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鑰堯
(東莞市道滘鎮水務工程建設運營中心,廣東 東莞 523170)
鎮區聯圍水閘調度的實踐與思考
莊鑰堯
(東莞市道滘鎮水務工程建設運營中心,廣東 東莞 523170)
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對鎮區聯圍水閘的幾種調度方式作了簡要的介紹,并就為修復水生態,營造水環境,達到水動水清的要求出發提出了建議。
聯圍水閘 調度
從2009年5月起,鎮區8座聯圍水閘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由水利所統一進行調度管理。8座聯圍水閘基本情況如表1,管控范圍為大羅沙村、厚德村、閘口村、南城村、永慶村、北永村和大嶺丫村共7條村,保護面積為11.83km2,約占道滘鎮總面積22%。

表1 鎮區8座聯圍水閘基本情況表
8座聯圍水閘建成后,改變了原來河水自出自入的方式,為合理管好聯圍水閘,試行了以下幾種調度方式:
2.1 防潮模式
開始運行聯圍水閘時,只在初一至初四,十五至十八這幾天高水位時進行關閘,當水位達到珠基0.8~1.0m時,全部水閘關閘,在其他時間全部打開水閘,由河水按原來方式自出自入。這種模式存在問題:①不能達到蓄水美化環境的目的;②在有臺風影響期間,水位異常,容易造成圍內水浸。
2.2 蓄水模式
在節假日,為營造優美的環境,將內河涌水位蓄至珠基0.6~0.8左右,保持水位1~3天??紤]到東江南支流水質較好,當需蓄水時,提早一天進行安排,水退時,由小河水道側的4座水閘將內河涌排干之后關閘,漲潮時,河水由東江南支流側的4座水閘引入,待水位達至0.6~0.8m時關閘,保持水位2~3天,排干,再引水,再蓄水,如此循環。這種操作模式解決了防潮模式存在的問題,但在操作中又發現存在其他問題:①在夏天,由于天氣熱和圍內生產生活污水排放,致使水質變差,保持蓄水時間不能超過3天;②受潮水規律影響,在死水期蓄水存在引水困難。③在蓄水時,如恰遇外江漲潮,圍內降暴雨,容易因排水不暢引起水浸街。
2.3 日常操作模式
為解決蓄水模式存在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兼顧圍內各方的需求,聯圍水閘操作模式如下:①根據潮水漲退規律,在漲潮期白天蓄,晚上排;②死水期全天打開;③預報有大雨或有臺風影響時,提前排空關閘;④固定初二、十六蓄高水位供圍內魚塘引水;⑤設定圍內最高限制水位為珠基 1.2m,任何情況下圍內水位不能超過此水位。這種操作模式基本滿足了圍內生產生活各方的不同需要,作為聯圍水閘日常操作安排。
2.4 沖水模式
2.4 .1 由于個別地段河涌水流速度慢,排入河涌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的沉淀物大量淤積,日積月累,河涌淤積嚴重,河水發黑發臭,其中河涌淤積最嚴重當屬思賢河段。為了使該河段水質清,臭味少,在2011年11月試行沖水模式A:
①從11月24日(農歷十月二十九日)至11月30日,全部由大嶺丫水閘引水入思賢河。日流:提前將鎮區內河涌水位降至最低水位后全部關閘,待外江漲潮至7分流水時只打開大嶺丫水閘,放水沖入思賢河。至外江水平流時關閘,到退潮時,只打開桂洲尾水閘排水。夜流:桂洲尾水閘排水至最低水位后關閘,漲潮時,即打開大嶺丫水閘自由引水入思賢河。
