化、劃傷程度,對磨損較大的皮碗進行更換。對跟蹤信號發生器充電檢修,準備下一次的清掃。
經過第二次清掃,管內大量試壓存水已排出,不再考慮管內靜水壓因素;再次進行清掃時,空氣壓力應不超過0.5 MPa。
管道清管過程中,如果出現卡球,采取以下處理方式:
(1)如果清管器卡在管道內,要設法進行增壓推動,但增壓不得超過設計壓力,而且不能增加到收發球筒的額定壓力。
(2)如果更高的壓力也不能使管內清管器進行運動,則必須進行割管取出清管器。判斷卡球位置可采用電子跟蹤儀,另采用水推動的可以進水量進行估算。
(1)管道清掃及試壓前,應對試驗段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各連頭點全部連通并經質檢合格且已埋設。
(2)和試驗段一起承壓的鋼管、閥門、試壓封頭等,使用前均應進行強度試驗,強度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5倍,穩壓2h,無泄漏、無爆裂為合格。與試驗管道連接必須牢固,進水、進氣管必須安裝支架,固定牢固。
(3)試壓中如有泄漏,應泄壓后修補。
(4)做好記錄,清掃、試壓作業全程需安排人員堅守,有異常情況時能及時進行處理。
(5)清管作業中,應保證清掃管道的垃圾、污水不得隨意排放,應符合環保要求。
(6)應配備良好的通訊設備,保證信息的暢通。
山區管道清掃試壓所面臨情況復雜多變,難度大,工作中應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合理的方法,選用相應合適的設備,方能快速、安全的完成清掃、試壓工作,達到既定的目的。根據多年管道施工經驗,如能在前期管道安裝過程中有效控制管內潔凈度,對降低后期管線清掃、試壓的難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1] 劉錫恒. 淺談長距離輸送管道的通球試壓[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3,22(9).
[2] 魏秦文, 趙洪瑞. 管道試壓后掃水過程的水力學分析[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3,15(1).
[3] 劉剛,陳雷. 管道清管器技術發展現狀[J].油氣儲運,2011,30(9).
[4] 劉克先. 給水管道水壓試驗中的力學關系[OL].http://www.docin.com/p-582585704.html. 2008-05-26.
祝俊川(1963~),男,本科,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機電工程、市政工程),主要從事工程技術管理工作;胡東模(1981~),本科,工程師,國家注冊二級建造師(機電工程),主要從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代小龍(1987~),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
U175.5
B
[定稿日期]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