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歡歡
摘 要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人們對城市環境的要求。目前,生態園林的建設成為城市環境的發展方向,園林設計人員面臨著如何更好地配置園林中的植物,發揮植物的生態性能的挑戰。基于此,從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功能性入手,分析了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原則和藝術手法,并闡述了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植物配置;生態園林;生態性能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072-0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城市環境的要求促使生態園林成為現代化城市生態系統的發展方向。生態園林的建設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讓城市得到更加合理的生態系統,使城市與環境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在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是園林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配置就是將植物和其他物質相結合,按照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創造各式園林景觀,滿足人們觀賞游憩的需要,從而改善城市的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推動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
1 植物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功能
植物是園林景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可以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使人們在工作之余感受到美的享受,呼吸到新鮮空氣,提高生活質量。展現城市的空間藝術;同時,園林景觀中的植物,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等功能。
1.1 降低城市溫度,改善城市氣候
近年來,城市熱島效應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園林植物自身的蒸騰作用,具有調節空氣溫度和濕度,降低城市溫度,改善城市氣候,可以凈化水體,保護水源的作用。
1.2 凈化空氣、增添城市生機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空氣污染引起了重視。園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僅可以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達到平衡,而且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提升環境的質量。可以說,植物是城市最好的“空氣凈化器”。植物可以吸收城市的灰塵、殺滅細菌,消除噪音,有效減輕城市的污染,為城市增添一抹綠色的生機
1.3 美化環境、陶冶情操
不同的園林植物擁有不同的形態和顏色。萬千植物增添了城市的大自然之美,降低城市的生活節奏,緩解緊張的生活壓力,提高生活情趣,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情操。所以,植物景觀的配置設計的優劣,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2 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原則
中國古典園林包涵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1]。在現代的園林綠地中,植物配置有著不同時代的獨特風格。園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科學性,講究藝術性,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優美的景觀效果,達到生態、經濟、社會三者效益并舉的效果。園林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2.1 遵循自然規律
園林植物配置應使植物遵循自身的生長規律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結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點和對環境要求來安排,使植物生存并生長得好。當下,許多城鎮綠化都注重引進常綠樹種,但是有些常綠樹種引種進來后,不能適應當地的生存條件處于臨死的邊緣,這相當于做了無用功。每個城市都有最適合于本地生長的植物,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不僅能夠發揮凈化空氣等生態效益,而且還有降低配置成本的作用。
2.2 生物多樣性
一個生態系統是多種植物和生物的組合,城市生態系統也不例外。園林建設必須重視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物種配置可以體現人工美,使空間結構更加完整。喬木、灌木、綠草相結合,使園林群落更加穩定,充分利用空間提高生態效益,有利于提高環境質量。單一的物種配置,在生態上和景觀上都是單調的,顯得城市更加的單調。隱藏了城市的獨特風貌,削弱了城市特有的魅力,也弱化了城市園林綠化應發揮的生態效益。
2.3 遵循美學原理
植物配置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根據美學原理,進行融合創造。注重不同園林植物的合理搭配,布局合理。在追求園林植物的現時景觀時,要注重園林植物的季節變化的景觀效果,定時進行人工修理,塑造植物主體形態,達到與周圍環境相融合的目的,創造優美景觀。
2.4 色彩協調
植物配置要注重色彩的變化和對比。隨著四季的變化,植物色彩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同一地區配置適合四個季節的植物,使城市四季常青。在細節配置上,如常綠樹下可配置耐陰性強、花色明亮、花期較長的植物,如玉瞽。
3 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3.1 多層次
按著空間的順序結構,在不同的空間層次配置植物,充實整個空間。將喬木、灌木、花卉和地被植物按從上到下的多層次配置,地表配置上不同花色花期的花卉,極大地豐富了植物景觀,使城市充滿色彩。
3.2 協調性
每一個植物都有其不同的姿態,有的比較規整,有的參差不齊,有的高,有的矮。配置時,要注重植物相互之間以及植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和諧協調,達到相互平衡的狀況。
3.3 對比和襯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征,對比植物間的高低、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相互配置,表現出一定的藝術構思,烘托出美的植物景觀。樹叢組合,要注意相互間的協調,將形態和姿色相近的樹種組合在一起[2]。
4 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配置應注意的問題
4.1 樹木的修剪問題
及時進行正確的修剪、整形是重要的園林養護管理措施。及時修剪可以調解樹勢,保持樹冠結構,有助于形成優美的樹姿,促使植物的開花結果,提高樹木質量。達到樹與周圍的園林建筑搭配相得益彰,美觀協調的目的。進行合理的人工干擾,形成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植物群落系統。修剪時,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在其休眠期,生長期分別選擇不同的修剪方式。
4.2 物種的選擇問題
園林綠化樹種的選擇要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也就是因地制宜。選擇植物的物種時,要以當地的鄉土植物為主,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此外,需注意的是,不要選擇有飛絮、有異味、易過敏的植物。另外,防止惡性雜草入侵,避免物種入侵。
4.3 四季的變化問題
我國北方四季的變化非常明顯。所以園林景觀配置植物時,需要充分考慮四季的變化,確保園林景觀在一年四季都有豐富艷麗的色彩。避免冬天過于蕭條的景觀。在合適的地區種植常青樹,如冬青,松樹等,加強落葉樹與常青樹之間的有效搭配,使園林植物能夠在全年都保持鮮艷,更加有效地發揮其生態效益。
4.4 病蟲害的問題
病蟲害的問題一直纏繞著所有的植物。園林植物群落不可避免的會有病蟲害的發生。在面對病蟲害時,一般采用化學藥劑的方法。但園林植物是供人們娛樂的場所,所以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藥劑,以免對環境帶來化學物質的污染,防止污染土壤。因此,需要利用生物學方法來治理病蟲害,運用生態的方法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4.5 園林綠地也是園林中非常重要的組成成分
園林綠地一般是較為寬闊的場所,可以作為臨時性的避難場地。當遇到重大地質災害,如地震,可以將草地作為避難場所。因此,園林綠地要栽種比較耐踐踏的草坪,這樣還可以使人們與綠地的近距離接觸,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5 結語
園林是一門系統綜合的學科,包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園林建設在農業和林業的基礎上,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生態學和美學都有緊密的聯系,彼此之間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生態園林設計中,綠色植物在配置上要科學、合理,講究空間上的層次感,注重色彩的搭配。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在審美的基礎上提升藝術感。園林藝術的發展是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基礎,是我國城市綠化事業發展的方向。加強對中國園林的研究力度,將生態學理論有效的運用到園林建設上,為人們創造一個協調、優美的景觀環境,為子孫后代保護好環境和資源,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孔令培,楊姿新,吳劉萍,等.湛江市綠塘河濕地公園的建設探討[C]//中國公園協會2010年論文集[A].中國會議,2010.
[2]潘桂菱.合肥城市公園生態型植物群落評價與配置優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