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坤
摘 要:大學生的自治管理是指學生在學校、學院教學目標指導下根據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運用現代科學教育的管理方法,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的過程,是學生提高自我認識和自覺行為習慣、品質養成和自我奮發精神培養的過程。學校培養志向高遠、基礎扎實、體魄強健、心境恬美,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而體育之于“志向高遠、體魄強健、心境恬美”至關重要;學生自治模式開展學生課余運動是學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獨立學院 大學生 自治 體育社團 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79-01
1 大學生自治在學生社團管理建設中的意義
1.1 大學生自治管理是當代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必然需求
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既有普通大學生具備的共同特點,又有其比較鮮明的特殊性。普遍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喜歡自我表現,思想比較成熟、超前,這些特點決定了學生社團的管理不能采用死抓硬管的管理模式,應在工作中引入學生自治管理模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生自治管理模式為主,社團老師只要加以正確地指導即可。
1.2 大學生自治管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減輕學生工作者的主要途徑
學生工作者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經常深入宿舍、教室、課堂等一線環境,組織各項活動的評比,指導學生開展各類文娛、體育、實踐活動,工作比較繁重。而開展學生自治管理社團模式可以提高學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優秀的人格氣質等。
2 該校學生體育社團現狀
所謂體育社團,是以體育為共同興趣愛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組織,是集知識、健康、興趣、娛樂、競技、毅力、拼搏精神為一體的大社團,也是多元化課余體育活動的另一種有效的補充手段,也是沖破院系、班級等枷鎖開展活動的載體。據不完全統計:該校現有體育類社團20個,不包括各個學院的學生會體育部。從數目上看還是比較高;從體育社團項目上看有傳統足球協會、武術協會、籃球協會、排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等;還有比較具有90后體育愛好的有街舞、輪滑、騎行等社團,校級社團開展活動較為全面,而各個院系學生會體育部開展活動仍然局限于班級與院系。
3 構建獨立學院體育社團學生自治管理模式
陶行知在《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文章中指出:“學生自治是有權限范圍的,學生自治往往會發生弊端,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的指導。”由于體育社團組織的活躍性,面對社團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新形勢,必須加強社團建設與管理,提高大學生體育社團的自治能力,信任、重視與支持學生自治管理能力,在理念上“服務先于管理”,在實施途徑上“擴大影響、加大投入”為高校學生社團自治打下基礎,提供后勤保障。
3.1 以大學生素質拓展為契機,強化學生自治管理能力
素質拓展能力培養和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都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產生的新事物,大學生素質能力培養強調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而大學生體育社團是以體育為共同興趣愛好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組織,是集知識、健康、興趣、娛樂、競技、毅力、拼搏精神為一體的大社團,它的管理者、領導者都是學生自己,它對開展的活動調研、計劃、宣傳到實施都是由學生自己決定,它的集體事物、重要問題和突發事件都是由社團成員集體商議解決,這就充分發揮了大學生主體能動性意識。校體育部對學生體育課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戶外生存、素質拓展課程關注度是最高的。可以將各項體育社團活動加入到素質拓展計劃中,選取具有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的體育活動。
3.2 加強體育社團關注,增加經費支持,有利于社團開展高質量的體育活動
絕大數體育社團開展活動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體育耗材和場地都是一筆昂貴的開支,但是有限的會費和學校經費完全不能滿足體育活動正常的開展,不能多次開展活動使社團凝聚力不能體現,而“商家贊助”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學校要盡可能加大經費專門用于體育社團開展活動,并對經費的使用嚴加審核,同時能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是社團發揮效用的基礎,同時更是學生實現自治的必備條件。
3.3 配備專業的體育指導教師,有利于體育社團質量的健康發展
實踐證明,沒有專業體育指導教師的參與,學生體育社團的體育氛圍很難得到快速提升。配備專業導師是我們在尊重社團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社團組織,規范社團總體規劃,正確把握社團的前進方向,強化體育社團開展活動育人功效,都離不開指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導師的主導作用,不是指揮,而是正確引導,為學生搭建舞臺,提供施展平臺,做好幕后導演。
3.4 建立一支高素質骨干隊伍是自治的人員保障
在社團建設中,社團干部是社團發展的骨干力量,其素質的高低往往決定社團活動質量的高低,對學生自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堅持普遍培養與重點培養相結合,教育培訓與實踐鍛煉相結合,階段培訓與長期培養相結合。利用培訓班等形式開展思想教育與業務培訓,進一步強化實踐鍛煉,有專業老師加強指導與監督,發揮新老干部的傳帶作用,建立學生干部的競爭、激勵機制,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素質、服務意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培養一支作風過硬、素質全面、工作能力強的團隊隊伍。雖然目前學生社團在自治方面有一些困難,只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點,找準位置,及時研究調查,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就能使學生體育社團在學生自治方面健康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飛.學校管理與學生自治和諧共存的模式構建[J].法制與社會,2009(10):266.
[2] 方懷芒,謝軍.和諧校園語境下高校學生工作法治模式構建[J].法制與經濟:下半月,2008(5):109-111.
[3] 張南,欒明睿.高校學生自治管理體系建設初探[J].法制與經濟,2009(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