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維
當前,教育機制已經步入了以人為本、以素質教育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要歸宿的健康發展軌道。而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特點,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學科之一。初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創新作文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廣聞博識,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那些條件簡陋的初中學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空間
從當前初中學生的閱讀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1.學生閱讀隨意性較大,無閱讀計劃。有的學生在閱讀作品時,往往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閱讀,不會有意識地做好讀書筆記。
2.教師課堂上對指導學生閱讀方法相對單一。有的教師完全依賴課前準備好的教案,有的教師教案里雖知識面廣但難度大,有些問題對學習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可對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卻很難。
3.學生課內外閱讀自覺性較差。許多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獨占課堂乃至課外時間,學生自己的學習讀閱主體地位被忽略。因此,學生寫作能力受到很大影響,習作訓練找不到適合的素材,也就談不上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幫助學生創設寫作情境,為創新寫作培養積極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品味人生,關注社會。在生活中體味、揣摩、積淀語言,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樂趣,形成自主習作的動機。
1.利用即興情境,增添學生寫作的氣氛。所謂即興情境,就是指教師設置一個切合實際的材料,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提示里,盡情去想象發揮,構思作文。比如,有這樣一個情境:已經上課五分鐘了,才看見從不遲到的語文教師走進來,并且在講臺上放了一把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請發揮想象,設計出合理的情節,寫成一篇記敘文。有這個情境,學生覺得好寫多了。
2.再現作文情境,提高學生的觀察水平。鑒于學生對生活觀察體會有隨意性,教師可以采用再現作文情境的方法,由師生對生活中的某些場景進行現場表演。如,公交車上爭座位、讓座位,公共場合文明與不文明的對比表現,等等。然后再指導學生去寫作,這樣,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3.培養學生學會感受生活的樂趣。讓樂趣成為習作的動機,化苦惱為快樂,化壓力為習慣,讓習作成為學生的享受。要讓學生在習作中感受樂趣,感受成功,隨時都處于亢奮狀態,更有利于學生習作。
三、加強學生寫作訓練的指導,為學生創新寫作提供平臺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打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這些被許多中學生當作寫作秘訣的思想,引導學生從只會在作文書中尋求靈感的寫作誤區脫離出來。讓學生放開思想真正去進行出創新作文的訓練,尋找到展示自己寫作能力的平臺。利用日記、周記、課堂作文練習、仿寫等一切手段,加強寫作訓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從生活中提煉新意。
學生的現實生活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作文來源于生活又藝術地反映生活,離開了生活的作文就像是失去了生命的源頭。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去關心生活,熱愛生活,感悟和品味生活。
2.積累生活情感,表達超越情感的領悟。
俗話說:情生景,景生情,情景交融生意境。情與景就是生活實際,意境就是對情景升華的領悟。學生一旦擁有情感,會使他們在情感的驅動下變得更加細膩地領悟生活。
3.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借助觀察結果發現新意。
觀察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它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缺少的是發現素材的眼睛。那么教師就要教會學生學會用創新的思維去觀察生活,力求寫實,在寫實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