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凱
【導言】
“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在這紛繁喧囂的當下,于閑靜處品讀《紅樓夢》,是更勝東坡“清溪淺水行舟,涼雨竹窗夜話”之幸事。
自《紅樓夢》問世以來,與之相關的軼事就很多。清人筆記里兩則故事就很有意思。
其一:杭州某商人的女兒,貌美且會作詩,酷愛讀《紅樓夢》,后來得了肺病。她快死的時候,其父母把這部書燒了。她在床上大哭說:“奈何燒殺我寶玉!”
其二 :蘇州有個姓金的人,也很喜歡讀這部小說。他給林黛玉設了牌位,日夜祭奠。每每讀到黛玉焚稿斷癡情,他就嗚咽哭泣。后來,這個人竟瘋瘋癲癲了。
這些故事比較極端,未必都是真事,然而卻折射出這樣的事實:《紅樓夢》的藝術魅力異常迷人,所創造的人物異常成功。它對許多讀者的精神生活產生了強烈影響。
當然,作為閱讀主體的我們,在意更多的是考試。但無可否認,我們于多次閱讀之后,自覺不自覺地喜愛上《紅樓夢》,這于文于人于世都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于文,一個多情的尤三姐足以讓我們的作文璀璨多姿。無論是憐惜她卑微的身份、表達對弱者的同情,還是贊頌其堅貞的情感,對愛情尊嚴的堅守等等,都可以請出尤三姐,讓這位并不是主角剛烈女子來點亮我們的作文,裝點我們的文面。何況還
有黛玉的悲涼,寶玉的反抗,不屈從命運的紅玉等等。可以說,一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
于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碧幱诔砷L期的中學生不僅要看到人性的美好,也要看到人性的負面。機關算盡的鳳姐、狠毒的馬道婆、無恥的單聘仁等等,為我們提供了人生成長的另類案例。在《紅樓夢》之前,我們這個民族已經繁衍了千百年,但是幾無作品意識到人性的泯滅與缺失,而《紅樓夢》真實地展現了人性善與惡。無論美好與丑陋,都讓我們認識了人性的復雜。魯迅先生曾評價《紅樓夢》“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大概就是緣于此吧。
于世,《紅樓夢》通過賈府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現了那個特定時代的真實圖景。葫蘆冤案、晴雯之死、巧姐被賣等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不公與扭曲?!敖裰?,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這些故事都能讓我們的學生對社會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文、人、世,其實一體。
益處不一一而論,各人自有心得。
張愛玲十分喜愛《紅樓夢》,她曾形容自己考據《紅樓夢》幾乎是一種瘋狂的情形,故自謂“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p>
【文題】
以“三生之幸有‘紅樓”為題,寫一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