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仙
摘 要 生態建設向生態文明建設提檔升級是時代賦予社會的新使命,它給檔案事業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新的檔案任務,提供了新的檔案研究課題;同時,對檔案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態建設檔案事業的發展將有助和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它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多元化的因素,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形成和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建立最原始的可溯性憑證,推動了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就生態建設檔案形成、歸檔現況及在文件材料歸檔管理過程做幾點思考。
關鍵詞 生態檔案;生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福建省
中圖分類號:G279.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171-02
1 生態建設檔案形成
1.1 生態建設細胞工程材料
為進一步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若干意見》,全面貫徹實施《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促進福建省小城鎮環境建設,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從2002年起全省開展國家、省、市級生態鄉鎮、村生態建設細胞工程創建工作。2004-2014年,全省被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共有519個,國家級生態村3個;省級生態鄉鎮和市級以上生態村都占所在市、縣鄉鎮數的80%以上。其申報材料和專題宣傳片的管理全部按考核驗收要求分裝進塑料檔案盒,美觀又便于檢查。
1.2 國家、省級生態市、縣創建材料
國家、省級生態市、縣建設考核驗收指標有5項基本條件和22項建設指標,其中:基本條件的第5項明確全市、縣80%的鄉鎮街道達到國家級生態鄉鎮考核標準并獲得命名,也就是說創建國家級生態市、縣是在生態建設細胞工程完成8%的基礎上進行的。從2011-2015年初,獲得國家級生態縣命名有5個;通過環保部考核驗收的有12個;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并申請考核驗收的有3個;通過環保部評估的有7個;申請環保部技術評估的有21個。
1.3 生態建設向生態文明建設提檔升級材料
2015年環保部根據中央批準將“生態建設示范區(生態省、市、縣、鄉鎮、村)”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要求,以市、縣為重點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是在生態建設示范區基礎上的深化和提升,環保部正在抓緊制定市、縣兩級的《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指標》和《國家級生態高度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待頒布實施后,即按新的建設指標和管理規程全面開展市、縣兩級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原生態建設規劃要盡快完成相關修改工作,按程序提請當地人大審議后頒布實施[1]。
2 生態建設材料歸檔現狀
目前,福建省生態建設的檔案管理都是按考核驗收要求進行收集、整理、分指標用塑料盒裝好,美觀又便于檢查驗收。但是從檔案管理角度來看,是不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
2.1 生態創建細胞工程
全省鄉鎮街道、村創建國家、省、市級生態鄉鎮、村申報材料和專題宣傳片光盤按鄉鎮街道及所轄區村來收集、分類、歸檔。
2.2 國家、省級生態縣創建文件材料
由省、市、縣(鄉鎮)政府工作部門提供相關文件材料,目前這些文件材料全部按照省級生態縣考核驗收檔案管理要求按每個指標設置3個檔案盒。A盒:核心支撐、證明材料(文件)原件和數據來源、處理、得出方法的細致說明材料(同時附于創建技術報告中);B盒: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上報的統計報表,原始數據等材料;C盒:環評、立項、合同、驗收文本等分類歸檔。
2.3 生態建設向生態文明建設提檔升級的創建材料
目前,全省加快制定并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對原生態建設規劃盡快完成相關修改工作,按程序提請當地人大審議后頒布實施,并報省廳申請審查論證。這過程形成的文件材料是零散的都沒及時收集、分類、歸檔案管理。
3 生態建設檔案管理的思考
目前,全省對生態建設形成的檔案材料都沒有統一的檔案管理辦法。從2008年起,筆者在福建省南平市率先在浦城縣開展國家、省、市生態鄉鎮街道、村創建工作,至今一直從事生態創建,而浦城縣生態建設創建檔案材料也一直由筆者負責收集、整理、分類、歸檔管理。通過幾年來對浦城縣生態建設檔案管理,筆者認為,要做好生態建設檔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出臺全省生態建設檔案管理辦法。檔案工作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全局服務的基礎性工作之一,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檔案,可以更好地了解過去,把握現在和預見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豐富和拓展了檔案事業的內涵,使檔案事業能更有力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二是建立生態檔案管理制度。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化建設,并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寫入黨綱。這就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開端,也為我們嘗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生態檔案制度提供了良好契機。三是開展專題培訓,全面提升檔案人員素質。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必然出現各類檔案的收集實體,包括文字、材料、圖片、音像制品等各種載體,或是各種不同內容類型,如生態農業檔案、生態科普檔案、生態政績檔案、生態環境檔案、生態教育檔案等,這些實體檔案材料構成了生態文明建設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檔案管理工作者,自身要重視提升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修養,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業務培訓,及時掌握先進的管理知識和方法,以滿足新形勢下的檔案工作要求[2]。四是加大檔案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在檔案工作現代化建設中,需不斷加大檔案的基本設施建設。現代化設備的購置實現現代化管理的物質基礎。目前,縣級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基本配備了檔案專用計算機設備,應用計算機技術管理科技檔案,部分技術單位還同時配備了復印機、掃描儀、光盤刻錄機等用于檔案管理。五是切實加強領導,穩定檔案隊伍。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切實加強了檔案工作的領導,但也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特別是有部分鄉鎮檔案現狀令人擔憂。鄉鎮檔案人員不穩定,檔案材料零散,檔案設施滯后,檔案管理單一,檔案工作遠遠適應不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3]。
綜上所述,只有加快出臺全省生態建設檔案管理辦法,建立和完善生態建設檔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大檔案管理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切實加強領導穩定檔案管理隊伍,全面做好生態環境建設檔案工作,才能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吉志強.試論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檔案制度建設的意義及功效[J].山西檔案,2013(3).
[2]加小雙.檔案事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J].辦公室業務,2013(5).
[3]張科.建立綠色生態檔案造福子孫后代[J].綠色論壇,2013(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