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景珍
摘 要 為了更好地了解都勻毛尖茶生長的特殊條件以及適宜生產的茶樹品種,進一步推動都勻毛尖茶可持續性發展,特對主要生產都勻毛尖茶的老茶區團山、大定、新茶區牛場、壩固、螺絲殼共5個新老茶區進行“都勻毛尖茶”生長的環境及其品種的適制性進行調查和研究。
關鍵詞 都勻毛尖茶;生長環境;適制性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061-03
1 都勻毛尖茶生長環境
對具有代表性的五個新老茶區進行環境評估,土壤理化分析、氣候條件觀測統計等。
1.1 茶樹所處的地理條件
5個茶區所處位置均在郊外,自然生態優越。團山與大定茶區的茶樹多生于峽谷溪澗兩旁,有蒼翠欲滴的常綠針葉與闊葉喬木為其屏障,常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造成空氣潤濕與多漫射光的小氣候環境,這是茶葉優質最難得的獨特條件。牛場與壩固茶區具有的這種特殊環境要稍欠于團山和大定。螺絲殼雖無高大林木作生態屏障,但由于地勢高,晝夜溫差大,濕度高,漫射光較多,終年云霧繚繞,有利于提高茶葉品質。具體環境條件見表1。
1.2 茶樹生長的土壤條件
都勻毛尖茶的良好長勢與其土壤條件有著重要的關系。土壤質量是茶樹生長和長勢的基礎,在各個茶區中,根據茶園位置高低,按上中下各取一個自然土壤剖面,其中以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剖面進行取樣列表比較。通過列表分析對比,團山、大定土壤質地較好,基本為沙壤,土層深厚,保水蓄肥能力強,不足的是這兩個茶區均處于山坡地帶,緩丘少,土壤層在20 cm以下逐漸夾雜較多的粗石礫和鐵礦石,有效土層較淺,不利于大規模開發和標準種植。與團山、大定不同的是,牛場與壩固處于丘陵地帶,土層深厚,可規模性開發,不足的是土壤質地以黃壤粘土為主,底層土壤板結,自然肥力弱,但只要加以改良,是完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最后是螺絲殼茶區,其土壤具有一定的沙壤特性,但土層中風化石鐵礦較多,可利用的土層較薄,不利于茶樹深層次生長。各地茶園土壤條件明細見表2。
1.3 各茶區土壤肥力比較
在對每個茶區進行3個剖面分析時,每個剖面取15~45 cm層次的土壤進行混合,以四分法抽樣,然后送州土肥站進行分析,有效成分見表3。
從表列中可看出,5個茶區土壤均為酸性土,pH值平均在5左右,非常適合茶樹根系生長。除壩固茶區外,其它茶區有機質較豐富,全氮及有效磷、鉀都很高,這是茶樹自然生長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1.4 各茶區氣候條件
通過資料收集統計和近幾年的觀測,各茶區氣候條件也有明顯的不同五個茶區除螺絲殼外,其它4個茶區有效積溫均在5 000 ℃左右,年平均溫15 ℃左右,無霜期較長,采摘時間均在3月可開采,螺絲殼海拔高,由于積溫低,開采晚,整個采摘期較短。詳見表4。
綜上所述,通過對5個茶區生態環境的調查及觀測,都勻毛尖茶生長的環境有著獨立的特點,即處在海拔800~1 500 m,自然生態優越,有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自然環境,每個茶區又因海拔的不同有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從而形成云霧繚繞,多漫射光的小氣候。加上良好的土壤質地。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都勻毛尖茶優良的品質。
2 品種適制性
2.1 主要品種經調查
近30 a來5個茶區生產毛尖茶的茶園品種最主要有以下4個。
2.1.1 都勻苔茶種
它是歷史上團山種和大定種的統稱,現存茶園較少且多零散分布,也沒有形成集團性規模生產,市場上毛尖茶產品少。
2.1.2 牛場地方群體種
它是都勻茶場1982年獲“十大名茶”稱號創牌的茶種,現僅存茶園近13.33 hm2,在市場上毛尖產品極少。
2.1.3 福鼎大白茶
該品種自都勻茶場引進種植成功后,各茶區都廣泛種植。該品種茶園占全市茶園面積85%以上,市場上毛尖產品均多居于此品種。
2.1.4 福云6號
此品種是福鼎茶的系列,一些茶區在引種時把關不嚴,誤引入種植,此品種系列(還有福云3號、福云5號和福云7號)占全市茶園面積10%以上,市場上毛尖產品量僅次于福鼎大白茶。
以上4個茶樹品種,生長性狀各有特點,除福云6號為大葉種外,其他3個為中葉品種,福鼎大白屬國家級中葉良種,另2個為都勻地方群體種,性狀見表5。
2.2 不同品種外型內質比較
由于品種不同,因而其產品也有品質差異,詳見表6。
通過審評,都勻苔茶及牛場地方群體茶外形內質相近,而福鼎大白茶外形及茸毛色澤均遜于前者,內質香氣趨于栗香,滋味欠濃,湯色也變成黃綠色了。福云6號色澤稍暗,外形粗松,茸毛顯白,香氣成為了純正的栗香型,滋味入口鮮爽,無回甘之味,芽頭很粗壯,已與毛尖茶固有的形質相差甚遠了。因此,都勻苔茶及牛場地方群體種是生產都勻毛尖茶的主要品種,福鼎大白茶次之,其它品種只能作為系列品生產。
2.3 不同茶區毛尖茶生化指標
不同茶區生產的毛尖茶內質成分不盡相同,詳見表7。通過表7看出,不同茶區生產的毛尖茶其內質成分有所不同,但品質都很好,特別是水浸出物及水溶性灰分遠遠超過正常值。
綜上所述,根據對主產都勻毛尖的4個不同品種,茶葉樣品的形質審評及其生化指標檢測,其品質以地方良種都勻苔茶、牛場群體種較好,其次為福鼎大白茶。
3 都勻毛尖茶適應的生長環境及其品種
通過對都勻毛尖茶主產區茶樹生長的環境以及品種品質的鑒定,基本明確了都勻毛尖茶的優良品質除了有精湛的加工技術外,最重要的是與生長地區具有優良的自然條件分不開的,離開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再有多好的加工技術,其產品就會失去傳統優良的品質。
綜上所述,都勻毛尖茶適應的生長環境要求為:一是植物群多,生態好,具有空氣濕度大,終年云霧繚繞的小氣候,地處海拔800~1 400 m,年積溫4 000 ℃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1 200 mm,同時生長的土壤必須是土層深厚,呈酸性。這種自然條件在都勻市郊區基本都具有這個特點;二是在品種方面,原都勻苔茶種及牛場群體種是都勻毛尖茶的發源品種,應保持和大力發展,福鼎大白茶適應能力強,發芽早,其內質成分接近本地良種,只是外形略差,可作為都勻毛尖茶的替代品種,但不宜再擴大種植;三是,福云6號等大葉茶樹品種,由于體形大,內質達不到毛尖茶要求,不宜用于制作都勻毛尖茶,可作為發展紅茶的品種種植。
根據5個茶區自然條件及茶樹品種內質的不同對照,針對都勻毛尖茶的本質特征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都勻毛尖茶最適宜的生長條件為:種植地應在生態好,植被豐富,地處800~1 500 m海拔地;年積溫4 000 ℃以上,降水量1 200 mm以上的地區;土壤質地良好,土層深厚,利于規模種植,且土壤pH值5左右;茶樹品種以本地良種灌木型中葉類為主,福鼎種小喬木中葉類為輔。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