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偉
(徐州市科技情報研究所 江蘇徐州221008)
區域科技實力對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以徐州市為例
史 偉
(徐州市科技情報研究所 江蘇徐州221008)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科技服務業發揮著實現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的紐帶作用,受到徐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從提升徐州市科技服務業水平的角度出發,分別構建了適合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評價的指標體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別對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最后運用相關分析得出徐州市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之間的相關性,即徐州市科技實力的提升帶動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技實力的提高。
科技實力 科技服務業 因子分析 相關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提供技術和知識服務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務業蓬勃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科技與經濟相結合中發展最快、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科技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乃至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科技服務業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程度、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分工的專業化等密切相關。因此,某一區域的科技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地區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速度,對該區域科技實力情況和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進行深入研究,將有助于推動該地區科技實力的提高和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進而促進該地區的經濟增長。
近年來,對科技實力和科技服務業的研究引起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高度關注,但多數研究是針對科技實力或科技服務業單獨進行的。分析國內外關于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的相關研究可知,目前國內外對科技實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科技實力評估方法、指標體系建設等方面;對科技服務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服務業概念、內涵的界定,科技服務業所具備的特征及新類別,科技服務業發展現狀量化分析,科技服務機構及體系建設等方面。而將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兩者結合起來分析的文章較少,對于區域科技實力對科技服務業影響及其量化模型更鮮有研究。因此本文借鑒孫青虎、王正新、李雪梅(2011)關于南京市科技實力對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研究成果,結合徐州市現狀,研究徐州市科技實力對科技服務業的內在影響,以期為徐州市及其他城市科技服務業與科技實力的發展提供借鑒。
本文在綜合分析已有的對區域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遵循科學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動態連續性、系統性、最簡性的原則分別構建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
1.1 科技實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國內外關于科技實力評價指標的研究文獻有很多,相關學者也構建了很多科技實力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并結合數據的可獲取性等原則,從科技人力投入、科技財力投入和科技產出3個方面選取指標來評價科技實力。用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指標來反映科技人力投入,用全社會R&D支出占GDP的比例和政府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指標來反映科技財力投入,用每10萬人口專利授權數指標來反映科技產出(見表1)。

表1 科技實力評價指標體系Tab.1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1.2 科技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現有情況分析可知,目前國內外有關學者已對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指標體系展開研究,但是相關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本文將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徐州地區科技服務業發展實際情況,從科技服務業的主體實力及服務績效情況兩個維度建立指標體系(見表2)來全面反映徐州地區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其中,主體實力直接反映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水平,由科技服務業機構數、固定資產和人力投入3個三級指標來衡量,其中科技服務業機構總數和從業人員兩個指標從總體數量角度衡量區域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服務績效反映了科技服務業通過自身發展對區域科技實力及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及做出的貢獻,本文采用科技服務業總收入指標來衡量。

表2 科技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Tab.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1 研究方法與樣本選取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和相關分析法,選取徐州市2009—2013年科技實力和科技服務業的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來源為2009—2013年《江蘇省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結果與科技統計公報》和《徐州統計年鑒》。
2.2 實證分析
2.2.1 徐州市科技實力綜合水平核定
根據以上因子分析確定權重的基本思想,借助SPSS軟件對徐州市科技實力進行評價。徐州市科技實力因子特征根、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如表3所示。

表3 徐州市科技實力因子特征根、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Tab.3 Characteristic roots,contribution rates,and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f Xuzhou city
由表3可以看出,科技實力綜合水平可以抽取出一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為主因子,該因子的特征值為3.648,解釋變異量為89.715%。因此,該因子評價徐州市科技實力綜合水平得分公式可以表示為:
科技實力綜合水平得分=89.715×F1
2.2.2 徐州市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核定
用同樣的方法對徐州市科技服務業進行評價,從而得到各因子的特征值和貢獻率(見表4)。

