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勝+++趙啟斌



【編者按】吳觀岱是近現代在江南無錫地區崛起的著名的中國畫家,早在民國年間就已經獲得“江南老畫師”的稱譽,他的繪畫實踐對于現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重要的影響,影響所及,不容低估。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對吳觀岱的認識不足,對他的繪畫成就和引領風氣的作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深入發掘、研究吳觀岱的繪畫思想觀念、學術價值和藝術成就對當代中國山水畫發展所具有的垂范意義,確實令人遺憾。無論研究中國現代山水畫史還是系統梳理無錫一百多年來的中國山水畫脈絡,研究無錫一百多年來中國畫發展的歷史,吳觀岱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位繪畫大家。本期繼續從吳觀岱的繪畫思想、繪畫特色及其影響等方面,對他的繪畫藝術略作論述。
四、吳觀岱繪畫藝術成就及其對現代中國繪畫發展的影響
吳觀岱是在近現代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依托中國畫的優秀傳統,以中國畫為本位,成功地進行傳統中國畫轉型的典型。依靠自己的探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功之路。在西畫東漸、中國畫面臨西方文化觀念重大沖擊的歷史時期,吳觀岱的出現對現代中國畫尤其是現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吳觀岱的繪畫藝術成就及其對現代中國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繼承傳統繪畫的優秀傳統,實現綜合匯融民間畫風、文人畫、正統繪畫的成功轉型
吳觀岱是一位來自民間的中國畫畫家,基本上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他不受時風的影響,通過師法民間畫師、師法古人、師法造化的學畫創作經歷,通過不斷汲取民間繪畫具有旺盛生命活力的繪畫營養,通過對無錫繪畫收藏名家廉泉、裴景福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收藏家群體收藏的歷代繪畫藏品進行觀摩、學習、研究,通過對宮廷繪畫營養的不斷汲取,終于擺脫了長期以來陳陳相因、程式化、僵化的畫風所產生的流弊,漸開風氣而拓展出了中國畫的新道路。
吳觀岱從事繪畫創作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社會變革最為劇烈的一個歷史時期。雖然中外文化的交織、沖突、交融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人文背景,但如何完成傳統文化向近現代文化的轉化,如何對傳統文化進行價值評估、取法,顯然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吳觀岱通過自己的天才般直覺和對文化、藝術超一流的領悟力,意識到多元繪畫傳統、多元文化傳統、自然環境對繪畫創作的重要作用,因而展開廣泛學習,取法渠道學習,研究我國歷代繪畫。既將影響不出百里的“揚州畫派”的繪畫藝術作為自己研究、學習、取法的對象,也對流行的具有主導地位的正統畫派繪畫進行學習、觀摩,同時也對“浙派”“吳門畫派”乃至“太平天國”“海上畫派”的繪畫藝術進行學習、研究。尤其重新發現明末清初石濤、髡殘的繪畫藝術,突破了當時主導畫風的觀念束縛,對中國具有多元傳統的繪畫藝術、民間繪畫藝術加以重新認識進行價值評估和判定,為現代中國山水畫的崛起在理論和繪畫實踐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吳觀岱繪畫取法和創作所走過的道路,與“海上畫派”畫家、齊白石以及后來一些職業畫家的取法、創作道路有著近似之處,即都非常重視對民間繪畫、文人畫以及宮廷繪畫元素的綜合和匯融,并強調寫生的重要意義,同時保留中國畫的筆墨精髓。相比之下,吳觀岱的繪畫取法和繪畫實踐活動顯然有著更為獨特的意義。首先是具有地域性繪畫流派的意義,其次是強調文化性、精神性對繪畫創作的重要決定作用和深刻影響。在近現代文化交流日益趨向活躍和劇烈的時期,任何封閉、單一的文化環境已經不復存在,吳觀岱的繪畫創作和取法竟然能夠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并發展出“太湖畫派”(“無錫畫派”),這一具有典型意義的現代繪畫群體,確實不盡同于現代其他一些畫家的成長經歷,有著非常鮮明的地域性特色。再次,吳觀岱的繪畫取法和創作實踐活動,商業化、市民審美化、職業化的傾向也并不是十分突出,仍然具有傳統文人畫自我娛樂和精神生活的意義。尤其隱逸文化情調的出現和繪畫美性因素的一再突出、強化,亦使吳觀岱的繪畫創作具有獨特的意義,這也是吳觀岱繪畫的新特色,即在深厚文化修養、素養的基礎上進行繪畫實踐活動,強化繪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能量。這也是吳觀岱不盡同于其他中國畫家的一個典型特色。當然,他的這一繪畫價值觀念也為他后來的一些繼承者所繼承和認可。
