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黎
(海口經濟學院美術學院,山東 煙臺 571127)
本項研究的對象為校園環境及其使用者,但重點在于環境景觀和使用者心理之間相互影響的研究。對學院中的路徑、標志、節點、邊界和區域的調查研究,將數據進行統計制成表格,做整體分析。調查對象均為在校學生,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校園環境使用現狀,為校園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并加深自身對于校園環境建設的認知與思考,不涉及學校教學方向的問題。
海口經濟學院是一所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主,文、理、工、藝術等并存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 (圖1作者繪),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學校創辦于1974年,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校園面積廣闊,規劃設計合理,環境優美,具有良好的人文環境,是非常理想的生活學習之地。(圖2作者繪)
學校占地1800畝,建筑面積60多萬平方米。學院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區,擁有濃郁的學術氛圍。 (圖3作者繪)
在校園認知地圖調查確定階段,采取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自行繪制分析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研,找到具備研究價值的校園環境案例,利用認知地圖的五要素和場所意象評價分析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問卷結果中人的感知因素,對海口經濟學院的校園環境進行有效的總結。
此次調研我們選取60個調查對象,30名男生,30名女生。年級、專業和所住宿舍區采取隨機的方式。
標志是人們認識環境、觀察環境、形成印象 、便于記憶的參考點,環境中的標志一定是引人注意的目標。在大尺度環境中,標志尤為重要,高塔、橋梁、雕塑、建筑物、牌樓等都可能成為引人注目的標志,也是大眾熟知最快的方法。海口經濟學院校園內的標志物以建筑為主,反映集中的標志物有海口經濟學院圖書館、北苑小街、大禮堂、中央廣場和第一教學大樓。從調研得到的數據看意向最為清晰的是圖書館,占比85%。
觀察者可進入的具有戰略地位的焦點,節點與人關系密切。學校中央廣場十字路口可意向性最強,圖書館、北苑小街、大禮堂、運動場、游泳館意向清晰。由于學生宿舍區與教職工住宿區和部分教學樓分布密切,存有丟棄或定位不準的現象。在調查過程中,對于校園垃圾桶和道路指示牌的問題有偏向性結論。
區域是有共同特征的較大空間范圍,觀察者能夠進入的相對大一些的區域內的共性,具有一些普遍的特性。調研數據顯示被調查對象對自己所住宿舍區的位置最為清晰,但對于教職工宿舍區有丟棄現象。大部分學生對學校內的綠化有較為準確的意象。
在大多數認知地圖中,道路常常占主導地位,主干道往往構成環境認知的骨架。調研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海口經濟學院校園各道路和校園路牌指向,大多數被調查者都能清晰的說出道路分布,并認為校園內的路牌指向清晰。但某些道路還存在丟棄現象。
邊界是不同區域的分界線,通常是兩個地區的邊界,包括河岸、道路、建筑、綠化等,邊界具有連續性、可見性特征。從調研情況看被調查對象對于學校邊界意向清晰,能準確定出校門在邊界上的具體位置。在海口經濟學院校園內各個區域邊界劃分也較為清晰,各區域多通過道路進行界定。
校園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從調研的整體數據統計看,學生對海口經濟學院的總體評價是舒適,有家的感覺,也提出了一定改進意見。校園規劃后整體的調研總結對校園日后的規劃發展至關重要,為充分解決校園使用者和校園環境關系提供理論和數據指導。通過此次對海口經濟學院校園認知地圖的調查,我們對校園具體意象要素案例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對認知地圖中的要素問題提出了問題和建議。對海口經濟學院校園認知地圖的研究,能夠從環境認知方面為校園環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上的指導,為海口經濟學院教育教學提供了校園環境保障。
在本次調研的最后,被調查者對學校進行了總體評價。28%的同學認為學校的硬件設施好,16%的同學認為校園的綠化好,8%的同學覺得校園很舒適、有家的感覺。而也有30%的同學認為校園缺乏學術氣氛;有8%的同學認為學校缺乏獨有的特色;有6%的同學認為校園空間太小;4%的同學覺得校園建筑分割不新穎。同時,通過此次調查學校的公共設施、道路設施、衛生環境、建筑特色均需改進,其中有38%的同學認為校園內的公共設施最需改進,如調研中的垃圾桶問題,應該大力改進,同學們的觀點一致提出數量過少、擺放間距過長、桶蓋不靈活的問題。
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我們對海口經濟學院校園認知地圖的研究有待進一步完善。論文在進行校園環境認知評價時只選擇了部分學生群體,沒有對教師進行調研,教師群體與學生群體在對海口經濟學院校園環境的認知上存在很多不同。對海口經濟學院校園內其它環境的調查和分析還有不足之處有待進行。日后對于校園的環境認知調研還要加強并從多個角度思考,為建設更美好的海口經濟學院校園提供數據參考。
[1]李志民著,《建筑空間環境與行為》[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檀文迪,華僑大學校園環境認知地圖研究 [J].華僑大學,2007.
[3]徐偉,基于認知地圖的校園規劃后評價研究一一以寧波大學本部校區為例[J].寧波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