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娜,李 輝,付 宏,侯元元,吳晨生
(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北京100048)
情報服務3.0:科技情報服務的全納化轉向
張惠娜,李 輝,付 宏,侯元元,吳晨生
(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北京100048)
在梳理科技情報服務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指出,在科技發展、社會交往模式的變革和社會現實需求的驅動下,科技情報服務已從傳統的文獻傳遞、數據集成與管理向數據挖掘、分析與預測等方向進行了全方位延伸,進入了以數據價值為核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智能化情報分析系統為工具,融意識、技術、產品、應用于一體的情報3.0時代。快速轉變思維范式,推動科技情報服務從知識服務向情報3.0的全納化服務轉變,通過科技情報服務轉變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是當今科技情報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情報服務3.0 科技情報服務 全納化服務
隨著海量信息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信息的四V特點(即數據量大、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和實效高)使情報匱乏下的精英情報逐步被情報的大眾化發展所代替。數據的碎片化、全息化使情報分析由抽樣數據分析轉向了全樣本數據分析,促使情報服務主體不得不改變處理數據的理念和方式,不斷提高信息數據處理與判讀的技術手段。在此背景下,科技情報服務從早期對國外相關文獻的翻譯與傳遞服務逐步向知識服務演變,并從知識服務向智能服務方向進行了全方位延伸,進入了情報服務3.0時代。
通過對我國科技情報服務發展歷程的梳理,可以發現,我國的科技情報服務經歷了以文獻傳遞和文獻服務為主的情報服務1.0、以知識和信息服務為主的情報服務2.0,最終發展到以智能服務為主的情報服務3.0時代,大致歷程如下(見圖1):
情報服務1.0:科技情報服務以文獻傳遞和文獻服務為主,科技情報人員從眾多的文獻或文獻集合中查找出特定用戶在特定時間所需情報,服務過程主要依靠情報人員完成。
情報服務2.0: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科技情報服務主要以知識和信息服務為主,大數據人工智能篩選系統、情報可視化技術和情報展示等技術被運用到信息的管理和收集過程,情報服務由人機合作共同完成。

圖1 科技情報服務發展歷程Fig.1Development history of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情報服務3.0: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科技情報服務以智能服務為主,情報服務過程由情報人員、領域專家、情報需求方及情報工具系統共同完成,呈現出全納化特點。作為一種發展趨勢,情報3.0背景下的科技情報服務由傳統的僅依賴情報人員的主體分析,逐漸走向了情報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和智能化,數據情報信息源更加全息化,情報分析方法更加集成化,情報生產的技術更加智能化,科技情報服務的時效性不斷提升。[1]
從科技情報服務發展歷史和動力來看,情報3.0的驅動力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2.1 情報技術的助推
進入情報3.0時代,大數據時代出現了“情報爆炸”和“情報危機”,[2]科技情報人員通過手工收集和獲取情報已成為難事。元搜索技術、爬蟲技術、數據清理和噪聲壓制等情報挖掘手段與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情報分析和判讀方式發生了變化,也促成了全新的情報思維模式和服務范式的產生。例如,瀏覽器緩存技術、HTTP cookie等技術使對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分析成為可能。Maltego等互聯網情報聚合工具、大數據人工智能篩選系統可協助完成網頁去噪、文本提取、關系圖的自動生成工作,使多種數據源情境下的數據資源收集、存儲和分析能力大大提高。情報可視化技術和情報展示技術使情報的報送和發布更為便捷,情報的個性化、標準化、專業化的批量生產成為可能。可以說,低成本的信息資源、智能化的情報分析工具和方法保證了情報服務的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
2.2 信息傳播模式的變革
在應用軟件和全球光纖網絡結合技術的作用下,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推動了人類的溝通、交往,社會組織模式發生了改變。技術革新改變了媒體發布的手段和傳播方法,也改變了傳統的點對面的信息傳播模式,出現了面對點、點對點甚至面對面的復合式信息傳播模式。在這種模式推動下,人人都可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接受者甚至是信息創造的參與者。同時,現代通信和傳播技術,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由廣播、電視、衛星通信、電子計算機通信等技術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纖通信網絡,克服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障礙,將世界更進一步地聯結為一體。而傳統的信息數據抓取、數據分析已滿足不了“信息爆炸”背景下的情報服務發展需求。
2.3 社會需求的現實推動
大數據時代,經濟社會領域分類急劇增加要求情報支持的領域不斷擴展,情報服務所要面對的專業領域急劇增多,傳統的僅針對幾個、十幾個領域以專項小組長期收集領域情報的模式明顯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對情報發展的需要,情報服務“頻頻顯現出成效不佳、服務不到位”現象。[3]傳統情報所所能覆蓋的領域與社會需要的情報支持領域已經日益成為矛盾。另外,傳統情報所的情報生產周期已經不能有力地支撐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情報的時效性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社會現實需求不斷推動科技情報服務工具開發系統向前推進。更為重要的是,大數據時代下,決策者對情報機構的要求已遠遠不能滿足于信息分析與知識服務,科技情報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是科技情報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
科技情報服務是科技情報服務主體利用其服務系統或工具、通過智力分析和加工,通過提供數據情報報告或戰略決策支撐等形式,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無論科技情報服務如何推進,解決激增的數據信息與用戶需求之間的矛盾關系、情報積累與利用之間的矛盾關系,是科技情報服務的最終目的。[4]但與情報1.0、2.0有所不同的是,隨著傳統情報業務范圍的拓展、技術的智能化發展及情報服務思維模式的變革,科技情報3.0的情報服務呈現出全納化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情報服務范圍不斷擴大
