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藝
摘 要 以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為例,介紹了該鎮在生豬養殖面源污染的現狀及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因素,深入分析污染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具體工作實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建議,以期為研究農村畜禽養殖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生豬養殖;面源污染;治理對策;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鎮
中圖分類號:X59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138-02
當前,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普遍越發突出,成為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污染源,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年來,生豬養殖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農村生豬養殖逐漸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但隨之而來的是污染物的大幅增加,給農村生態環境造成面源污染破壞和壓力,危及農村居民健康系數。
1 康美鎮生豬養殖發展概況
康美鎮位居福建省南安市中部區域,地處泉州晉江東溪干流中游及山美水庫灌區下游,轄12個行政村,總面積66.7 km2,總人口5.8萬人,有效耕地面積0.14萬hm2,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4 131元,農業勞動力人口6 450人,是泉州“菜籃子”生產基地、南安生豬養殖產業基地。
經前期調查摸底,2014年康美鎮存欄生豬4.68萬頭,占南安市存欄生豬總量的9.1%,出欄生豬6.87萬頭。其中,生豬養殖場(戶)250戶,存欄生豬3.89萬頭,常年存欄生豬1 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共有14戶,主要分布在康美村后寮場片區、福鐵村長仔岸片區、東旭村牧場等,引進原種豬品種主要有美系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
若商品豬以每頭100 kg出售,批發價格12元/kg(現行價),計算生豬養殖年產值為5 616萬元,占全鎮畜牧業產值41.6%,占農業產值13.6%,均農業勞動力生豬養殖產值0.87萬元。說明生豬養殖業已發展成為康美鎮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方式[1]。
2 生豬養殖面源污染現狀
康美鎮牲畜飼養以生豬為主,家禽以蛋禽為主、肉禽為輔,此外,還飼養規模較小的肉牛和少量的羊。從2014年秋季畜禽免疫報表數據看,康美鎮養殖家禽存欄量33.5萬羽,牛存欄量1 905頭,羊存欄量518頭。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對照《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畜禽養殖業源產排污系數手冊》中“表2畜禽養殖產污系數(續)”華東區部分及《“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細則》等資料,并參考張玲玲[2]等研究,確定畜禽養殖糞尿污染物產生系數取值:生豬產污系數COD266 g/(頭/d)、氨氮38 g/(頭/d)、總磷3.21 g/(頭/d)。畜禽量按60只家禽=1頭豬,3只羊=1頭豬,5頭豬=1頭牛[3],折算成標準生豬單位后,按(1)計算畜禽養殖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
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排污系數*畜禽量*365(d)(1)
生豬、家禽、牛、羊養殖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總磷年排放總量分別為8 187.2 t、1 169.5t 、98.8 t,其中生豬年排放量分別為6 670 t、952.8 t、80.5 t,居四大類畜禽排放量之首,占比遠高于其他畜禽類排放量,成為畜禽養殖最大的污染源。
2.2 農田污染負荷
2.2.1 畜禽糞尿年產生量
參考張玲玲等[2]研究,畜禽糞便日排放量取值:豬糞量2.2 kg/(頭/d)、尿液量2.9 kg/(頭/d),牛糞量30 kg/(頭/d)、尿液量18 kg/(頭/d),羊糞量2.3 kg/(頭/d)、尿液量1.5 kg/(頭/d),家禽糞量0.12 kg/(頭/d)。
按(2)計算畜禽糞尿年產生量,見表1。
糞尿年產生量=出(存)欄數*日排污系數(kg/d)*365(d) (2)
表1 2014年康美鎮畜禽糞尿產生量 萬t
類別 生豬 家禽 牛 羊
糞 5.52 1.47 2.09 0.043
尿 7.27 0 1.25 0.028
2.2.2 豬糞當量
取豬糞當量換算系數為:豬尿0.51,家禽糞便2.10,牛糞0.69,牛尿1.23,羊糞0.66,羊尿0.92[3]。按(3)計算豬糞當量為15.35萬t。
豬糞當量=豬糞量+0.51*豬尿量+2.1*家禽糞量+0.69*牛糞量+1.23*牛尿量+0.66*羊糞量+0.92*羊尿量(3)
