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江信托”)主打政信類、基礎產業類信托,在信托發展領域另辟蹊徑,引起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但是,伴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和政信項目風險的接連爆發,單體信托項目風險出現也令投資者擔心不斷。
作為有豐富政信合作經驗的信托公司,在常年的合作社,是如何恰當處理政信與金融的關系?而在轉型的當下,又將如何繼續發展基礎產業類信托優勢呢?日前,《投資者報》記者向中江信托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記者發稿前,仍未收到公司的回復。
重兵布局基礎產業
在今年上半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華寶證券對各類公司的偏好進行了統計,其中,中江信托2014年的基礎產業類產品占比高達81.91%,名列有相似偏好的公司之首。
而梳理近三年年報,《投資者報》記者發現,中江信托基礎產業類信托資產占公司信托資產比重也比較高,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分別為35.36%、37.33%、37.67%。
僅僅三年中,基礎產業類信托就有兩年占比超過了工商企業類,且遙遙領先于其他類。
除此之外,在以往公司其他投向的信托計劃中,部分項目的融資方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或者也有政信信托的影子。
“基礎產業類信托的融資主體往往是具有高信譽級別或擁有政府背景的大型企業集團,產品本身附有政府信用或銀行信用,有些信托公司規模雖然不大,但也因地域環境的不同,在處理地方政府關系方面卻很有優勢。”來自上海的投資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說。
對此,中江信托從不避諱區域優勢和對政信項目的信心,在公司年報中,中江信托就曾多次提到當地各級政府及監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為公司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區域發展環境,以及公司政信合作業務有成熟的操作模式,能夠穩中求進,且風險可控。
政信縮量業績下滑
但是,業務類型的過于集中,往往在混業競爭和行業轉型中對市場的適應性會減弱。業內人士表示,過度向某個領域集中,或將在未來對其造成一定的風險積聚。
根據中國貨幣網披露的信托公司半年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江信托凈利潤為3.25億元,同比下降36.13%;營業收入為6.67億元,同比下降15.45%;凈資產收益率為6.98%,去年同期為11.16%,下降明顯。
而此前,中江信托副總經理易勤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市場的變化導致政信業務縮量明顯,通道業務也受到影響,因此,上半年業績有所下滑。
年報中,針對影響公司業務發展的不利因素,中江信托提到了三點,一是經濟周期波動性加大,全球經濟及中國經濟周期波動性將進一步加大,面臨較多不確定性。二是行業競爭加劇。三是地處欠發達地區,客戶資源相對有限,尤其是高端客戶缺乏,合格投資者的培育拓展難度相對較大。
或布局PPP項目
據悉,長期深耕于基礎產業類信托的中江信托亦不會放棄探索新的政信模式,很有可能將部署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今年以來,政信合作的PPP模式成為信托市場的新熱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項目采用的PPP模式融資正在加速推進,信托公司的參與漸漸也比較多了。”北京的一位信托經理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
8月17日,江西發改委發布《江西省2015年第一批(PPP)推介項目表》,其中基礎設施類33項、公共服務類32項、生態環保類12項。
作為地域性更強和長期著力基礎產業類的信托公司,中江信托在此將發揮多大的作用同時受到了市場關注。
中江信托成立于1981年6月,2003年3月由原江西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江西省發展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贛州地區信托投資公司以新設合并方式組建。
2009年中江信托重新登記換發新牌,并于2010年11月完成增資擴股,將注冊資本增加到10.3億。而在這次增資擴股中,中江信托引入兩家戰略投資者。
一家是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是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分別持有25%和20%的股份。
領銳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明天系背景已經被外界所熟知,明天控股控制的上市公司西水股份也曾持有其股份,之后轉讓。而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則長期為領銳資產管理公司的代持主體,多次與領銳資產管理公司一同出現在各家信托機構的參股名單中,其中包括天安人壽等一系列公司。
不過,大股東江西省財政廳依然牢牢掌握控制權。在2014年年報公司董事會9名董事中,包括董事長、副董事長在內的就有6名成員來自股東江西省財政廳推薦。
而由于堅持“發揮信托功能、服務經濟發展”的經營宗旨,中江信托先后已為省內外各級政府、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提供了諸多的信托融資。
據悉,自2004年以來,中江國際先后推出了政信合作、銀信合作、企信合作、信證合作、信保合作等業務模式,業務遍及全國。而根據中江信托網站披露,截至2014年末,公司累計管理信托財產突破6331.36億元,累計交付信托財產4205.5 億元,且全部按期實現了信托財產的保值增值,也體現了穩健發展的經營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