科技情報服務范圍的擴大化,體現在情報客體(即情報用戶)范圍及業務功能范圍的擴大化。科技服務3.0背景下,情報用戶范圍不僅包括政府、企業,還包括研究機構乃至公眾等。情報服務的內容也從單一領域的情報研究轉向全領域、細分領域情報研究,不僅可提供數據服務、專利布局、戰略決策等多種服務,還可以提供科技、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情報分析服務。
隨著情報服務模式的轉變,科技情報服務主體已不再局限于向服務對象提供定向的或滿足特定發展階段的情報產品,而是將情報服務伴隨、貫穿于情報客戶需求發展的各階段,通過多層次、全方位、全鏈條的情報服務介入支撐決策的各環節,情報服務的范圍由傳統的定向性情報提供延伸到情報客戶需求發展的各階段、各環節,形成了全產業鏈的情報服務,[5]科技情報服務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
3.2 專家智慧和人工智能全程介入
情報3.0時代,科技情報服務模式的全納化還體現在專家智慧與機器智慧的全程引入。情報分析過程中專家智慧的引入使情報專家、領域專家各自負責其工作內容,兩方面的專家共同面對需求方,挖掘需求方的真實意愿。同時,人機合作在情報服務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人工智能的使用使深度分析挖掘客戶的喜好與需求及提供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服務成為可能。
3.3 情報服務對象全程融入
傳統的情報服務模式基于情報需求客戶與情報服務主體的情報供需關系。情報3.0時代,情報需求方由被動地接受情報信息服務,轉變為動態介入情報搜集、分析、生產的全過程,融入了情報服務全流程。情報服務演進發展到了情報生產者、情報用戶、情報技術使用者逐步走向“三元”合一的全納化服務階段。
科技情報3.0服務全納化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科技情報3.0服務全納化流程圖Fig.2 Inclusive Service process of Intelligence 3.0
大數據浪潮下,科技情報服務正步入3.0時代,在科技信息-情報-戰略決策這一情報鏈條中,傳統的信息采集、情報分析、情報資源的內容、形態、開發與管理和戰略決策的不同環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快速轉變思維范式,通過全納化科技情報服務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成為當今科技情報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為適應這一需求,科技情報服務的思維方式和服務模式必須向全納化發展,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科技情報服務的需求。而如何提高科技情報的信息資源保障能力、決策支持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協同工作能力和集成服務能力,[6]推動科技情報工作者真正成為政府科技工作和產業發展政策制訂方面的重要咨詢者,[7]還需要科技情報工作者不斷加強以“情報即服務”為核心理念的協同服務能力和智能計算服務能力建設,提升情報服務的科技情報預見性和平行控制能力。[8]
[1] 吳晨生,李輝,付宏,等. 情報服務邁向3.0時代[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9):1-7.
[2] 馬費成. 情報學發展的歷史回顧及前沿課題[J]. 圖書情報知識,2013(2):4-12.
[3] 鄭彥寧,趙筱媛,陳峰. 產業競爭情報的解析[J]. 情報學報,2009(12):917-922.
[4] 馬費成. 情報學的進展與深化[J]. 情報學報,1996 (5):337-343.
[5] 胡昌平,張晶. 面向產業鏈的跨行業信息服務協同組織[J]. 情報雜志,2013(4):167-170.
[6] 賀德方. 自主創新 情報先行[J]. 情報學報,2006 (25):14-16.
[7] 武夷山,趙偉. 關于我國科技情報工作的幾點思考[J]. 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09(6):73-76.
Intelligence Service 3.0:A Turn to Inclusive Service
ZHANG Huina,LI Hui,FU Hong,HOU Yuanyuan,WU Chensheng
(Beij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Beijing 100048,China)
Based on a review of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developmen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has extended from traditional document delivery,data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to data mining,analysis and forecast,and marched into an Era of Intelligence 3.0.This new era focuses on data value as its core,puts customers’ demands as its guide,takes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s as its tool and combines the elements of awareness,technology,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To accelerate the paradigm of thinking,facilitate the transition of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from knowledge service to the intelligence 3.0 inclusive servic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rough the transform of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has become a major mission of toda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staffs.
Intelligence Service 3.0;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Inclusive Service
G350.7
:A
:1006-8945(2015)08-0017-02
20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