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存林
(云南工程建設總承包公司,云南 昆明 650011)
超深超厚大型砼箱筏基礎施工重點技術措施及質量控制探討
馬存林
(云南工程建設總承包公司,云南 昆明 650011)
超深超厚砼箱(筏)基施工的重點從土方支護、粗鋼筋連接及上下層鋼筋支撐、施工縫防水、后澆帶留設等方面,通過工程實踐總結施工中采取的相應技術措施,并通過工程實列證明其措施的有效性,并分析上部施工速度與砼箱(筏)基縱向彎曲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
超深超厚砼箱(筏)基施工重點 措施 質量控制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新昆明、呈貢新區建設的不斷推進,軌道交通、環湖截污涵、昆百呈貢新都匯、上海東盟大廈、實力心城、南亞第一城、新都昌廣場、昆明明珠廣場、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呈貢通信生產樓等大批大型地下市政基礎設施、超高層建筑(高度100~320米)涌現出來,這些地下構筑物和超高層建筑設計均采用砼箱(筏)基礎,基礎埋深5~24米、筏板厚2.0m~9.6m,萬丈高樓平地起,地下室砼箱(筏)基礎施工中的工程質量、安全保證必須成為工程項目施工中的重中之重。本人從2007年-2008年,2012年-2014年擔任云南省中醫學院教學樓群、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呈貢通信生產樓項目經理,通過對這兩個項目的全程組織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方案及實施,并對呈貢大型項目的參觀學習,總結出超深超厚砼箱(筏)基礎工程施工的如下重點和難點:深基坑支護結構方式適用性、粗鋼筋連接及上下層鋼筋支撐、后澆帶留設、上部施工速度與砼箱(筏)基縱向彎曲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其預防措施等;對以上施工重點、難點采取什么樣技術和質量措施提出探討,并通過工程實例來證明其措施的有效性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呈貢近年來深基坑較多,埋深5~24米,其地質特點為雜土層厚1~2米;典型沖積湖堆積粘(粉質)土黃、褐色微膨脹性層厚2~8米;砂礫層2~3米;泥碳(草霉層)流塑狀夾層厚1~3米,埋深5~8米;強風化泥巖;中風化砂巖;彩云路以東半山坡丘陵局部卡斯特地質多溶洞;地下水:沖積湖盆地地下水位較高(0.5~1米)涌水量大,遍布大量暗河;山坡丘陵地下水位較低。深基坑支護是指深度超過5米,保護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網,給基礎施工人員提供安全保障的臨時支護結構;支護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經濟、是否利于快速施工,支護結構設計選型是關鍵。
1.1 噴錨支護結構選擇和適用性
噴錨支護施工便捷快速、工藝成熟、較經濟,多用于5~8米深、地質土層較好、地下水位較低、無泥碳(草霉)夾層、砂礫層等不良地質,對于透水性較好的土質,如圓礫層、粉砂層等則應考慮先做深攪止水帷幕,在進行噴錨支護。極限性:對于基坑深超過8米,有泥碳(草霉)夾層、砂礫層等不良地質,地下涌水量較大,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網較近環境禁用,成功案例:呈貢呈達玻璃廠保障性住房7米基坑、中國移動云南分公司呈貢通信營生產樓8米基坑,無不良地質,地下水位較低,采用噴錨支護較成功。失敗案例:呈貢中置信廣場工程局部噴錨支護深7~12米,呈貢大成金融大廈工程局部噴錨支護深7~12米,支護5~7米深度揭示有泥碳(草霉層)不良地質夾層,且地下水位較高,涌水量豐富,采用噴錨支護,由于打入泥碳(草霉層)不良土層錨桿失效造成基坑坍塌,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經濟損失較大,工期延誤。
1.2 SMW工法支護結構選擇和適用性
SMW工法是采用高壓旋噴或是深攪加芯樁的一種支護結構,成樁直徑800~1200mm,芯筋骨采用工字鋼或是焊接H型鋼,型鋼截面根據支護深度不同、荷載大小確定,一般選用200mm~600mm,適用于地下水豐富的軟弱地質,芯筋骨在基坑回填后可回收,最大懸臂高度5米,超過5米深度采用鋼筋砼梁或鋼管內支撐,最大適用深度15米;超深芯筋骨截面積增大且回收困難不經濟,內支撐道數多不利于土方開挖,影響施工進度。成功案例:環湖截污涵工程,典型軟弱地質,箱涵截面4000×4500mm,基坑深9~14米,采用SMW工法(600mm工字鋼加芯,加冠梁、加鋼筋砼內支撐6米間距)支護,開挖后基坑穩定,基底干燥止水效果良好。
1.3 鋼筋砼樁索錨支護結構選擇和適用性
