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2014年秋天,我到美國旅游,順道拜訪了我的朋友建華。

建華原來一個人在美國讀書,畢業后順利找到工作,又拿到綠卡,才把妻子和兒子接來。他的兒子叫豆豆,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他們父子的談話引起我的興趣。
建華問豆豆:“這次數學測驗考得怎么樣?”豆豆調皮地歪著頭說:“你猜。”建華看了眼豆豆,不確定地說:“考試沒及格?又得了一個F?”我知道建華為什么這么猜測,豆豆原來數學成績很差,不及格是家常便飯,三年級時,就因為數學還差點留級。豆豆從爸爸身上溜下來,跑到書房拿來自己的考卷,得意地讓我們看。原來,豆豆竟然考了個滿分。我忍不住贊了一句:“豆豆真棒,轉學過來才幾個月,數學成績就提高了這么多,真是遇上一位好數學老師了。”沒想到豆豆給我來了一句:“你不知道,我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
“什么,讓體育老師教數學?還有這么不靠譜的事?”我簡直難以置信。建華笑著向我解釋:“美國的體育老師不單純只會體育,同時還是文化課老師。他們大多數都是雙重身份。美國的教育機構要求,不管你擔任什么文化課,都必須能帶體育課。讓體育精神浸潤校園,是這里崇尚的風氣。”
經過建華的解釋,我理解了體育老師教數學這件事的合理性,但還是有個疑問,體育老師教數學會不會很吃力,會不會只讓學生大量做題?他上數學課會不會鬧笑話?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豆豆忍不住笑了。他對我說:“阿姨,你不知道,我們體育老師的數學課可有意思了。他上課不是只講數學題,而是什么都給我們講,當我們是他親密的朋友。他給我們講故事,講他的家庭和經歷,我們知道他很多隱私呢。包括他出生在哪個州,在哪兒長大,養過什么寵物等等。對了,他當然也會講錯題讓我們糾正,不過我們都知道,他是故意的,為了讓課堂熱鬧……”
聽了他們父子的一番話,我才恍然明白,難怪豆豆的數學成績能突飛猛進,原來是美國這種特立獨行的教育理念啊。素質教育先從老師抓起,老師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覷。同時,這名教數學的體育老師教育方式也很特別,看似偷懶,背后卻蘊藏著尊重孩子、調動孩子興趣的創新和用心,更多地讓孩子主動參與,這種教學藝術需要學習和借鑒。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