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軍霞,譚家澤,劉興利
(1.解放軍第三二三醫院,陜西 西安710054;2.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廣東深圳 518118)
358名門診孕婦預防接種基礎知識知曉率調查分析
駱軍霞1,譚家澤2,劉興利2
(1.解放軍第三二三醫院,陜西 西安710054;2.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廣東深圳 518118)
目的 了解孕婦對預防接種知識的認知情況,為做好宣傳工作、實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隨機對2014年1至6月在解放軍第三二三醫院進行孕期檢查的358名女性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基本信息、預防接種基礎知識以及預防接種知識需求等,采用記分制,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低年齡、低學歷、農民工和個體商戶的認知程度較低,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孕婦獲得預防接種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醫院社區宣講(占94.41%)和他人告知(占89.66%)。對“想了解預防接種知識”“愿意參加專題講座”“讓孩子完成全部預防接種”的態度在不同文化程度和職業人群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關注重點人群的教育,提高孕期婦女對預防接種的認識,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可以更好地普及預防接種知識,提高兒童預防接種率。
預防接種;知曉率;孕婦;調查
預防接種是控制和消滅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最簡便的一項根本措施,具有投入低、收效大的特點,開展免疫接種每年使大約250萬名兒童免于死亡[1]。孕婦在孩子出生后是其預防接種第一責任人,對預防接種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兒童預防接種的質量和效果。預防接種知識隨著孩子的出生和預防接種的進行可以逐步掌握,但基礎知識則是在孕期就應該掌握的[2]。本文對358名孕產婦進行了預防接種基礎知識問卷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隨機選取2014年1至6月在解放軍三二三醫院進行孕期檢查的孕婦作為調查對象,發出問卷370份,收回有效問卷358份,有效率96.76%。
1.2 方法
自行設計《孕產婦預防接種知識問卷調查表》,由工作人員逐日發放給來醫院進行孕期檢查的女性,說明調查原因,由孕婦現場填答后即回收問卷。調查結束后,告知正確答案。問題22道,每題1分,滿分22分,得分率=得分÷滿分×100%。
1.3 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①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②預防接種基本知識,主要有預防接種的時間、種類、方法、程序、接種證以及注意事項等,不涉及更深層次的醫學知識。
1.4 統計分析方法
調查數據錄入計算機,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完成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調查人群的一般情況
孕婦年齡25歲及以下63人(17.60%),26~30歲205人(57.26%),31歲及以上90人(25.14%)。年齡為21~39歲,平均年齡27.89±4.59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84人(23.46%),專、本科207人(57.82%),研究生67人(18.72%)。職業劃分為農民54人(15.08%),機關事業42人(11.73%),企業204人(56.98%),個體24人(6.70%),待業34人(9.50%)。孕期10周及以內47人(13.13%),11~20周95人(26.54%),21~30周102人(28.49%),31周及以上114人(31.84%)。初產婦311人(86.87%),經產婦47人(13.13%)。本地戶口313人(87.43%),外地戶口45人(12.57%)。
2.2 孕婦預防接種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在358份有效問卷中,平均得分為17.42分,得分率為79.18%;其中最高分為21分,得分率95.45%,最低分為9分,得分率40.9%;單題答對率最高為99.72%(357/358),最低為32.96(118/358);答對率為80%以上的有8題,見表1。
表1358名孕婦預防接種基礎知識認知率

Table 1 Awareness rate on basic vaccination knowledge among 358 pregnant women
2.3 不同組別得分情況
按年齡、文化程度和職業分組,并二次細分。通過t檢驗分析,在年齡方面,綜合得分有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的趨勢,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文化程度越高,有得分也越高的趨勢,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職業方面,機關企業人員比其它身份人員有得分高的趨勢,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獲得預防接種基礎知識途徑
調查結果顯示,獲得預防接種知識的渠道比較多,絕大多數采用多種方式進行了解,其中選擇2種以上的有339人,占94.69%;選擇3種以上的236人,占65.92%,見表3。


