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節選)
[明]吳承恩
【作品導讀】
《西游記》共一百回,敘述了三藏法師一行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掃盡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經的故事。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中國古代神話幻想小說,它神幻離奇、浪漫詼諧、雅俗共賞,主要人物性格鮮明,堪稱文林獨秀,因而流傳極廣,征服了億萬讀者。
【片段欣賞】
八戒觀之不盡,滿心歡喜道:“哥啊,好去處!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賢弟,可過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師兄說的話,寶山乃洞天福地之處,怎么說度日之言也?”二人談笑多時,下了山,只見路旁有幾個小猴,捧著紫巍巍的葡萄,香噴噴的梨棗,黃森森的枇杷,紅艷艷的楊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爺爺,請進早膳。”行者笑道:“我豬弟食腸大,卻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罷也罷,莫嫌菲薄,將就吃個兒當點心罷。”八戒道:“我雖食腸大,卻也隨鄉入鄉是。拿來,拿來,我也吃幾個兒嘗新。”
二人吃了果子,漸漸日高。那呆子恐怕誤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師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兒去罷。”行者道:“賢弟,請你往水簾洞里去耍耍。”八戒堅辭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師父久等,不勞進洞罷。”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請就此處奉別。”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兒,做什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罷。但上復唐僧:既趕退了,再莫想我。”呆子聞言,不敢苦逼,只恐逼發他性子,一時打上兩棍。無奈,只得喏喏告辭,找路而去。行者見他去了,即差兩個溜撒的小猴,跟著八戒,聽他說些什么。
真個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頭指著行者,口里罵道:“這個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這個猢猻,我好意來請他,他卻不去!你不去便罷!”走幾步,又罵幾聲。那兩個小猴,急跑回來報道:“大圣爺爺,那豬八戒不大老實,他走走兒,罵幾聲。”行者大怒,叫:“拿將來!”那眾猴滿地飛來趕上,把個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將回去。畢竟不知怎么處治,性命死活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選自《西游記》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探究練習】
1.文中畫線的句子屬于語言描寫,此時,孫悟空的心理應該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學在閱讀《西游記》時,對豬八戒這個人物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為此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會。假如你是正方,針對反方辯詞該怎么說?
反方:我方認為,豬八戒好吃懶做,見識短淺,在取經的路上,意志不堅定,遇到困難就嚷嚷著要散伙。而且還經常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又愛占小便宜,貪戀女色。是一個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記》著重表現了孫悟空斬妖除魔、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和美好品德,突出地表現了他在跟妖魔作斗爭中顯示出的堅強的斗爭決心和高超的斗爭藝術。你能說出其中的一個故事情節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