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珍 吳偉 谷祥文
摘 要 當前,我國的基層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果不盡快解決,將會對“三農”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基于此,以湖南省桑植縣為例,討論了基層氣象部門為農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國家氣象局的指示精神,以2015年桑植縣氣象部門的為農服務計劃為基礎,提出解決的對策,提升桑植縣氣象服務的水平。
關鍵詞 氣象;為農服務;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P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194-02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國家氣象局從氣象為農方面發布了“四個全面融入”的文件,提出:“將農業氣象預報預測服務全面融入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面向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機構的合作與服務;將氣象信息傳播服務全面融入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與涉災、涉農部門的共建共享共用;將氣象災害防御全面融入農村社會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將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應急工作納入農村網格化管理體系;將農業氣象適用技術研發應用全面融入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繼續推進農業氣象試驗站建設等。”本文以這份文件為基礎,分析桑植縣氣象為農服務的現狀及問題,并聯系桑植縣氣象部門2015年的工作計劃展開討論。
1 桑植縣氣象為農服務現狀及問題
桑植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邊陲,全縣總面積3 474 km2,轄39個鄉鎮、場,總人口47萬,農業人口占88%。桑植縣的氣候條件較為特殊,境內八大公山鄉一帶是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縣域內暴雨及由此引發的山洪、泥石流、地質滑坡等災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因氣象災害頻發,桑植縣的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屬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聯系縣之一。但同時,桑植縣又有一個優秀的氣象服務部門。桑植縣氣象局始建于1957年,屬國家基本氣象站、農氣觀測一級站。近年來,由于各方面的工作出色,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各級各部門的充分肯定,先后獲得了湖南省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全省首批示范臺站,省級文明單位、農業產業服務先進單位、連續多年獲張家界市氣象部門縣局目標管理優秀達標單位等榮譽。
雖然桑植縣氣象部門在過去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仍然有許多問題存在,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缺乏長效機制。當前,桑植縣的氣象為農服務還正在不斷完善當中,“兩個體系”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氣象員管理不夠完善,農村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還比較薄弱。二是缺少充足的資金。桑植縣是國家貧困縣,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有限,而要將氣象為農服務的“兩個體系”建設只來,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三是工作手段還不夠充實。桑植縣氣象部門在宣傳和引導方面手段較為缺乏,缺乏專項服務,預報預警精準化程度不高,不利于新型農業的發展。四是設施設備不齊全。氣象服務站的建設較為緩慢,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所需的電子顯示屏、打印機等信息設備僅在少部分鄉鎮使用,信息員的培訓還很不夠,阻礙了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發展[1]。
2 桑植縣氣象為農服務的對策
2015年是桑植縣氣象部門發展重要的一年,一系列項目的實施都使桑植縣朝著創建標準化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縣的目標更近了一步。筆者結合中央氣象局發出的四個全面融入和桑植縣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的問題,以及桑植縣2015年的一系列項目計劃提出幾項對策。
2.1 建立氣象為農服務長效機制
首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是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資金的支持。在政策方面,要在在原有的政策文件基礎上,加強氣象為農服務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地方政府出臺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要促成縣政府出臺氣象為農服務專項規劃或將農業氣象服務示范縣建設工作納入政府綜合規劃中。氣象部門要推進政府以及社會力量購買氣象服務的機制,促成縣政府或社會力量通過購買氣象服務方式,解決基層氣象服務和防災減災人員不足和經費投入的問題。促成政府出臺穩定的經費投入政策,并將專項建設的運行、維持經費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疇,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2.2 加強氣象信息服務站與氣象信息化隊伍建設
2014年,桑植縣開始在鄉鎮大力開展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有9個鄉鎮納入到了第一批建設當中。這9個氣象信息服務站按照“有固定場所、有信息設備、有信息員、有定期活動、有管理制度、有長效機制”的“6個有”標準建設,主要負責本區域內各類氣象信息的接收和傳播、氣象災情的收集和報告、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講解和宣傳,并及時反饋農村氣象服務需求和建議,傳遞農村防災減災和農業生產技術信息。另外,在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方面,桑植縣2015年完成氣象信息員的培訓、授課至少1~2次。
2.3 加強與其它涉農部門的合作
桑植縣氣象部門要加強與民政、水利、國土、林業、農業等部門合作,實現數據資源、人力資源、網絡及技術資源、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共享,并聯合起來開展農田調查、服務會商,聯合制作、發布氣象為農服務產品,以便掌握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資源,更好地為農服務[2]。要擴大涉農專家聯盟,桑植縣2015年將成立氣象、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水產、地質災害、應急等多部門10名技術專家和5名農民專家組成的涉農專家聯盟,負責適時開展全縣農業氣象的決策咨詢和農業氣象服務的技術指導。
2.4 組建農村網格化管理體系,完善“兩個體系”
網格化管理是要充分保障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發展,而要實現網格化的管理體系,就必須先有一支優秀的隊伍。煙葉生產是桑植支柱產業,所以首先,要培養一批以年輕人為主的高炮作業隊伍,培養一批素質過硬,技術熟練的作業人員。其次,要進行開展農業氣象專項服務,建立農業氣象觀測站,建立氣象數據監測監控數據庫,為滿足氣象適用技術示范和氣象科研成果轉化積累經驗。再次,要做好防災減災應急工作,在上級指導下,及時發布暴雨、洪澇、干旱等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開展農業氣象災害前、中、后跟蹤調查和動態評估,災害發生時走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采取科學補救措施。
3 結語
隨著國家不斷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基層氣象部門的工作也迎來了越來越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桑植縣要想成為標準化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示范縣,就必須抓住這次機遇,創新氣象為農服務體制機制,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質量和效益,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娟娟.論氣象為農服務的兩個體系建設與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2(5).
[2]劉煌,盧美偉,馮振家.加強縣級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的思考[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1(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