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芳
原題回放
對話是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對話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可以傾訴各自的心聲,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請你以“對話”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可以記錄精彩的對話過程,或描述對話產生的美好結果,還可以闡述你對對話的認識……
要求:①請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②不限文體(詩歌除外);③字數在600~800之間;④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考題解析
細心審題,把握關鍵。這道題延續了北京市中考作文從2010年至今“材料+命題”的形式。命題者從“對話”的概念與作用兩個角度,指出了“對話”范圍,暗示了“對話”內容,有助于考生打開寫作思路,將寫作與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推敲“對話”可知,“對話”一般都是帶有一定的目的,有彼此交流的過程,并且應該達成一定的意向,有一定的收獲、感悟。因此,寫好“對話”的關鍵在于設置一定情境,有原因才會展開對話,才有可能展現出時代風貌或精神內涵。這樣理解文題,我們便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事可議了。
拓展空間,嚴格選材。生活中關于“對話”的話題比比皆是。一般說來,選材的角度有二:具象對象和抽象對象。可以寫同學之間、班級內部、家庭內部的對話,也可以寫國與國之間、國內乃至單位內部的交流;可以寫入與動物(植物)之間的對話,也可以寫情感、精神品質、思想碰撞方面的交流;可以寫跟古人乃至天地萬物的對話,也可以闡述你對對話的認識,等等。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選擇材料貴在一個“嚴”字,“像關卡的稅吏似的百般挑剔”,要選擇突出中心的材料,選擇真實而典型的材料,選擇新穎而生動的材料,為獲得高分打下堅實的基礎。
傾注情感,精心構思。可以這么說,“對話”起于情,發于情,也止于情。情感是否真實、是否豐富,決定著文章的成敗。要找準寄情“對話”的載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事。要靈活運用閱讀課上學到的寫作技巧來表現“對話”,用心描寫動人的場面、迷人的情節,著力刻畫感人的“對話”細節,寫出豐富的內容。譬如誰與誰之間發生對話?對話有什么意義?從對話的產生看,是偶然還是必然?對話是探討某一問題的需要,還是想表現某種觀念等。在行文中要保持“對話”所具有的特性及其體現出的精神內涵,點明題旨,文意貫通。
考場佳作
對話
——考生
我喜歡一個人坐在臨水的地方發呆,遠遠望去,有一種傻氣。媽媽說我命里缺水,于是乎,我便懷疑是否我與水的每一次近距離接觸,都是在進行一場對話。
水是有靈性的。
我說的每一字、每一句,它都懂。水邊,刻錄下了我太多的喜怒哀愁。我總是莫名其妙地焦躁,感覺時間似掌中的沙,越是想抓緊,它溜得越快,時間就這樣毫無聲息地從參考書的頁碼里,從講義的裝訂線里滑走了。我坐在海邊的小石凳上傾訴著,那些泛著漣漪的水似乎聽懂了一般眨著動人的明眸,從我心頭慢慢拂過,不動聲色地滌凈我內心的苦悶,滋潤著我干渴無助的心靈,像媽媽的手一樣溫柔,有力。于是,我的憂愁被靜靜地帶走了,陽光鋪灑開來,像一面巨大的網將我網在它手心里,又似個頑皮的精靈在水中跳動,那是水的笑靨吧,那是水在鼓勵我微笑著面對人生吧……每次帶著留戀從水邊走開,我都會和水輕輕道一聲別,感謝它掃走了我內心的陰霾,濾走了我的煩惱,又重新給我灌輸了活力。
水是會說話的。
你看它從不像山一般穩穩當當地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它總是隨性地變換著形狀,或在叢林里蜿蜒,或在瀑布中傾瀉,或在江海中咆哮。
老子曰:上善若水。
安慰著花兒的囈語,消解了草兒的寂寞,你流經我身旁,卻只是匆匆一瞬,你說:去奔向自己的前程吧,每一滴水都要匯入遙遠的大海!似乎你從不目棘志摩對你身旁康橋的吟詠而多待一秒鐘,似乎你從不因聞一多對那死水斑斕的描繪而停留,你總是行色匆匆,向著自己的目標,執著地前行。
于是乎,我聽到了你對我說的話:有夢,就要追!
不顧世人的冷嘲熱諷,你一滴又一滴地滴著,亙古的風吹來又吹去,可你依舊沒有動搖,你悠悠地說:堅持吧!堅守心中的信念!終于,我聽到了你成功的聲音,“嗒!”石頭真的被滴穿了。
于是乎,我又聽到了你對我說的話:有夢,就要堅持!
與水對話,學到了它的持重、瑩潤、堅持與淡泊,也許是心與心的交流在某一瞬間為生命達成了契合,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其實謎底一直都在,只要愿意與水對話,那些心靈撞擊的瞬間總會令我興奮不已。
我說……
水曰……
點評
作者從自己“命里缺水”起筆,巧設場景,與水對話,由此生發,體察入微,刻畫入微,情思飛揚,自然而然地發出無窮感慨:“有夢,就要追”“有夢,就要堅持”。文中或敘或議,敘議結合,筆法老成,意蘊雋永,語言清新活潑,才氣逼人,生動感人。作者的想象力和語言功底令人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