鋼筋砼樁索錨支護,樁徑采用800~1200mm,成孔方式采用鉆孔灌注、人工挖孔、旋挖成孔等工藝,加冠梁、腰梁,打設土體錨,施加預應力靠坑外土體錨固力實現的一種支護結構;錨桿鎖定力可根據試驗確定。適用范圍:地質土層較好、地下水位較低、無泥碳(草霉)夾層、砂礫層等不良地質,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網在錨桿以外的,基坑深度在20米以內的適用;對于透水性較好的土質,如圓礫層、粉砂層等則應考慮先做深攪止水帷幕可用,反之禁用。采用鋼筋砼樁索錨支護結構優點:15米~20米深度基坑可靠,不用內支撐有利于土方開挖和地下結構施工。缺點:當深度超過20米,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網較近,有泥碳(草霉)夾層不良土質,地下室結構施工過長經過多個旱、雨季交替的,易引起錨索失效,支護變形過大(超規范預警值30mm),由于錨固土體破壞給加固工作帶來相當大困難。成功案例:呈貢區域內采用鋼筋砼樁索錨支護結構工程較多,深度20米以內的工程昆百呈貢新都匯、上海東盟大廈、實力心城、南亞第一城、新都昌廣場支護穩定、變形10~25mm未超預警值,目前除南亞第一城還未進行土方回填外,其他項目已經回填完。失敗案例:呈貢大成金融大廈工程東、北側基坑深7~12米采用噴錨支護;南、西側(距彩云路下輕軌盾構體38.9米)基坑深15~20米采用鋼筋砼樁索錨支護結構,由于不良地質[支護5~7米深度揭示有泥碳(草霉層)夾層],過度抽排地下水且不反補水,基坑超挖深(原支護設計最大開挖深度為20米,南、西側大面超挖2米、局部超挖3米),時逢雨季(7月份),開挖速度過快等原因,造成東、北側噴錨支護坍塌,南、西側鋼筋砼樁索錨支護結構變形過大(最大變形90mm),彩云路下輕軌盾構體局部三環變形開裂,經濟損失慘重。
1.4 地下連續墻內支撐支護結構選擇和適用性
城市施工環境條件下最優首選支護結構,除弱風化以上巖層以外的任何不良地質均適用,特別是周邊有重要建、構筑物,地下管網較近更應采用該支護結構。地下連續墻內支撐支護結構安全可靠性高、可進行超深支護,變形小,止水效果顯著,支撐可根據內力變化增加,易加固。缺點:施工周期長,土方開挖難度大,對地下結構施工有一定影響。比較成功案例是昆明軌道交通1#線呈貢段明挖地下車站,基坑最深28米,開挖后監測顯示最大變形量5~10mm ,基底干燥止水效果顯著。
箱(筏)基底板一般配筋較大(Φ20~Φ40),強度較高400MPa~500MPa板厚2m~9.5m(核心筒局部),板上層筋四層;粗鋼筋的可靠快速連接和上層穩定支撐方法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施工質量及施工速度。
2.1 粗、高強鋼筋接頭
直徑≥Φ20、強度大于400MPa的鋼筋接頭優先采用錐螺紋、直螺紋連接、冷擠壓機械連接等方法。淘汰熱作接頭。
2.2 上下層鋼筋支撐
(1)根據不同的底板厚度,對于1m至3m以內的底板,鋼筋綁扎前先設置鋼筋支撐,按縱橫向1.5m間距設置,支撐鋼筋頂部位置設置通長鋼筋,作為底板上層鋼筋支撐,該通長鋼筋直徑為Φ28,鋼筋支撐如下圖所示:

(2)對于厚度大于3m底板,根據筏板厚度須采用工字鋼做鋼筋支架系統,經驗算,筏板厚度為3m至5m底板采用10號工字鋼,5m至7m底板采用14號工字鋼,7m至10m底板采用16號工字鋼,縱橫向間距均為2m。為了防止工字鋼失穩,工字鋼底加焊一塊300×300×10鋼板,工字鋼中間根據底板厚度加設1~3道Φ25鋼筋斜撐,支撐鋼筋如下圖所示:

3.1 施工難點
(1)現在超厚、大面積砼箱(筏)基礎層出不窮,留設結構變形縫設計多采用后澆帶。
(2)后澆帶留設高度隨筏板厚不同而不同,一般為0.6m~4.5m,筏板鋼筋較密給后澆帶留設施工帶來很大難度。
(3)通常留設方式采用木模,但木模加固支撐較團難,砼澆灌后脹模多,打鑿清理后澆帶工作量大。若采用插木條、插鋼筋、用鐵絲網片隔設等,砼澆灌漏漿嚴重,打鑿清理費工、費時,且不能保證質量。
3.2 后澆帶留設采取技術改進措施針對以上難點,采用后澆帶預制鋼筋網成品模板技術措施能有效解決問題:(1)該模板以廢舊短鋼筋及鋼板止水帶為骨架,再將密目鋼絲網片綁扎固定在其上,在場外加工好。鋼筋可充分利用廢舊短鋼筋,節約成本。
(2)按設計要求大樣制作成凹槽形狀,使新老混凝土緊密結合,達到良好的泌水效果,對后澆帶部位滲水的隱患起到很好的約束作用,杜絕了傳統施工技術鋼板止水帶位置及凹槽不準確的質量通病。
(3)基礎墊層澆筑時,后澆帶部位墊層比其余部位低50mm左右,預留凹槽,以防止少量混凝土漿流入后包裹鋼筋,杜絕傳統施工工藝封閉后澆帶時需大量人工清除混凝土漿的弊病。
(4)基礎墊層澆筑后,提前將模板安裝就位,簡單快捷,技術要求及勞動強度低,普通工人即可加工和安裝,鋼筋安裝時將鋼筋從鋼絲網中穿過,但需提前根據鋼筋規格引孔,避免工人隨意亂穿鋼筋,使縫隙加大,占用時間少,縮短基礎施工時間。
(5)模板整體加工,成型尺寸準確,整體安裝,縫隙嚴密,不易漏混凝土,模板牢固不會崩模,整體質量好。
(6)混凝土澆筑后,模板不需拆除,減少施工工序。(7)提高工效,縮短工期,節約成本。
3.3 后澆帶砼施工
