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關紅 杭建兵 孔令賞 滕嬌杰
(1.靖江市交通運輸局,靖江 214500;2.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南京 210005)
高速公路出入口互通改擴建方案探討
沈關紅1杭建兵1孔令賞2滕嬌杰2
(1.靖江市交通運輸局,靖江 214500;2.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南京 210005)
文章通過對廣靖高速公路靖江互通改擴建項目的工程實踐,從城市規劃、現狀條件、周遍路網以及經濟指標等方面綜合比選最優的互通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高速公路互通的設計思路,為今后類似改造項目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高速公路互通 改造 方案比選 雙喇叭
1.1 項目背景
靖江互通位于北京至上海國道主干線(G2線)廣陵至靖江段高速公路(以下簡稱廣靖高速公路)與靖江市南環路交叉處。廣靖高速公路于1999年建成通車,南聯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江陰大橋及靖江互通的建設,使靖江市成為聯接蘇中、蘇南地區的濱江交通樞紐城市,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促進作用。
隨著近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靖江對城市布局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均進行了逐步調整,城市空間格局從高速公路東側的“啞鈴型發展”轉變為高速公路東西兩側的“連片發展”。目前已形成“高速公路以東區域為政治、文化、生活及商貿區,以西區域為工業區”的城市格局。
靖江互通作為靖江的主要出入口,受既有互通布局的影響,高速公路以西開發區車輛需繞至主城區上下高速公路,這樣既導致園區與高速公路不能快速對接,又造成城區內部部分路段擁堵的問題。

圖1 -1 城市格局(左:原靖江市城市布局圖(1996);右:靖江市總體規劃圖(2008-2020))
從互通被交路的功能上看,由于城市格局的變化,城區已經擴展至互通被交路南環路的外圍。南環路環線功能減弱,定位轉化為城市主干路,承擔較為繁重的城市交通。四車道有限的通行能力嚴重影響城市對高速公路利用的通暢性。由此可見,南環路作為互通的被交道路帶來的問題將日漸明顯。
靖江互通改建工程的實施,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網的服務功能,加強高速公路與城市及周邊地區交通聯系。不僅能夠有效緩解現有互通交通壓力,提高市區對外出行效率;同時有利于高速公路西側工業園區與高速公路快速對接,帶動工業園區發展,促進城市各片區對外出行交通流的合理分布。
1.2 交通量預測
根據交通量預測分析結果,該互通在2032年,總轉向量達到19345 pcu/d,其中主流向為江陰方向,占比約77%。

圖1 -2 項目2032年交通量預測(pcu/d)
1.3 建設條件
本互通設計涉及多條道路的匯流及交叉,包括廣靖高速公路、南環路、城西大道、中洲路、橫港河南路。
城西大道作為 229省道的一部分,雙向六車道,紅線寬度 60m,北接 345國道,南聯356省道,同時也是靖江市新的西環線,目前正在實施過程中。
項目所經區域為三角洲平原地質區,地面標高一般為2.6~4.6m,線路區位于靖江經濟開發區既有廣靖高速公路靖江互通收費站附近,廣靖高速公路東側主要為廠房,西側主要為旱地及民房。
在擬定互通方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以控制拆遷規模和降低工程實施難度。其中高速公路西側為現狀拆遷安置區,為避免二次拆遷,減少工程實施難度,互通方案應盡量避讓。
區域內河流包括橫港河以及七圩港。其中橫港河為VII級航道;七圩港位于京滬高速公路西側,為城市內河水道,無通航要求。
根據交通量預測情況和相關規劃,結合互通區域內的地形、地物情況,本文提出三種改建方案,并對其進行比選研究。
2.1 方案一(雙喇叭:接城西大道)
本方案的設計思路是廢除原靖江互通,將互通被交路由南環路轉移至城西大道,在互通區西北象限布設A+B型雙喇叭互通,匝道上跨高速及城西大道。城西大道兼具干線公路及城市快速環線的道路功能,能夠有效的引導過境車輛分流。
該方案的優點是互通以新建為主,對原互通影響相對較小,可基本保證在施工期內原互通的正常使用,對廣靖高速正常收費通行影響相對較小;同時互通形式簡捷,功能明確,匝道線形順直,與新區規劃協調性較好,對新區開發影響相對較小;并且占地、拆遷、工程規模較小。
但是相比原互通,主城區中部車輛上下京滬高速稍有繞行,同時原靖江互通利用較少。
2.3 方案二(變型雙喇叭:接南環路及城西大道)
本方案思路為基本利用原靖江互通單喇叭主體工程,在原互通北側增設一處接城西大道的單喇叭,兩喇叭進出京滬高速公路出入口相互合并,平交口分別設在南環路及城西大道上,形成變型雙喇叭互通方案。
本方案互通可以改善南環路的擁堵情況,主城區及工業園區均可便捷上下高速公路;同時,原互通匝道橋及收費管理所基本利用,廢棄工程較少。但是此方案互通形式復雜,出入口辨識復雜;同時需增加一處收費站,后期收費運營成本相對較高。
2.2 方案三(雙喇叭:在城西大道與南環路間新建互通被交路)
本方案的思路是廢除原靖江互通,新建一條道路,連接南環路與城西大道,作為新的互通被交路。在西北象限布設A+B型雙喇叭互通,匝道上跨高速公路和被交路,設一處收費站設于七圩港西側。

圖2 -3 靖江互通改建方案三
該方案的優點是與原互通使用習慣相近,相比方案一,主城區的車輛繞行相對較少。但是該方案相當于將南環路的交通壓力轉移至新建被交路上,南環路上平面道口并未減少;且該方案設計對新區地塊形成了切割,對新區規劃及開發影響較大;同時征地拆遷及工程總規模均較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早期建成的互通與城市規劃及路網的不適應所帶來的諸多矛盾逐漸顯現,因此對這些互通式立交進行改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迫切性。
本文以廣靖高速靖江互通改建方案為例,探討研究了城市出入口互通改建的思路和方法,并從與城市規劃的協調性、互通功能定位、實施的難度、征地拆遷、運營成本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比選,以期為今后類似的項目提供參考。
G322
B
1007–6344(2015)01–03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