2.在完成中國畫優秀傳統的繼承與轉化的基礎上,成功地撥動“四王”畫風向“四僧”畫風的轉化,成為現代中國山水畫新繪畫傳統的奠基者
吳觀岱非常清醒地意識到近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分野。尤其文化環境的變化、審美意識的變化,不能再僅僅守成已經形成的古法進行繪畫創作,尤其守成“四王”正統畫風進行繪畫創作,這已經不合時宜。必須進行變法,積極汲取其他繪畫流派的繪畫元素進行繪畫創作,才有可能使中國畫走出新的道路。在長期觀摩、領會、師法、研習傳統繪畫的過程中,吳觀岱終于發現新的繪畫取法創新的途徑,即通過石濤、髡殘重新走入歷史之中,由之開啟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近現代中國山水畫變革的新道路。
吳觀岱師法石濤、髡殘致力于中國山水畫創作,顯然具有相當深刻的文化價值和開拓意義,在山水領域完成了從四王“精熟”畫風到四僧寫意畫風、粗筆寫意方向上的轉化,開啟了新的中國畫創作之路。他的學生楊令茀曾經評價說:
……人謂先生畫近二石,實則其志趣超逸,出入諸家而不傍門戶者也。既師石濤,復師石溪,二石并師,不但見識卓越,亦當時畫壇一大發明也。其師石溪之言如《深山茅店圖》所題:近見石溪上人畫,精品也,留懸齋壁,對之神往,其筆法之謹嚴,難能追摹。(《觚廬畫萃》(四)題辭)
胡汀鷺說:
浪擲金錢付酒家,醉來嗺墨潑云霞。
清湘風韻髠殘筆,镕冶前賢已足咵。
(《觚廬畫萃》(四)題辭)
唐勇剛則說:
(吳觀岱)中年后歸故鄉無錫,畫風一掃四王吳惲泥古習氣,首開江南畫風新風氣。(《近現代中國繪畫集萃》)
石允文說:
畫家吳觀岱即是近代最早認知石濤繪畫價值而浸心追慕其跡者,是為石濤在近代的第一位知音,亦是近代提倡石濤的先驅。(《中國近代繪畫叢刊·吳觀岱》)
以上均是對吳觀岱的見識卓越、引領風氣的勇氣和智慧表達出由衷的贊佩。顛覆四王主導的儒道互補型的清正純雅、中正和平的畫風,而另行確立出師法石濤、髡殘等人追求雄肆勁健、壯闊豪放的新畫風,拓伸現代中國山水畫的新道路,吳觀岱確實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舊文化秩序解體和重新塑造新文化體系的歷史時期,也正是思想解放、具有創造性時代的到來。吳觀岱撥動“四王”畫風向“四僧”畫風的轉化,也應和了時代的需求。吳觀岱一洗“四王”傳統二百六十多年來的纖靡畫風,將中國畫尤其山水畫推進到現代的邊緣,與同時期稍早的海上繪畫、稍晚的嶺南繪畫、南京繪畫成為現代中國畫最為重要的革新力量和重要組成。吳觀岱及其追隨者所創造出來的繪畫特色,為現代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山水畫整體繪畫特色的成型開辟了新的通道。吳觀岱的這一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繪畫觀念轉向,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然而來。
3.促進現代“太湖畫派”的形成
無錫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走進了中華文明的先進行列,創造了先進的文化和藝術,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開始發生一系列的影響。秀麗的山川之美、悠久的人文內蘊,培育出了無錫畫家特殊的美感。顧愷之、倪瓚的出現,甚至直接影響了中國繪畫史的進程。吳觀岱的出現,對于近現代繪畫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太湖畫派”(“無錫畫派”)的形成,更具有垂創之功。
無錫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人文歷史條件、優美的自然環境資源,為吳觀岱繪畫傳承、革新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條件,使其在近現代開風氣之先引動“太湖畫派”的出現成為可能。其入門弟子中如諸健秋、秦古柳、顧坤伯、楊令茀、唐湘泠、徐穆如、周文彬、徐北汀、方召麐等,均以畫名重當時。賀天健、陳半丁、陸儼少等也都曾受到吳觀岱的影響,從吳觀岱那里學習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1974年錢松喦曾談及從諸健秋手中借得石溪繪畫作品照片,幾乎影響其一生。賀天健偏愛石濤,錢松喦偏愛石溪,無疑都有著吳觀岱的繪畫影痕。對于“太湖畫派”(“無錫畫派”)來說,其重要組成畫家錢松喦、秦古柳、董欣賓等人的繪畫審美觀念的確立、繪畫風格特色的形成,與吳觀岱有著難以割舍的淵源和關系。從這一角度說,吳觀岱作為“太湖畫派”(“無錫畫派”)的開派人物,直接推動了 “太湖畫派”(“無錫畫派”)的確立和發展。
經過近一百余年的發展,以吳觀岱為核心,終于在無錫地區崛起了具有地域性繪畫特色的“太湖畫派”(“無錫畫派”)。丁寶書、王鶴、胡汀鷺、楊令茀、賀天健、諸健秋、徐悲鴻、錢松喦、陸儼少等,成為“太湖畫派”(“無錫畫派”)的重要組成人員和中堅力量。他們或為吳觀岱的畫友、弟子、再傳弟子,或受吳觀岱繪畫觀念的影響,均在吳觀岱的基礎上各自走出了頗富特色的藝術道路,成為此一時期無錫地區出現的非常重要的中國畫繪畫群體。直到現在,在江蘇乃至全國,一直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吳觀岱在促進現代“太湖畫派”的形成上,有著難以磨滅的歷史性影響。
