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璐璐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中需要更多的園林工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愿意去欣賞接近自然的景色,所以營建城市近自然園林的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文章主要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闡述,希望能夠給景觀設計人員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城市;近自然園林;方法
1 近自然園林的設計方法
建造園林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和真正的自然融為一體,不過在營造的過程中不能對自然景觀進行照抄照搬,這不僅不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還會讓人覺得反感。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特點,作為景觀設計師應該抓住這個特點以及當地人對于環境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作為城市景觀。
近自然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更加強調生物多樣性。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主要就是通過食物鏈的物質循環、信息傳遞等實現的,為了提高自然景觀的壽命必須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讓其發揮出更好的環境功能。所以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植物、生物以及微生物等之間的關系,一個生物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么整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景觀設計并不是簡單的植物、動物的堆砌,而是要盡量靠近自然園林的結構,實現調節城市環境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的作用。
近自然園林不僅僅包括對植物的選擇,還表現在園林建造的地質、地貌、地形等方面。除了講求順勢而造,還應該符合自然的生存規律,這也是必須遵守的原則。設計師可以對園林內的山、水、林等部分進行合理化利用,這也是形成近自然園林的一個方面,同時也能夠反映出該城市的生態情況。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該園林建造區域的潛在價值,還應該注意到它所存在的約束條件,在結合自然的基礎上更好地考慮綜合因素,進而保證整個園林建造過程的順利進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建造近自然園林還應該考慮到植被的類型以及生長習性,也就是說要源于自然也要高于自然,做出讓人們滿意的自然景觀。
2 近自然園林的營造方法
植物是園林建造的主體,也是其中最為活躍的部分,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最能夠體現近自然的部分。所以說營造城市近自然園林的關鍵就是植物。
2.1 潛自然植被的確定
根據相關的理論,在營造近自然園林的適合,最好是選擇當地潛在的植物類型,這也是作為園林建造的基礎部分。如何選擇植被,需要相關人員在建造之前對城市中存在的受人工干擾的植物區域進行調查,具體內容包括生長的氣候、地形、生存特征等方面,進而判斷出潛在的植被類型。如果城市中沒有這樣的植物區域,那么就應該找到專業的人員對當地的氣候、地形等調查,進而確定潛在植被。
2.2 種子的收集與幼苗培育
近自然園林的施工人員應該根據所選擇的潛在植被并結合園林所在區域的環境,確定好目標植被的樹種,并根據樹種建立好伴生種。盡量根據就近選苗的原則,在果實的成熟期選擇最優質的種子,通過育苗容器通過兩三年的時間把根系培育好,選擇高度達到五十到八十的幼苗。使用容器玉面的好處就是在移植的時候能夠減少根系的損傷,后期的長勢更好。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應該選擇和該區域生存環境接近的地區購買,這樣能夠減少在運輸過程中對苗木造成損害。
2.3 土壤改良
人的干預使土壤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城市中人口眾多,使得園林土壤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出現土壤滲水性差,這十分不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必須改良土壤。對于板結十分嚴重的土壤可以進行深層松土,一般的深度為六十厘米,這樣才能夠讓水滲透到植物的根系中,提高了植物苗木的成活率。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在該土壤上覆蓋一層三十厘米以上的熟化土壤。不過不能為了取得地表土,就對城市的土壤進行破壞,這違背了近自然園林的初衷??梢允褂镁G肥種植,這也是當前一種可持續改良土壤的方法,但是周期比較長。
2.4 地表覆蓋
為了進一步實現近自然園林的建設,就盡量避免人工的干擾,在栽培苗木之后應該用稻草覆蓋,并用覆蓋物壓住,防止大風、烈日對植物的傷害。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上面灑水,防止火災的發生,也利于土壤中養分的分解。
3 近自然園林的管護
3.1 近自然園林管護的內容與目的
傳統管理園林的方式就是定期的對園內的植被進行修剪、除草、冬季保暖以及病蟲害的預防與治理,但是近自然園林的管理則和傳統的方式在本質上就存在著區別。
第一,除了上面提到的部分,管理近自然園林的工作中還包括對植物生長情況的記錄,以及對整個植物群落演變過程的監測,這部分工作對于營造更好的近自然園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為了維持生物的多樣性,應該盡量減少人為的干擾,特別是在生態系統形成的過程中,這樣不僅能夠保持穩定的系統機制同時還能夠保持整個生物系統中的自然屬性。無論是哪種方式都不能夠破壞生態系統內部的能量通道,進而培養生物多樣性。第三,近自然園林的管護要提高城市園林與人的親和性,城市園林不僅是用來觀賞,人們還可以置身其中體驗自然的氣息。但游客的參與也是一種干擾,如何協調這種矛盾是對近自然園林的挑戰。
3.2 近自然園林管護的方法
應轉變管護人員的職能,從“工人型”轉變為“科研型”。管護人員應對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調查,建立城市園林植物信息系統,隨時監控群落的演替狀況;并根據監測情況進行適當的干擾,使植物群落處于進展演替狀態,這是管理的總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1)群落演替監測。定期對近自然園林植物進行群落學調查,建立近自然園林信息系統,分析植物的生長狀況,關注群落的演替趨勢。在不同的季節調查游客對景點的利用情況、游客對園林的滿意度等,為近自然園林營建方法的改進提供參考。(2)保持群落自然性。為保持近自然植物景觀的自然美,一般不對群落植物做整形修剪。即使為了安全、病蟲害防治、衛生等原因需要修剪也應該以自然形態為主,根據植物生長發育的特性對植物作輕度整形。(3)模糊雜草的概念。雜草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對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和維持系統的穩定性起著重要作用,滅絕雜草可能就毀壞了某些生物的生境,造成生態系統不穩定的隱患。因此,對于綠地內出現的非強競爭性的雜草,若未影響群落的整體景觀效果,則可任其生長。(4)保留凋落物。凋落物(也稱枯枝落葉層)是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重要環節,是分解者物質和能量的來源。植物凋落物不僅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還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結構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以前為了美化效果秋冬季對枯落物進行清理和焚燒,這種做法不合理,不僅浪費了優質有機肥,更嚴重的是焚燒產生的煙沉污染了環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為“美麗”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得不償失,更何況隨著人們親近自然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地表的枯落物不但沒有影響美觀,反而增添了幾分野趣。(5)綠地輪休。為了避免因受到過度的人為踐踏而造成難以恢復的不良后果,可以借鑒農業上輪作的做法進行綠地輪休。對某些利用率高的綠地實行輪休和季節性封閉,使遭到破壞的綠地得到恢復;對無法進行輪休的綠地可以實行季節性封護。
參考文獻
[1]達良俊,楊永川,陳鳴.生態型法綠化在上?!敖匀弧比郝浣ㄔO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04(3):38-40.
[2]施振周,羅清連,黃林平.上海海灣近自然林營造與早期管護實踐初探[J].中國城市林業,2007,5(5):47-49.
[3]王成.近自然的設計和管護-建設高效和諧的城市森林[J].中國城市林業,2003,1(1):43-47.
[4]王賀新,李根柱,于冬梅,等.枯枝落葉層對森林天然更新的障礙[J].生態學雜志,2008,27(1):83-88.
[5]王仁卿,藤原一繪,尤海梅.森林植被恢復的理論和實踐:用鄉土樹種重建當地森林-宮脅森林重建法介紹[J].植物生態學報,2002,26(增刊):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