(1)施工中必須保證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澆筑質量,防止漏漿,或混凝土疏松。后澆帶兩側應采用鋼筋支架鋼絲網隔斷,并由結構設計人員確定兩側斷面形式,當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時,地下室后澆帶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單位應指派專人負責保持后澆帶內的清潔,防止后澆帶內的鋼筋銹蝕,或鋼筋被壓彎、踩彎。在封閉施工后澆帶之前,應將后澆帶內的雜物清理干凈,做好鋼筋的除銹工作,并將兩側混凝土鑿毛,涂刷界面劑,后澆帶混凝土應比兩側混凝土強度等級增大一級,并且采用摻加了微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宜控制其環境溫度低于兩側混凝土澆筑時的環境溫度,并應有專人負責。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注意做好養護工作。
(2)施工后澆帶的封閉時間,一般來講,對于收縮后澆帶,不宜少于兩個月,通常認為這時候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已經完成60%以上;對于沉降后澆帶,應等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封頂后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即要求高層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釋放一部分高層與裙房之間的差異沉降;或者根據沉降觀測,當高層建筑結構施工到一定高度時,若高層建筑的沉降量較小,預估高層與裙房之間產生的差異沉降量處在控制范圍之內時,亦可以提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
(3)在封閉后澆帶之前,應注意后澆帶附近一定范圍內不應允許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載,并做好后澆帶兩側的臨時支護。特別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體系的模板,這時候更要注意后澆帶附近的支護質量,防止在拆除模板過程中,由于支撐松動、移位等造成結構開裂。
(1)施工縫是地下工程防水最薄弱的地方,且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產生施工縫,那么盡可能減少施工縫的出現,施工中采取相應措施能夠減少施工縫的數量。施工縫的防水處理是解決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環節。
(2)施工縫的防水問題,在必不可少的施工縫上,應用傳統的鋼板止水帶進行施工,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來推廣使用的膨脹橡膠止水帶使用效果也很好。
(3)應該指出,鋼板止水帶的方法,必須出現吊模。吊模下角如何保證混凝土質量是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環節。吊模下角是混凝土最難保證其質量的地方,稍有不慎,總會造成露筋滲漏砼疏松等質量事故。施工中應控制好澆筑吊模砼的節奏,澆得過早,砼易出現從吊模底部溢出,澆得過晚,便容易產生冷縫。一般采取先將砼澆筑至吊模的下口,待其初凝后,初凝前進行吊模內砼澆筑,澆筑后嚴禁再次擾動,確保混凝土密實度而又不產生其它質量問題。
無論是箱基、筏基的施工質量已經按優良標準組織實施完畢,并取得優良效果,要確保箱(筏)基的工程質量,還與上部結構施工的速度有直接關系,上部工程加荷過快,箱(筏)基礎一、二層砼尚未達到齡期,整體剛度較差,上部荷載又相對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箱(筏)基容易沿短邊方向產生縱向彎曲裂縫。裂縫呈上寬下窄,一般出現在柱距跨中1/3范圍內,特別是筏基,相對剛度較弱,更容易出現縱向彎曲裂縫,對箱(筏)基結構帶來一定影響,直接造成地下室滲漏。因此,在箱(筏)基施工完畢后,應嚴格控制上部施工速度,待上部一、二層砼達設計強度70%,方可組織上部結構的快速施工。
深基坑支護應以安全可靠為第一要素,其次考慮經濟成本和施工速度;并結合工程自身特點、不同地域、不同地質水文情況及周邊環境因素,選用相適用支護結構、并嚴格按設計施工、嚴禁超挖等是基坑支護成敗關鍵;粗鋼筋連接及支撐方式有效快束;施工縫防水、縱向彎曲裂縫質量控制好壞直接影響到結構安全和今后使用功能;后澆帶整體式成品模板施工技術干凈整齊效果顯著,具有很好推廣示范作用。
[1]楊宗放.建筑施工手冊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365-369.
[2]徐帆.建筑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468.
[3]江正榮.建筑施工手冊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343-346.
[4]薛振東.建筑施工手冊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425.
G322
B
1007-6344(2015)05-03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