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吉偉 劉紅香
摘 要:文章通過對大南溝金及多金屬礦區進行物探CSAMT法測量,對該區所取得的異常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地表及近地表的局部高阻異常基本能夠反映地表槽探見到的礦體,由此推斷,深部高阻異常帶反映深部可能存在石英脈或含石英細脈花崗巖,并定量反演了各個高阻異常帶的延深及范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物探;CSAMT;多金屬礦區;高阻異常;反演
引言
吉林省集安市大南溝區CSAMT物探工作主要任務是對選定的108線(地質勘探線3線)、116線(地質勘探線0線)、124線(地質勘探線4線)、132線(地質勘探線8線)、140線(地質勘探線12線)進行CSAMT法物探勘查,其目的是期望通過地面物探了解深部石英脈賦存規律,為鉆探施工提供依據。
1 金(銀)礦化帶規模及其特征
根據礦(化)體的地質特征、礦(化)轉石的分布范圍、圍巖蝕變特征、化探次生暈異常的分布規律,區內圈出一條構造礦化蝕變帶,包含有四條含金石英脈帶,即Ⅰ、Ⅱ、Ⅲ、Ⅳ號含金石英脈帶。
該構造礦化蝕變帶長15公里、寬2-3公里,主要受涼水-小古馬嶺背斜構造控制,且正好位于其背斜軸部,帶內已發現的眾多礦化蝕變線索。金、銀礦(化)體、主要化探次生暈金銀異常均分布在該帶中,蝕變以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等為主。
該區地表由槽探控制的礦(化)體有37條,主要分布于Ⅰ、Ⅱ、Ⅲ、Ⅳ號含金石英脈帶內。主產于中元古代堿長花崗巖及下元古界集安群臨江(巖)組地層中,除Ⅰ-4、Ⅱ-13、Ⅲ-9號礦體為蝕變巖礦體外,其余均為貧硫化物石英脈型金銀礦體。Ⅰ號帶內礦體多為走向北東、北西傾、傾角75°左右,礦體品位較高且變化不大,為該區內的主要礦脈帶;Ⅱ號帶內礦體產于臨江(巖)組地層及堿長花崗巖中,層間裂隙含金石英脈,產狀與地層相一致;Ⅲ號帶內礦體產于中元古代堿長花崗巖內,大都近南北走向;Ⅳ號帶內礦體產于中元古代堿長花崗巖體中,為含金銀石英脈,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75°左右。
2 地球物理特征
由于鉆孔巖心已采樣,含礦標本的塊數不夠,本次標本測定的代表性不強,標本的電阻率參數不十分準確,但基本反映了含礦石英脈與圍巖的電阻率差異,即含礦石英脈比圍巖的電阻率高,因此為本次CSAMT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地球物理前提標本測定見表1。
表1 大南溝礦區樣品電參數(平均ρs)測定計算表
由表1看出,坑道及地表礦體的平均電阻率為2860Ω·m,圍巖(堿長花崗巖)及閃長玢巖的平均電阻率為779Ω·m,礦體及圍巖的電阻率差異明顯。
3 異常特征及地質解釋
根據異常規模、強度及反演結果,總體分析如下:
該區為高阻區,視電阻率在15850Ω·m以上為老基底;視電阻率在5000Ω·m以下為花崗巖體;在花崗巖中視電阻率在10000Ω·m以上的異常帶為石英脈或為含石英脈花崗巖。五條剖面推斷出15條高阻異常帶。
從五條剖面反演解釋圖上分析,各條剖面深部紅色黃色電阻率異常均為基底巖性,從0線~400米標高到12線~300米標高可清晰地反映出基底起伏形態,在8線基底高,達到0米標高左右,在3線基底較深;在-400~-200米標高基本為花崗閃長巖類或閃長質花崗巖類,在8線有抬高趨勢;在-200米標高以上基本為堿長花崗巖類(8線在-100米標高以上);在-200米標高以上堿長花崗巖中推斷出15條含石英脈的異常帶。
0線(物探116線)視電阻率反演剖面解釋(見圖1):
該剖面全長700米,方位108°,觀測點35個,點距20米。剖面上視電阻率等值線清晰地反映出了Ⅰ、Ⅱ、Ⅲ、Ⅳ、Ⅴ、Ⅵ號異常帶。地表Ⅰ-8、Ⅰ-6號礦體能夠反映出來,但并不能清晰地區分開,只是綜合反映,在近地表及淺部還有很多小的局部異常與Ⅰ-8、Ⅰ-6號礦體的異常反映非常相似。
根據0線已知鉆孔剖面與0線電阻率異常推斷解釋對比如下:
圖1 視電阻率反演剖面解釋
Ⅰ號異常位于450點和650點間,不規則狀,北西傾,傾角為55°左右,在340米比高向下延深180米,異常由五個局部異常組成,異常強度較大,含石英脈的可能性較大。
Ⅱ號異常帶位于730點和750點間,條帶狀,近直立,在240米標高向下延深140米,有明顯的異常中心,分析為石英脈引起。
Ⅲ號異常帶位于270點與410點間,扁豆狀異常,北西傾,傾角35°,在300標高向下延深100米,由兩個局部異常組成,異常的下部及上方與ZK0502孔見到的金銀礦化體對應較好。
Ⅳ、Ⅴ、Ⅵ號異常較Ⅰ、Ⅱ、Ⅲ號異常帶較弱,不規則形狀,分析可能是含石英脈的花崗巖引起。
4 結束語
通過此次物探CSAMT工作所獲得的地表及近地表的局部高阻異常反映出了地表槽探見到的礦體,基本能夠對應。各剖面上巖性分解明顯,深部高阻異常意義較大,反映了深部可能存在石英脈或含石英細脈花崗巖,在五條剖面上共推斷了15個高阻異常帶,定量反演了各個異常帶的延深及范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結果也表明CSAMT法作為普通電阻率法和激發極化法的補充,在尋找隱伏金屬礦方面的確具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朱劉,羅延鐘,胡文寶.大地電磁測深“正演修正法”一維反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
[2]陳樂壽,王光鍔.大地電磁測深法[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3]魯世朋,王國征,錢春東.萊陽盆地北緣西澇口金礦區北接觸帶激電異常特征及成礦潛力評價[J].山東國土資源,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