Table 2 Comparison of scores on basic vaccination knowledg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注:在“年齡”項目中,*為≤25歲組與26~30歲組的t檢驗值,#為≤25歲組與26~30歲組的P值,第二組t檢驗值和P值均為本組與下一組數據統計分析后得出;最后一組值為本組與第一組數據統計分析后得出;“文化程度”、“職業”項目與“年齡”項目的t檢驗值和P值計算方法類似。
表3 獲得預防接種基礎知識途徑
Table 3 Ways to acquire basic vaccination knowledge

途徑人數(n)百分率(%)廣播電視7420.67報紙書刊15443.02網絡18852.51醫院社區宣講33894.41他人告知32189.66其他7320.39
2.5 對預防接種的態度
調查顯示,有96.09%(344/358)愿意了解預防接種知識,79.61%(285/358)愿意聽取專題講座,97.77%(350/358)有意愿讓孩子完成全部接種,其意愿程度在不同文化程度和職業人群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職業孕婦對預防接種的態度
Table 4 Attitudes towards vaccina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occupations

項目想了解預防接種知識愿意參加專題講座讓孩子完成全部預防接種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79(94.05)65(77.38)82(97.62) 專、本科200(96.62)165(79.71)202(97.58) 研究生65(97.01)55(82.09)66(98.51)χ20.060.060.01P0.970.970.99職業 農民51(94.44)42(77.78)52(96.30) 機關事業40(95.24)34(80.95)41(97.62) 企業198(97.06)163(79.90)201(98.53) 個體23(95.83)18(75.00)23(95.83) 待業32(94.12)28(82.35)33(97.06)χ20.030.070.01P0.990.990.99
孕期婦女對預防接種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出生后的接種率,加強對孕婦的預防接種知識宣傳,就是把預防接種工作關口前移。這是兒童保健工作者的義務,也是關心下一代、健康下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
3.1 加強宣傳,提高對預防接種工作的認識
本調查顯示,對預防接種的總體知曉得分為17.42分,占比79.18%,說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有加,有關孩子健康的醫學常識已有所了解;但仍有一些簡單的問題尚不清楚。如在:你的孩子應該在哪里進行預防接種?得分率僅占56.98%。還有一些問題不能給予肯定的回答,如:疫苗必須按時接種嗎?回答為不清楚的仍占10.06%(36/358)。在調查:你愿意讓孩子完成全部疫苗接種嗎?仍然有少數孕婦選擇視情而定。這說明部分孕婦對預防接種知識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在孩子出生以后可能產生的后果就是漏種、少種,直接影響接種率,甚至危及孩子的健康。分析其原因:一些孕婦往往重視孕期保健知識的學習,但對于涉及與孩子健康成長的隱性問題重視不夠。這些家長如果不改變思想認識,以后問題可能就出在其孩子身上。所以加強對孕期婦女的宣傳教育,提高對預防接種工作的認識是非常必要的。
3.2 抓住重點,做好各類人群的宣傳工作
本調查顯示,從年齡來看,31歲及以上組得分最高,主要原因是這個年齡段女性生理成熟、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多方積累了一定的養育孩子的經驗。25歲及以下組最分較低,主要是孕婦自己本身年齡較小,無論從生活閱歷還是經濟能力上都還處于弱勢,個別孕婦對孩子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對預防接種知識持無所謂的態度。從職業來看,農民得分相對較低,主要是其在城里生活,所處的環境、生存壓力、文化程度等都比其它組差,其往往都是非本地戶口,部分人員工作地點不固定,預防接種知識掌握途徑較少,孩子出生后容易造成漏種、遲種。從學歷來看,高學歷組到低學歷組的得分依次降低,低學歷大多與職業相關,主要是農民、個體人員。因此,應加強對低年齡、低學歷、農民和個體商販等重點人群的預防接種知識教育。
3.3 拓寬渠道,增強宣傳工作的實效
大多數家長選擇醫院社區宣講和他人告知的方式了解預防接種知識,分別占比94.41%(338/358)和89.66%(321/358),其主要原因是每位孕婦都要到醫院進行孕期檢查,通過醫生和孕友間的交流,可以逐步了解到預防接種知識。當前,人們接受預防接種知識的渠道比較多,特別是隨著社會信息化建設的加快,網絡給大家了解新知識提供了最便捷的途徑[3]。通過網絡了解預防接種知識達到了受調查人員的52.51%(188/358),僅次于醫院社區宣講和他人告知。調查顯示,喜歡接受的宣傳方式由高到低分別是:宣傳單(冊)、醫生告知、社區宣講、自己了解,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接受宣傳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作為預防接種的專門機構和醫院,要大力通過發放宣傳單、開辦宣傳欄、懸掛標語等方式普及預防接種知識,同時還應通過舉辦講座的形式進行深入講解,逐步完成把預防接種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由廣度到深度的轉化[4]。同時,醫務工作人員要利用孕期檢查的時機,普及基礎知識,提供相關信息,在提高接種率方面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銀行.全球疫苗和免疫現狀[M/OL].3版.瑞士:世界衛生組織,2009:8-10.
