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當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所面臨的形勢及消防安全狀況,并結合實際,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監管提出具體建議,重點是社會單位在發生火災時如何積極、有效的開展自防自救,呼吁社會單位重視火災防控并向員工全面普及發生火災時的有效自救措施。
關鍵詞:社會單位;火災防控;員工自救
1 社會單位火災發生的主要因素
社會單位泛指企事業單位,幾乎涵蓋所有有員(職)工的單位。目前我國在建立健全一定規模的社會單位和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在火災防控方面已經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來進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對于較小的社會單位來說,因在投入使用或者營業時不需要進行消防行政審批或者行政許可,導致這一類單位或者社區單位、居民樓等社會單位(場所)火災防控措施不能滿足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的需要。
發生火災事故的原因總是多種多樣,但總結歸納起來也就兩大類,一類是人為火災,包括故意和過失以及防護不當引起的火災,另一類就是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大風天氣、雷電擊中等引起。具體到社會單位上來說,社會單位發生火災的原因主要為人為因素,社會單位因為數量大、人員結構復雜,員工對消防專業知識知曉率不高、單位不重視、使用的電氣線路不能滿足要求等造成社會單位的火災防控能力較差,容易引發火災。
具體來講社會單位發生火災的人為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1 單位不重視
在社會單位中,往往由于社會單位的責任人和管理人的重視程度不夠高,總覺得火災不會經常發生,離自身很遙遠,存在僥幸心理,因此,在建筑的耐火等級、電氣線路管理、日常防火巡查方面等不重視,更不愿意花一定資金來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和器材,當火災發生后,連最基本的撲救初起火災的滅火器也沒有,導致小火釀成大災,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一般來說,由于社會單位的經營目的都是為了盈利,投入的每一筆資產都是為了實現利潤,而在消防設施上的投入是不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因此,部分社會單位對消防工作仍然存在著應付了事的態度。
1.2 社會單位人員結構復雜
從社會單位的員工上來看,社會單位的員工由于人員結構的復雜性,大多數員工沒有經受過消防常識的培訓,平時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沒有很強烈的火災防控意識,因此,在工作中因操作不當、用火用電不規范等原因是誘發火災的主要因素;同時,當火災來臨時因不懂得消防知識,大多數手忙腳亂,沒有有效的自救措施,社會單位內部也沒有配備必要的滅火設備,導致員工不能開展自救,最終釀成悲劇的發生。
1.3 社會單位數量龐大,不易于管理
由于社會單位的數量龐大,消防監督機構人員較人,而現行消防法律法規對社會單位的管理雖然作了一定的要求,但由于部分社會單位在開展經營和生產過程中并不需要辦理消防行政許可或者消防行政審批,導致部分行業的消防監督處于真空狀態,消防監管難度增大。
2 社會單位火災防控措施
首先,從法律方面來講,社會單位的火災防控要對建筑嚴格把關,即從源頭上把握好自身建筑的消防合法性,嚴格檢查社會單位的單位建筑是否具備消防安全條件。按照《消防法》的規定,社會單位的管理始終貫徹的是政府主導,社會單位自身管理為主,消防部門僅僅是對部份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和一定規模的社會單位進行監管,因此,按照“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建設法治消防工作,就應從法律上明確社會單位必須按照要求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和器材,特別是涉及行政許可的各行業,務必要貫徹落實好“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思想,把社會單位投入經營、使用過程中是否具備消防安全條件作為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之一,強制社會單位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形成依法治火的新局面,做到每個社會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懂得火災逃生、自救知識,懂得使用基本的消防器材。
從社會單位的內控制度上來看,作為每一個社會單位都應該把消防教育貫徹單位的整個經營和生產。首先要建立健全社會單位的消防管理制度,落實消防安全管理人和責任人,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作用,做到有制度可依;其次,要定期對單位開展防火巡查工作,對消防設施和器材定期開展維護保養,確保消防設施時刻處于完好狀態;最后,要將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納入員工的職業教育過程中,從提高員的火災自救能力和消防知識的知曉率上著手,使員工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常識。同時,對于有條件的社會單位還應該定期開展滅火演練,讓員工親身感受如何撲救初起火災,切實提高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
從消防部門的角度來看,由于社會單位的數量龐大,公安消防部門消防監督執法人員較少的實際,結合當前我國的情況,部門省市已通過行業管理或者協會管理等方式對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進行監管。目前,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臺了《云南省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對全省的社會單位實行分級列管,明確了公安消防機構、公安派出所以及社區、村委會的監管職能,對社會單位實行“菜單”式的監管,一方面是細化了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有利于各項工作的落實;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消防機構人員少、監督面太大,管不過來的實際。但是,由于社會單位會隨著社會的增長日益增長,公安消防機構監管的單位會越來越多,仍然擺脫不了人少事多的現象。
3 提高社會單位發生火災的自防自救能力
作為每一次社會單位,都應該按照法律的要求提升自防自救能力。
3.1 加強宣傳,提高員工的消防安全知曉率
各社會單位要充分利用本單位行政會、年終工作會等會議強化員工的消防安全知識;作為政府及公安消防部門要通過各類宣傳媒體,依托報刊、廣播、電視、應用短信、建筑樓宇電視、網站論壇、博客、QQ、微信等媒介,高頻次、高密度、多渠道傳播消防安全知識,保證各類社會單位都能看到、能聽到關于火災防控措施、火災現場自救措施的宣傳。
3.2 要積極開展社會單位的撲救火災的實戰演練工作
各個社會單位可以組織社會單位工作人員進行火災現場模擬自救的實戰演練,真實切入到火災現場上的真實情景,做到真實有效的自救。
3.3 為員工配備必要的消防自救設施
每一個社會單位都應該把員工的安全作為企業運轉的首要保障來對待,因此,為員工配備必要的消防自救設施,如逃生面罩、口罩、小型滅火器、一定長度的安全繩等自救逃生器材,是有效的提升員工生命安全保障的有效舉措。
4 結束語
總之,不論是對于社會單位的火災防控還是對社會單位的員工自救措施來講,都不能停留在過去的舊的管理辦法上面,社會單位需要提高對于火災防控的意識,加大火災防控方向的投入,引進先進設備,并增強對員工火災防控和自救措施上的培訓,政府及有關工作部門也應加大對消防工作部門的投入,與社會單位攜手建立好社會單位消防的安全防火工作,向每一位社會單位工作人員普及火災自救措施。用法律做好消防法治工作,保障社會的安全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張臨著.論科學發展觀與新時期消防工作[M].新華出版社,2005.
[2]杜曉風.文物單位消防檔案管理強化工作探微[J].黑龍江史志,2014(11).
[3]袁偉明.改進消防重點單位管理模式的思考[J].山東消防,2003(11).
[4]劉振東.推行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的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0(2).
作者簡介:唐旭(1984,11-),男,云南鎮雄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消防監督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