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仙
摘 要 當前,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開始將目光轉向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領域,因此,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名詞也隨之不斷涌現出來。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逐漸成為貢山縣等一些相對較為落后城市關注的重要問題?;诖?,針對貢山縣白山藥的栽培管理種植技術進行分析和闡述,以期為農業事業做出貢獻。
關鍵詞 貢山白山藥;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7.2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054-02
貢山白山藥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其塊莖肉質柔滑,外觀亮白,風味鮮明,營養豐富,且可菜藥兼用,滋補食療,加之大部分白山藥種植在海拔較高的地方且可食根部又生長在地下,無污染無公害,倍受縣內外消費者青睞。目前,貢山種植白山藥已成為貢山縣部分當地農民的一項支柱產業。筆者經過近些年來的不斷摸索,發現白山藥種植十分適合本地氣候和地理條件,并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并得出了一個結論:白山藥是一項可以大力開發的本地特色高原農產品。一般產量多年持續在3 500~4 500 kg/667 m2,產值純收入一般可以達到6 000~7 000元/667 m2,高者甚至可達萬元,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F就推廣種植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如下。
1 土地選擇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松軟的壤土、暗棕壤、棕壤、黃棕壤,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如下層有較薄的粘重土層,挖溝時挖去,也可種植。土壤以微酸到中性為宜。山藥不能連作,一般應隔3 a輪作1次。根據筆者多年種植經驗貢山海拔在2 200~2 700 m為最佳土地選擇。海拔在2 200~2700 m的土壤主要以暗棕壤、棕壤、黃棕壤為主的高山上種植的白山藥外觀白亮、品質較高,市場需求量極大。海拔2 000 m以下種植的白山藥外觀不及2 200 m左右種植的白山藥,但品質參不多。海拔在2 200~2 700 m種植的白山藥不結山藥籽,種植主要用于塊根出售。
2 白山藥種植
2.1 山地種植(圖1)
種植前把選好土地深挖一遍,開挖15 cm×15 cm一個搪,株距40 cm行距80 cm,每搪播種10~15個山藥種子后土耬平。
2.2 平地種植
在田間挖深溝,溝寬50~60 cm,深50 cm。挖時將上下層土分別堆放在溝的兩側,溝底土就地挖翻打碎。經晾曬幾天后,先將底層土耬平踩實,再分別填入下層土、上層土,每填20 cm耬平踩實1次,要拾凈所有石礫雜物。為便于開溝,一般都是先隔行開挖,待填平半條溝后,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開挖土填平后山藥籽種分散點種,蓋土?;驅? a以上的山藥藤和山藥苗排種,蓋土。
圖1 山地種植
3 選擇種子
3.1 山藥籽(圖2)
選當年生產白山藥種子無破損、霉爛、蟲吃、異色白山藥種子。種植前種子所栽白山藥種子將其草木灰粉和種子攪拌一下,然后放置在太陽下曬1~2 d,以殺菌和促進發芽。每搪放10~15個白山藥籽,曬種子要輕拿輕放,以防擦傷。同時,要做好防風、防雨和防霜凍工作。
圖2 山藥籽
3.2 山藥藤(圖3)
選1~2 a前種植的山藥藤,種植前所栽山藥藤斷端處與草木灰醮一下,以殺菌和促進發芽。每搪種植3~5個山藥藤,種植時山藥藤平放填土。
3.3 山藥苗
選1 a前播種的白山藥苗,種植時白山藥苗要輕拿輕放,以防擦傷和斷苗。
4 種植時間
種植在當地氣溫回升到12 ℃以上,地溫穩定達到10 ℃以上時種植,多在2-4月。種植前要在大田周圍挖深圍溝,深達1 m左右,寬0.6~0.8 m,并與外溝相通。田長超過20 m的還要加開腰溝,以保證多雨季節迅速排水。
圖3 山藥藤
5 施肥工作
施足基肥下種后到出苗前,將種植溝兩側行間土壤深翻5~15 cm,施入基肥。基肥主要以山羊糞、兔子糞、牛糞為最佳,沒有農家肥用復合肥和化肥代替。施糞肥1 000~1 500 kg/667 m2,基肥宜選用干糞、草木灰或土雜肥與土拌勻。一般從齊苗時或移植成活后施一次稀糞500 kg/667 m2左右。以后在莖蔓滿支架時,如發現有脫肥現象,可再追一次肥,用量比前要少。最后一次則在收獲前40 d時看植株長勢,補肥1次,以提高塊莖產量和品質。在霜降后,地上莖葉枯黃,應及時采收。
6 田間管理
6.1 支架引蔓
山藥一出苗就要及時搭支架(插竹子)引蔓向上生長,一般用細竹竿或樹枝插,高以2~2.5 m為宜。如因材料所限,至少也要高1.5 m,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臺風吹倒。
6.2 中耕填土
生長前期應勤中耕除草,一般每隔30 d進行1次,直到莖蔓已上半架為止,以后拔除雜草。
6.3 追肥
在莖蔓已上1 m時追施l次,根據植株長勢施復合肥10~15 kg/667 m2。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平衡發展。以后在莖蔓滿架時,如有黃瘦脫力現象,可再追施1次。
6.4 灌溉排水
山藥為耐旱作物,但為求豐產,也要適當澆水。一般在第1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發白,應輕澆1~2次,至土壤表層潤濕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熱天氣持續1個月以上,也要清晨澆涼水抗旱。山藥更怕澇,多雨季節要及時清溝排水,達到田無積水。
7 山藥病蟲害防治方法
山藥抗病性很強,很少得病,但近幾年有時發生炭疽病,造成莖枯落葉。一般在播種之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200倍液浸種,或把山藥段子的傷口放在干草木灰中蘸一下,也可把山藥段子或零余子放在草木灰中貯存。苗期發病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7~10 d/次,3~5次即可。
山藥的蟲害非常嚴重,主要是地下害蟲,把山藥地下塊莖鉆很多洞,最好是采取綜合措施預防,其方法如下。
一是深翻土地冬前深翻土地25~30 cm深,把越冬的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凍死、曬死或被天敵捕食。
二是施肥腐熟的有機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能改變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能,使作物生長健壯,增強抗病、抗蟲性。輪作換種也是防病、防蟲的有力措施,一般3~4 a輪作一次較好。
三是連作4~5 a,仍然不會發病或很少發病。多雨季節每隔7~10 d噴灑1次800~1 000倍50%退菌特,連用2~3次。結合季節,及時防治炭疽病和褐斑病。
8 適時精心收獲
每年9月至到第二年發芽之前,均可收后出售。因其簡化栽培、連做無需每年深翻,因此在收獲時要注意搗碎深層土壤。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