表4 徐州市科技服務業因子特征根、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Tab.4Characteristic roots,contribution rates,and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Xuzhou city
由表4可以看出,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可以抽取出一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為主因子,該因子的特征值為3.882,解釋變異量為91.037%。因此,該因子評價徐州市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得分公式可以表示為:
科技實力綜合水平得分=91.037×F1
2.2.3 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評價值核定
從SPSS軟件可以直接得到各公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列出各公因子的線性表,得到各因子的得分,由綜合評價得分分值的大小確定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最后得分如表5所示。2009—2013年,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均逐年提高,其中科技實力綜合水平年均提高率為2.21%,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年均提高率為4.97%。

表5 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的綜合水平及排名Tab.5Comprehensive level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ir rankings
2.2.4 相關性分析
2009—2013年,徐州市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2009—2013年,徐州市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發展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初步判斷兩者相關性程度較高。為了進一步探析徐州地區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之間的相關程度,本文通過相關分析法可以得出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的相關系數為0.976(見表6),由此可以表明徐州市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相關程度比較高,也就說明2009—2013年徐州市科技實力的提升帶動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科技實力的提高。

圖1 2009—2013年徐州市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發展趨勢Fig.1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omprehensive levels of bo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Xuzhou city during 2009—2013

表6 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相關性分析Tab.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2.3 小結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9—2013年徐州市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均逐年提高,科技服務業綜合水平提高幅度遠高于科技實力;科技實力與科技服務業呈正相關,且相關程度比較高,即2009—2013年徐州市科技實力的提升帶動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科技實力的提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科技實力及科技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進而結合徐州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應用因子分析及相關分析法對徐州市科技實力對科技服務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徐州市科技實力的提升帶動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科技服務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技實力的提高。徐州市隸屬江蘇省,江蘇省擁有充足的智力資源,對發展和提高科研服務水平具有獨特的優勢,徐州市本地區也有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智力資源庫,因此,徐州市應充分利用本地區及江蘇省的智力資源優勢,加大對科技的扶持力度,促進徐州地區智力資源實現產業化,由政府牽頭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促使高校、科研機構與高新技術企業合作,實現技術、人才、資金和經營管理等要素的優化配置,協助企業開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通過科技服務業這一橋梁把徐州市的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目前,徐州市已進入了工業化中后期,純粹的消費性服務對城市進一步發展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有限,而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才是推進徐州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才能顯著促進城市的科學化發展。結合徐州地區科技實力情況及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現狀,為更好地促進科技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①加強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徐州地區現有優勢,對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制定包括資金、人才以及稅收等各方面相應的優惠政策,為科技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②加強行業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以服務質量和職業道德為核心,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職業道德體系,提升科技服務機構的信譽;③提高專業人才素質,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建立多層次的科技服務業人才培養機制和吸引機制,尤其是要重視培養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管理者隊伍、培養具有較強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的技術人才及培養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創新型人才;④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吸收發達地區的經驗,加快科技服務業的法律、政策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1] 楊集政. 我國科技服務產業發展對策思考[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4):65-66.
[2] 梅強,趙曉偉. 江蘇省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問題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22):74-76.
[3] 劉玉鋼. 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量化分析[J]. 商業時代,2010(17):108-109.
[4] 周梅華,徐杰,王曉珍. 地區科技服務業競爭力水平綜合評價及實證研究——以江蘇省13個城市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8):137-140.
[5] 孫青虎,王正新,李雪梅. 區域科技實力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分析——基于南京市的實證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2011(5):15-19.
Impact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n Science Service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the City of Xuzhou
SHI Wei
(X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Xuzhou 221008,Jiangsu Province,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plays a role of 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attached with great importance by Xu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Xuzhou,construc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city respectively.By using a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e city’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s development level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Finally,by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city was obtained,namely,the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of Xuzhou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and vice vers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factor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
F222.1
:A
:1006-8945(2015)08-0009-03
201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