4.直接參與了中國畫的變革歷程,成為近現代中國畫變革的重要力量
吳觀岱適逢其會,在近現代劇烈文化轉型、社會巨大變革面前,依憑精湛的繪畫造詣和確立出來的繪畫思想觀念,直接參與了中國畫的變革歷程,成為近現代中國畫變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國山水畫領域,吳觀岱主張從石濤、髡殘入手進行繪畫創作,不僅動搖了長期以來以“四王”為首的正統派占據主導地位的山水畫風,而且在面對外來文化觀念影響方面,也適時提出了可以在傳統內部進行繪畫變革和轉型的命題。這對于公正客觀地看待歷史和傳統,看待多元文化傳統,可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可以推出時代變革的命題方面,無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吳觀岱在山水畫創作方面提出來的新繪畫思想觀念,對中國現代山水畫派的崛起確實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并直接引導了中國山水畫繪畫風格、繪畫觀念的巨大變革。吳觀岱積極接受沈周、髡殘、石濤、朱耷以及“揚州畫派”華巖等人的繪畫觀念和繪畫影響,在中國畫傳統內部引導中國畫風的新轉向,終于成為漸開一代風氣的現代中國畫的先驅。吳觀岱在筆墨上、繪畫思想觀念上的劇烈變化,引進石濤、髡殘畫風以推進中國山水畫的轉向,與后來康有為、陳獨秀提出的美術革命的觀點遙相呼應,在推進中國畫觀念變化和新思潮形成方面,也顯示出了相當深刻的現實意義。
吳觀岱對近現代繪畫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是繪畫觀念上的影響,其次是對現代繪畫名家繪畫風格特色的形成與繪畫流派形成與發展上的影響。自吳觀岱之后,師法石濤、髡殘等人的畫風而迥然確立出自己獨特鮮明的繪畫風格特色不乏其人,張大千、傅抱石學習石濤畫風而自成體系,黃君璧、錢松喦學習髡殘而自立風規,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如果追究其觀念淵源,顯然與吳觀岱的開風氣之先有著割不斷的關系。深受吳觀岱繪畫觀念的影響,江、浙、滬地區乃至全國地區新崛起的繪畫流派,無疑有著吳觀岱以來繪畫觀念的參與和影響。“嶺南畫派”“民國革新畫派”“京津畫派” “新海派”“新浙派”“西安畫派”“新金陵畫派”等繪畫流派繪畫特色的形成,不能否認吳觀岱奠定的繪畫思想觀念和審美觀念確立所帶來的影響。重新發現傳統繪畫中雄健而優美的生命活力,認識到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無限豐富性和多樣性,力爭在傳統畫內部根據變化了客觀環境而作出變革和調整,不失為一條正確的文化發展道路。尤其在歷史傳統文化資源極為深厚的核心地區、文化中心、文化重心進行文化變革,這一途徑的選擇尤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這一角度來看待吳觀岱的價值與貢獻,也就不言自明了。
五、結論
如上所述,在清末民初這一特定的歷史時代,尤其在山水畫領域,尚處于“四王”正統畫風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吳觀岱能夠慧眼獨具,預感到中國山水畫巨大變革時代的來臨,而先行發現具有現代繪畫意義的石濤、石溪、朱耷等人的繪畫價值,不能不說是歷史對吳觀岱的眷顧。近現代以來,是我國進入了東西文化劇烈沖撞交融的歷史時期,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開始面臨一系列的嚴峻挑戰,處于生死存亡的關口。如何進行文化轉型,應對來自內外的挑戰和壓力,開辟新的發展道路,已經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問題。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吳觀岱的繪畫實踐,使人們意識到中國文化、中國畫可以在內部進行轉型的多種可能,中國畫完全可以以中國畫為本位,進行新的創新和變革。作為中國畫變革、繪畫向近現代觀念轉化的先驅,更具有特殊的、典型的文化意義和價值。吳觀岱的成功轉型,緩緩開啟了現代中國山水畫的序幕。不僅直接影響了無錫近現代繪畫的發展和變革,更直接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和變革,創構出了中國山水畫的新傳統脈絡!
參考文獻:
[1]吳觀岱南湖詩意畫冊[M]. 上海:文明書局,1911年.
[2]觚廬畫萃(第二集)[M].上海:文明書局,1925年.
[3] 江蘇省美術館.世紀之交—美術的回眸與展望[M]. 鄭州:文心出版社,1999年.
[4]顧一群.無錫畫家[M]. 揚州:古吳軒出版社,2003年.
[5]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美術館典藏中國畫特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6]無錫梁溪書畫院.梁溪書畫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
[7]朱家楨,孫長根.無錫歷代繪畫名人[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