②從12月1日起,水閘蓄排如下:a.農歷初一至初五,十四至十八全部由大嶺丫水閘放水沖入思賢河,具體操作如第①點。其中初二和十六兩天蓄水至0.8-1.0m,供圍內魚塘等用水。b.初六至初七,十九至二十,由閘口水閘、三丫涌水閘和東洲頭水閘引水,沖興隆河、三丫涌河和東洲頭河,全部由桂洲尾水閘排水。
經過實踐,該調度模式好處是使思賢河段水質得到一定的改善,減輕臭味。但存在以下幾問題:a.從大嶺丫水閘引水沖思賢河,發黑發臭的河水流至厚德河后,需等退潮時才能排出,黑色的河水影響內河涌的景觀,群眾有意見。b.其它水閘不排放,影響其它河段水質。c.有時小河水道水質較差,從大嶺丫水閘引入的水質不佳,沖水效果不明顯。
2.4 .2 隨著市里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的啟動和水鄉新城建設的鋪開,為改善內河涌水質,營造優美的水環境,根據我鎮實際情況和潮汐規律,從 2014年2月起,制定2014年農歷2月-8月鎮區8座聯圍水閘調度方案(試行)如下,試行沖水模式B:
①初一、十五:在漲潮前將內河涌排干后8座水閘關閘,當外江水位漲至水位差有0.5-0.8米時(早上9時至10時之間),只開啟大嶺丫水閘和創業園水閘,由大嶺丫水閘引水沖思賢河,創業園水閘引水沖創業園河,當內河涌水位達至珠基0.8-1.0m高程時,引水這兩個水閘關閘,待外江退潮至水位差0.5-0.8m時,只開啟桂洲尾水閘進行排水,同時利用排水沖厚德河。
②初二、十六:由桂洲尾水閘、林洲口水閘、閘口水閘、三丫涌水閘引水,蓄水給圍內魚塘引水,退水時由東洲頭水閘和馬洲滘水閘排出,排干后關閘;
③初三、十七:當外江水位漲至水位差有0.5-0.8m時(約11時-12時),只開啟東洲頭水閘,引水沖東洲頭河,當內河涌水位達至珠基0.8-1.0m高程時,關閉東洲頭水閘,待外江退潮至水位差 0.5-0.8m時,只開啟林洲口水閘進行排水,同時利用排水沖馬洲滘河和大羅沙河涌,排干后關閘;
④初四、十八:當外水位漲至水位差有0.5-0.8m時(約12時-13時),只開啟閘口水閘和三丫涌水閘,閘口水閘引水沖興隆河,三丫涌水閘引水沖三丫涌河,當內河涌水位達至珠基 0.8-1.0m高程時,關閉閘口水閘和三丫涌水閘,待外江退潮至水位差0.5-0.8m時,只開啟林洲口水閘和馬洲滘水閘進行排水,同時利用排水沖馬洲滘河和大羅沙河涌。
⑤初十至十二、廿四至廿六:全部水閘全天打開。
⑥其余時間按蓄水模式關閉水閘,蓄水至0.6m左右即關閘,1-2天進行換水。每月循環操作,如有特殊任務,另行安排。
為修復水生態,營造水環境,為達到水動水清的要求,建議如下:
①盡快進行污水次支管網的建設。圍內仍有較多的工業生活污水排放,影響內河涌景觀,如在思賢河真功夫內側有一排污口,污水排放量較大。又如八匯市場屠宰污水直接排入河涌等,這些污水明顯影響內河涌的水質。
②擴寬教師村處箱涵,并拆除細氹水閘。細氹水閘和大嶺丫水閘在未建聯圍水閘之前,起到保保大嶺丫村的作用,聯圍水閘建成之后,細氹水閘成為內河涌水閘,失去防洪潮的作用。該河段因箱涵水閘束窄過水斷面嚴重,由河面寬約30米,束窄成5米,影響流量。
③全面對內河涌進行清淤,其中思賢河段,東洲頭河段、馬洲滘河段淤塞較為嚴重,特別是部分交通橋下,如道滘醫院處的東丫橋,西部干道處的華美橋等,橋下淤塞猶為嚴重。
④加強聯圍水閘調控,隨時觀察,發現問題,立即進行修改處理,做到合理調度,科學安排,盡力滿足圍內人民生產生活需求。
TV
B
1007–6344(2015)01–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