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產業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近年來,隨著世界原料藥產業的重心向亞洲的轉移,中國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制藥大國,但還遠不是一個制藥強國。雖然近來我國某些類原料藥的生產技術水平和質量方面已經基本與發達國家接軌,使得原料藥的總產值和出口額年年攀升,然而原料藥產業的現狀并不令國人樂觀,創新投入少、創新能力薄弱、化學原料藥生產的高污染高能耗、藥物劑型明顯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這些癥結的存在都時時刻刻的深遠影響著原料藥產業利潤,更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
以目前我國原料藥產業發展現狀,真正到了該轉型的時期,需要從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的模式轉換到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專訪中,胡海波直言不諱的指出,我國要從原料出口轉向制劑出口,變仿制藥為創新藥,最后真正從制藥大國轉化到制藥強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肯定需要創新。是的,誠如他所言,唯有緊抓創新發展,原料藥產業才能振興發展。今天,以《緊抓創新發展,振興原藥產業》為話題特約專訪了大連誠泰醫藥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海波,請他就原料藥產業的現狀以及未來創新式發展提出他個人的真知灼見。
筆者:胡董您好,很高興與您面對面就原料藥產業的現狀與創新發展為專題進行本期專訪。從一些行業數據看,我國醫藥原料藥方面的貿易順差確實可以讓人為之欣喜,但是如果從整個醫藥的大行業來看,您作為行業資深人士如何看待當前原料藥產業的情況?
胡海波:并不樂觀。我國醫藥原料藥雖然產能巨大,出口額也年年攀高,但是目前行業最大的弊端則是低端仿制的原料藥制造行業的平均利潤非常低,醫藥產業每年巨大的利潤被外國在華企業賺取。從長遠來看,原料藥的需求和市場潛力根本無法與制劑同日而語,低端仿制原料藥也根本無法與專利藥物相抗衡,我國醫藥產業勢必很難與國外醫藥巨頭競爭,甚至本土市場都有可能大量流失。
面對此情此景,我們不能為單純的原料藥進出口額表面數據而沾沾自喜,原料藥產量的增高和出口量增加帶來的并不是豐厚利潤,而是我們處于國際醫藥產業鏈的最底層的位置,帶來的是盲目的市場競爭,壓縮得不能再壓縮的低利潤,高的能源消耗以及大范圍的環境污染等負面現象。在我看來這些負面現象帶來的后果遠比目前獲得的利潤要多得多,而這需要醫藥企業在轉型調整中不斷蛻變,從原料出口轉向制劑出口,變仿制藥為創新藥,最后真正從制藥大國轉化到制藥強國。
筆者: 說到了目前國內原料藥產業尚存的弊端,您能從最本質的根源為我們分析下問題的癥結究竟出在哪些方面嘛?
胡海波:這需要從弊端主要體現的三個方面談起,首先是國內藥企多而雜、低水平重負已是不爭的事實,然后又盲目的進行市場競爭,造成原料藥市場價格迅速跌入谷底。一些常用的藥品,如利弗殺星、環丙沙星……幾十佳企業在生產,通常情況下價格成了他們競爭市場的唯一手段。這種產能過剩、品種缺乏、競爭過度的局面無可避免的搏擊、擾亂、破壞了進出口經營秩序,導致了利潤下滑的局面。其次是因為原料藥市場的激烈競爭。許多原料藥廠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總是考慮建立完善的產業鏈,而不是進行原料藥的研發和工藝的改進創新,長此以往這些藥企始終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對原料藥市場造成惡性循環,只是一味的進行重復生產,卻不是開發新的產品。最后就是制藥企業對環境的嚴重污染,眾所周知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屬于污染大戶,產生污染的原因是化學合成工藝比較長,反應步驟多,大部分轉化為“三廢”后對深層地下水的污染是幾十年后也處理不了的,這種潛在危機相當嚴重。來自以上三方面的弊端需要藥企從長遠規劃,通過創新和研發獲取長遠的利益回報。
筆者:作為原料藥產業的一員,又是大連誠泰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集藥品研發技術與企業管理的雙重重擔,自是對藥企改革有著深遠的認識,在此請您談談您個人的一些遠見。
胡海波:轉型調整、不斷蛻變是藥企當前唯一的出路。調整既是形勢所迫,又是自身發展的需要。面對現在的社會環境和市場環境,不調整就意味著死亡,調整就意味著生存。變則生,不變則死;變則新,不變則舊。這是我的一番肺腑之言,希望看到誠泰和行業其它藥企能并肩作戰,一同創新轉型,從創新藥物研發著手,爭做創新綠色制藥工業生產。
筆者:2015年,您認為我國原料藥發展情況怎么樣,如何走向更高的臺階?醫藥企業又該如何走好未來的創新之路?
胡海波:中國的原料藥正處于一個發展中期,要走向更高的臺階,就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同時新藥創新也是實現藥企蛻變的關鍵環節,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新型藥物制劑的積極研發。新型藥物制劑已成為新藥創新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環節,因為它不僅能提高藥物的療效,降低其毒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藥,而且能顯著改善新化學實體的理化性質和生物藥劑學性質,大大提高其成藥性和安全性。對企業而言,新型藥物制劑還能夠增加附加值。在歐美發達國家,新型藥物制劑產品在現有藥物品種中的比重已超過20%,且成快速增長之勢。所以,我認為,我國雖然已是世界制藥大國,但新型制劑市場占有率還不到5%。大力發展新型藥物制劑,改變制藥行業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現狀,已成為我國制藥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我國實現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筆者:誠如您所說,創新藥已然成為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在您的卓越指引下,誠泰實現了以化工原料生產為主,向藥品制造和創新藥研發為主的轉型,是國內傳統藥企成功實現“主動轉型”的典范。對此,您怎么看待?
胡海波:實施“創新創業、競爭發展、科技興企、人才強企” 的發展戰略,正契合誠泰當時的形勢,緊緊抓住產品開發這條主線,突出結構調整,整合各種資源,加強原始技術創新和優勢產品技術創新,目前已經形成了抗腫瘤類、抗病毒等系列產品的專業化,規模化生產,一家技術先進、規模龐大、實力雄厚、對全球市場具有影響力的醫藥企業就這樣誕生了。
自誠泰走了一條緊抓創新發展之路后,打造了多個國內外領先的專業研發平臺,其中,脂質體技術平臺突破技術瓶頸成功上市了誠悅·依替巴肽注射液,改變了進口產品獨霸國內市場價格虛高的窘境。“把普藥做精,把新藥做強”,讓誠泰成為了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制藥企業,相信在誠泰的創新促動下,產業中更多的藥企也會相繼明確未來企業創新發展的新目標,共同為“做好藥,為中國”的強企理念,續寫出更新、更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