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林
摘 要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村先進生產力的提高,使農業人力資源得到極大釋放,保證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因此,加快農業機械化推廣及先進農機技術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基于此,簡述了基層農業機械化的現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義及基層農業機械化培訓的對策,對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進行初步探討,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
關鍵詞 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155-02
在著力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農業機械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示范,咨詢、培訓、指導和宣傳教育,把先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過程。是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聯系農業機械化科技研究成果、農業生產、農村農民三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1]。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承擔著面向“三農”開展農機化應用、普及的任務,值得每一位農機技術工作者思考。
1 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意義
農業機械化技術普及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組成,加快了基層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機化技術推廣有利于加快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技術體系;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以及勞動生產率;有利于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2]。就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無論在農業的機械化程度或農技推廣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基層大部分農業區還使用老式的工具進行手工作業,生產能力水平非常低,在土地上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而采用農機進行耕種、收割等作業,不僅減少了大量人力資源的投入,還節省了農民的生產時間,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只有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基層生產力水平低下、勞動力大量耗費、土地利用率低等現象,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技術的提高。
2 農機化技術培訓基本現狀
農機管理部門須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規定,加強對農業機械駕駛、操作、維修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管理。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經過崗位專業培訓合格后,才能從事農業機械工作[3]。當前,農機化培訓機構可以分為農機化技術學校、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等。農機化培訓機構主要承擔農業機械操作、駕駛、維修及其他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主要的模式有以下幾種。一是面向社會招生的農業機械學校。這種類型農機校除了承接各類農機化技術培訓外,還向社會招收生源,舉辦學歷教育班、駕駛員培訓班等。近年來,由于教育改革,農技培訓資源進行了整合,此類農機學校大部分被合并。二是以培訓農機操作及拖拉機駕駛員為主的農機校,這類學校依附性較大,經濟不獨立,處于維持狀態。三是部分農機校與農機推廣站、農機監理部門等聯合在一起,形成多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特點,分工又協作工作,人員統一使用、調配,使人力資源優勢得到發揮。
3 促進農機化技術培訓的建議
3.1 提高農機化技術培訓的認識
農機技術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是農機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發展理論為指導,抓緊農機人才培養工作,農機校應盡快明確社會職責及工作目標,加強培訓工作落實、定期監督,還應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扶持,爭取項目與資金,推動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開展。農機學校、培訓機構需不斷增強信心,切實落實培訓工作宣傳,爭取各方理解與支持,營造一個有利于農機培訓工作的外部環境。使農機行業形成注重培訓,尊重技術等良好社會氛圍。主要措施有:農技學校、培訓機構領導重視,協調各部門力量,強化對農機培訓工作的支持配合;積極爭取地方相關部門的支持,強化農機培訓宣傳,讓農機技術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被社會接受認可;積極利用互聯網、媒體報紙等資源,發布培訓信息、發送培訓資料、發放宣傳畫冊等形式向基層機手進行廣泛宣傳,引導基層機手自主參加農技培訓;加強基層干部認識,將農機化培訓工作深入到基層,充分利用農機大村等有形優勢,帶動全村鎮的機手、技術人員參與培訓。
3.2 更新理念,提高培訓質量
在國家重視和加強“三農”工作新形勢下,農機培訓學校要抓住機遇,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根據基層農業發展對農機科技人才、技能型勞動者的需求,及時調整辦學思路,轉換辦學職能,重點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等應用型人才。更新培訓理念,強化了對農機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的認識,是一項重要任務。參加培訓后能夠學到想學的知識,農機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從起始點到落腳點都應緊緊圍繞農機從業人員展開,從而達到指導農業人員生產的目的[4]。
3.3 加強培訓機構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培訓質量應以良好的教育環境及教學條件作為前提。學校、培訓機構應積極爭取資金扶持,把相對有限的財力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培訓要求,購置必須的電教設備、培訓教材等,保證培訓的正常開展。
3.4 優化培訓結構體系
農機化技術培訓應重點做好農機高技能人才培養、實用人才培養、農機操作維修人員的培訓體系建設。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優勢,著重培養農機化技術管理人才以及農機高技能人才;以農機化技術學校為重點,培養農機實用人才和技能人才[5]。培訓工作根據培訓對象的實際條件、基礎,在短期培訓后能產生顯著效果。聯合培訓體系要求建立高等教育學校參與社會服務智能,完善培訓體系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構建農機技術培訓相關的教學師資建設、教學設備以及配套內容的建設;建立一支農機專業理論知識及扎實的實操技能,具有高度責任心的教師隊伍,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搞好農機技術培訓教育。
3.5 以農機化重點項目展開培訓
農機化技術培訓以基層農機人員更新知識培訓、拖拉機駕駛及農機實操培訓等重點項目開展工作。為使培訓資金使用效率、培訓效果得到提高,應由基層農機人員自主選擇培訓學校、培訓內容等,因材施教,避免盲目培訓。政府與學校對接受培訓的農機人員應給予一定的補貼或優惠;明確農機技術培訓經費的來源,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3.6 拓寬思路,開展合作
積極與農機企業合作,開展“對口支援培訓”,提高農機從業人員認識及技術水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觀,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方針,以提升基層農機從業人員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著力推進開展農機行業人才培訓需求預測,研究制訂培養標準、探索建立職業技能認證體制、組織合作辦學,建立和完善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交流機制[6]。
4 結語
農機化技術教育培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學校必須不斷創新培訓模式,注重培訓效果評估調研,實現辦學思想、模式、機制的根本轉變,以適應基層農業與市場經濟發展對高科技人才、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宏鈞.對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理論的探討[J].江蘇農機化,2001(6).
[2]劉效海.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機械,2008(4).
[3]宋守江.基層農機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2007(2).
[4]孫建祥.技術推廣工作方法探討[J].農機科技推廣,2006(8).
[5]馮中華.關于我省農機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的現狀及思考[J].山東農機化,2010(6).
[6]祁萬壽.淺談農業技術培訓的有效方式[J].青海農技推廣,2006(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