2.2.3 畜禽糞便負荷量
按(4)計算農田畜禽糞便負荷量為109.6 t/hm2。
畜禽糞便負荷量t/(hm2)=豬糞當量(t)/有效耕地面積(hm2) (4)
2.2.4 畜禽糞便負荷量警報值
以中國南北地理劃分線——800 mm等降水量線為界,以南以45 t/hm2為有機肥最大承載量,以北則以30 t/hm2為最大承載量[4]。按(5)計算畜禽糞便負荷量警報值為2.46。
畜禽糞便負荷量警報值=畜禽糞便負荷量/有機肥最大承載量 (5)
參照上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提出的家畜糞便負荷警報值分級標準,康美鎮畜禽養殖糞便污染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警報級別Ⅴ。如單獨選取生豬為統計對象,其糞尿產生量占總豬糞當量的60.1%,糞便負荷量警報值為1.47,已對環境產生較嚴重影響,警報級別Ⅳ。
2.3 其他面源污染因子
除上述以外,生豬養殖過程中還可能因養殖工藝產生如下面源污染問題。
2.3.1 重金屬污染
豬飼料中大部分未被利用的重金屬,如Cu、Fe、Zn、Mn等,隨豬糞便和尿液排出。有研究表明,豬糞中水溶態Cu和有機結合態Cu分別占2%和67%~69%,67%Zn以氧化物結合態存在,69%Mn以碳酸鹽結合態存在[5]。
2.3.2 藥物添加劑
養殖戶濫用藥物添加劑和具有免疫功效的抗生素,部分藥物及其代謝產物隨排泄物進入外環境,對土壤、水體等造成污染,破壞環境微生態平衡。
3 對策分析
治理生豬養殖面源污染問題,政府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從宣傳教育、制度管理、執法監督、政策落實、責任追究等層面綜合施策,養殖場(戶)要立足主體責任地位,圍繞生豬養殖鏈各個環節,實施全過程的綜合治理。
3.1 產業發展與污染控制同步考慮
3.1.1 優化生豬養殖產業
圍繞生豬養殖業區域布局、規模發展、標準生產、產業經營的發展方式,加快推動“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落實,加快編制《康美鎮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科學劃定禁養區、禁建區、可養區“三區”范圍。如明確禁養區范圍,覆蓋鎮規劃區、康美體育用品基地范圍、雪峰寺風景名勝區、沿東溪兩岸一重山內1 000 m直線距離范圍或一重山外1 000 m徑流距離范圍內。
3.1.2 強化點源污染控制
落實生豬養殖企業主體責任,嚴格生豬規模養殖環評、“三同時”、排污申報登記等環境管理制度,加速完善干濕、雨污分離配套設施建設、沼氣曝氣工程、糞污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設施建設;同時,推進生豬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分年度實施154個存欄250頭以下生豬養殖場、16個存欄250~499頭生豬養殖場、12個存欄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等改造。配套建設9個養殖場無害化處理點、1個公益性集中無害化處理點,防止因病死豬處理環節問題污染環境。
3.1.3 深化生態養殖模式
堅持分類推進生態環保型生豬養殖模式,在改擴建的生豬養殖場中,推廣“漏縫管道干濕分離-干清糞-少沖洗-減排放”等先進養殖模式;可養區新建生豬規模養殖場中,推廣“漏縫地面-微生物發酵床-零排放”等生態養殖模式;山地面積較多的行政村,重點推廣“豬-沼-果(林、菜、茶、草等)”生態循環型養殖模式;農林地消納面積較小的行政村,推廣達標排放環保型養殖模式。對可養區內農村家庭散養的小養豬戶,指導開展“一池三改”建設措施,減少農村生豬散養的污染。
3.2 宣傳教育與執法監督同步實施
3.2.1 營造社會輿論氛圍
綜合利用電視、報紙、墻報、標語、村級廣播系統等立體化宣傳手段,加強《國務院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條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法規宣傳力度,加強對養殖污染科普知識宣傳和相關管理技術培訓,提高全民主人翁意識和養殖業主環保意識。
3.2.2 加強執法監督檢查
探索建立由環保執法、農業執法、行政執法、公安等部門組織聯動執法巡查機制,加強對生豬養殖污染重點區域、東溪康美段、梅溪小流域的“點線面”監管,依法對禁養區內的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和非禁養區內無法做到達標排放或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養豬場實施搬遷關閉,引導養殖業主轉產轉崗,并嚴格禁建區內禁止新建、擴建生豬養殖場,科學限定生豬養殖數量。
參考文獻
[1]泉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泉州統計年鑒—2014[S].(泉)新出[2007]內書第19號,2014.8:168.
[2]張玲玲,劉化吉,趙麗婭,等.武漢城市圈畜禽養殖污染負荷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1):6402-6403.
[3]林加興.山美庫區2011年污染物預測與入庫量計算[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9):6.
[4]張緒美,董元華,王輝,等.中國畜禽養殖結構及其糞便N污染負荷特征分析[J].環境科學,2007,28(6):1316-1317.
[5]黃玉溢,陳桂芬,劉斌,等.畜禽糞便中重金屬含量、形態及轉化的研究進展[J].廣西農業科學,2010,41(8):80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