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相
摘 要 桑蠶養殖是重慶市云陽縣農村經濟傳統骨干項目,一直受到重視。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農村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桑蠶養殖區域萎縮,養蠶規模縮小現象,加強區域性的蠶桑技術推廣工作,讓蠶農豐產增收,是穩定產業發展必然要求。
關鍵詞 蠶桑;養殖技術;推廣工作
中圖分類號:F32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140-02
1 蠶桑技術推廣的涵義及推廣人員的任務
蠶桑養殖技術推廣是指在遵循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前提下,通過咨詢、教育、開發、服務等方式,借助培訓、示范、技術指導等手段,將蠶桑養殖實用技術及新技術、新成果加以宣傳擴散,使之在農業、農村中得到普及推廣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1]。
蠶桑技術的推廣需要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的共同參與。技術推廣人員作為蠶桑養殖技術的載體,在整個技術推廣過程中占有主導地位,而農民作為栽桑養蠶活動的主體,是蠶桑技術的終端受眾。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在蠶桑養殖技術的推廣過程中,推廣人員、農民的心理活動會發生很多變化,而這將對推廣的成效有關鍵因素,這就需要推廣人員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推廣手段,努力為廣大蠶農服務[2]。
2 蠶桑技術推廣現狀
蠶桑業既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云陽縣農村經濟的骨干產業,70%的農業鄉鎮都栽桑養蠶,年養蠶量達9萬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種植業結構跟隨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糧豬型結構,逐漸被柑橘、牛羊、蔬菜等3個主導產業,糧油、生豬等2個傳統產業,加上蠶桑、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等多個特色產業,形成3+2+X產業結構。栽桑養蠶桑僅涉及17%農業鄉鎮。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村能吸納的新生勞動力很少。隨著勞動力腦齡化的加深,個人平均負擔的養蠶量呈下降趨勢,蠶桑養殖的規模很小。縣、鄉鎮和村3級技術服務網絡不健全[3]。隨著專業技術人員的陸續退休,承擔技術推廣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少,且老齡化,技術培訓主要信托陽光工程等項目資金扶持。承擔技術和蠶需物資服務的主要是蠶桑產業化龍頭企業,依托村小蠶共育室為技術輻射網點,使得云陽縣蠶桑養殖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制約。
蠶桑業集種植業和養殖業于一體,能夠有效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但蠶桑養殖業涉及到的技術環節較多,生產鏈條也較長,蠶桑行業的發展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支持;同時,也離不開市場經濟的指導。要想做好桑技術推廣,就必須認真調研蠶桑種養殖技術中的問題,并采取合理措施解決之。
3 推廣蠶桑技術存在的問題
3.1 蠶農普遍接受能力弱
現在農村養蠶的蠶農多為老人和婦女,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弱,推廣技術短時間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3.2 缺少蠶桑技術推廣技術人員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缺少專業技術推廣人員,更缺少蠶桑技術員,有能力有技術人員不能專司其職。村級技術員沒有經費保障,難以穩定,蠶農生產中遇到困難不能就地及時解決,影響蠶農栽桑養蠶的積極性。
3.3 技術人員缺少專業知識
現在從專業院校畢業從事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人員少。大部分是通過短期培訓培養起來的技術員,缺少系統的專業知識。
3.4 技術推廣手段落后
蠶桑技術推廣多數沿襲傳統做法,靠“一張嘴兩條腿”,服務面小,推廣效率低,
3.5 政府資金投入不足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農業部門也在努力改善蠶業的發展現狀,但是實際上仍然存在研究、推廣經費不足的問題。一是村級服務網絡建設缺少資金支持;二是縣級科技推廣資金投入不足,先進設施設備缺乏資金扶持難以推廣,制約著蠶業發展。
4 搞好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對策
4.1 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
要想提高蠶桑技術推廣工作的水平,一是要引導技術人員樹立創新思維,大膽實踐,突破傳統桑蠶養殖的局限性;二是要不斷增強蠶桑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工作創新性,不斷創新工作方法;三是要不斷更新和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科技知識,把基層蠶桑技術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強服務能力。
4.2 豐富蠶桑科技推廣手段
一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為基層培訓蠶桑技術推廣人員,及時將新技術、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二是制作高質量示范影像資料和優質課件,能全時空重復直觀學習;三是在縣級有線電視網絡開辟農業技術推廣和特色農業欄目,組織專業人員根據農事活動制作農業節目,宣傳農業技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設備設施;四是堅持示范、咨詢、培訓與科技趕場、院壩會、專項技術培訓會及農民田間學校等多種方式有效結合;五是鼓勵事業人員對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蠶桑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承,提高其技術能力;六是實行技物結合,有效推廣先進技術和設施設備。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應當加大扶持力度,落實科技興農政策,將蠶業統一納入種養殖業給予政策扶持。要切實以科技作為指導,從政策上加大對蠶桑技術發展的支持。同時,保證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和實際操作培訓,讓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夠與時俱進;同時,還要引進先進國家的蠶桑養殖技術推廣工作經驗和管理經驗,聘請專家和教授來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讓蠶桑技術推廣工作具有科學性[4]。將科學技術落實到蠶桑養殖中的方方面面,在蠶農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幫其解決,最大限度的提高推廣工作的效率。
4.4 加大資金投入
蠶桑養殖推廣技術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支持,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設立專項技術推廣資金,為各個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開展桑蠶技術推廣工作提供物質保障。不斷添置和更新設備技術推廣設備設施,解決科技推廣試驗示范費用,并保障村級技術員工作必要費用。
5 結語
蠶業是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讓農民快速增收致富。但當前,我國的蠶桑養殖情況并不樂觀,很多地方所使用的技術較為落后,嚴重制約著當地蠶桑養殖業的發展。因此,技術推廣人員的要革新推廣觀念,豐富推廣手段,政府也要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從而確保桑蠶養殖推廣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李朝霞.淺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蠶桑技術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3(11).
[2]歐秀敏,韋目闊.環江縣桑蠶產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
[3]韓敏,蘆成,陳新強.淺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蠶桑技術推廣[J].中國農業信息,2014(7).
[4]劉治榮.寧夏固有原市桑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2(2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