[2]Ragan P, Duffy D M.Vaccines in childhood: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 concerns of parents[J].JAAPA,2012,25(10):22-26.
[3]Conway J H, Green T.Childhood immunization polici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mmunicable disease[J].Pediatric Annals,2013,40(3):136-143.
[4]王佩萍,黃俊音,王銀娣,等.探討健康教育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8):147-148.
[專業責任編輯:張欣文]
產前胎兒測試可檢測準媽媽早期癌癥
隨著非侵入性產前檢測(NIPT)技術應用于唐氏綜合征和其它胎兒染色體疾病的診斷越來越流行,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這些技術的另一個功能:可在孕婦出現癥狀前,檢測孕產婦早期階段癌癥。這項研究結果將在歐洲人類遺傳學學會的年度會議上,并同步發表在《JAMA腫瘤學雜志》(JAMA Oncology)。在一項對胎兒遺傳病NIPT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3位女性體內發現類似癌癥的基因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3位女性分別患有早期卵巢癌、濾泡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傳統的羊膜穿刺術會增加流產風險,NIPT通過采集孕婦外周血,提取游離DNA就可以檢測胎兒患染色體疾病的相關風險。UZ Leuven人類遺傳學中心臨床細胞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Nathalie Brison博士稱,NIPT使醫生能更好地監測治療癌癥。通過微創篩查不僅可精確篩查染色體不平衡癌癥,還可以檢測患者首次實施化療后的治療反應。
Survey on awareness rate of basic vaccination knowledge among 358 outpatient pregnant women
LUO Jun-xia1, TAN Jia-ze2, LIU Xing-li2
(1.No.323PLAHospital,ShaanxiXi’an710054,China;2.PingshanXinquPeople’sHospitalofShenzhen,GuangdongShenzhen518118,China)
Objective To learn about the awareness of vaccination knowledge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its publicity and promoting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urvey among 358 randomly selected pregnant women who taking pregnancy examination in No.323 PLA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4, including participants’ basic information, awareness of basic vaccination knowledge and demands for vaccination knowledge. Likert Scale was us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sults Participants being younger or with lower education level, migrant workers and self-employed individuals had relatively lower level of awareness, but the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allP>0.05). The main ways to learn about vaccination were publicity in community of the hospital (94.41%) and information from others (89.66%).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ttitudes towards ‘wanting to learn vaccination knowledg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lecture’, and‘supporting the whole vaccination for children’ were not significant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culture and occupation (allP>0.05). Conclusion Efforts are needed to concentrate on key population,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vaccina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and to carry out kinds of health education, so as to spread vaccination knowledge better and improve vaccination rate among children.
vaccination;awareness rate;pregnant women;survey
2014-12-16
駱軍霞(1969-),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兒童保健工作。
譚家澤,副主任醫師。
10.3969/j.issn.1673-5293.2015.03.082
R195;R173
A
1673-5293(2015)03-06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