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全
摘 要:新疆是我國的礦藏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布瓊鐵礦是位于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西南方向90公里處,地處昆侖山北緣,礦區屬皮山縣管轄。礦區坐標:東經78°03′,北緯37°01′,海拔高度在3 000~3 700米。該文針對布瓊鐵礦區域地質特征進行研究,進而對鐵礦礦床成因進行初步分析。
關鍵詞:布瓊鐵礦 地質特征 礦床成因
中圖分類號:P61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a)-0084-01
鐵礦是我國新疆地區的優勢礦種之一,它具有覆蓋面廣、礦種豐富、礦區多等特點。大致主要分布在天山地區、阿爾泰山地區和昆侖山等區域。礦區大致位于昆侖山北部,屬于高山陡峻地貌,地形方面南部高背部較低,海拔大致在2 000~4 000 m,該地區屬于大陸性干旱氣候。
1 地質特征
1.1 區域地質以及巖石概況
在該區域內巖漿巖的分布相對于其它巖石比較少。布瓊鐵礦和大多數的新疆地區的鐵礦一樣,除了三疊紀和白堊紀這兩個時代外,其它巖石和鐵礦遍布在各個時代,包括太古時代、元古時代以及后來的震旦紀、寒武紀等。而該區域最主要的成分就是元古時的代巖漿巖,其分布是沿著依什米博蘭—百爾堆依格力—塔拉合斷裂谷來分布的,局部表現為斷層接觸關系,巖性主要有花崗斑巖、石英正長斑巖,總體還是以花崗斑巖為主。
區域上變質巖分布廣泛,除塔里木地層區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層外,變質巖廣泛分布于鐵克里克地層區。主要巖石類型為區域變質巖,其次為動力變質巖、接觸變質巖。區域變質巖分布廣泛,動力變質巖主要分布于各斷裂構造帶中,接觸變質巖沿巖體與圍巖的外接觸帶分布。
區域上分布的前寒武系變質巖主要為中-高級變質巖系,變形變質程度較高。根據其野外產狀、巖石組合特征、變質礦物組合及巖石地球化學特征恢復其原巖建造。此類巖石主要分布于包括鐵克里克地層分區的早元古界喀拉喀什群及埃連卡特巖群。低級變質巖分布鐵克里克地層分區的長城系賽拉加茲塔格巖群和塔里木盆地地層分區下的古生界康克爾片巖組,其原巖結構構造大部分存有殘留,原巖均可恢復。
1.2 區域礦床概況
布瓊鐵礦大部分礦物都是寒武紀時期形成的,由于構造屬于陸緣地塊,因此,上部為較淺變質的元古界地巖層。所以此區域地帶主要巖石礦物為鐵礦和金礦銅礦等。鐵礦主要為沉積變質型,該區域地帶鐵礦區域非常多,而布瓊鐵礦恰好位于此地帶,因此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當中的銅礦為砂礫巖型,金礦主要為砂金。除此之外,這里還有煤礦、錳礦、石膏等礦金屬。同時,這些礦藏金屬多呈深灰色和鐵黑色;形態方面主要呈塊狀、條帶狀等形狀。有毒有害的礦物主要是黃鐵礦等。
2 礦床主要成因
圖A為新疆布瓊鐵礦礦床形成圖。
新疆布瓊鐵礦礦石巖性主要是以含鐵硅質巖為主的,多呈層狀,主要是區域變質巖。巖石當中的鐵礦石成分主要由磁鐵礦、菱鐵礦、赤褐鐵礦、硫化鐵、硅酸鐵等組成,它們在組成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定的相互變質作用,所以布瓊鐵礦的鐵礦石的品位在25%~30%之間,而且生產規模較大,產量也相當穩定。
成礦可分為沉積期、變質期、熱液改造期。在古元古代時,本區為淺海環境,形成了砂泥巖和鐵礦層,主要是含鐵硅質巖建造。古元古代晚期的地殼運動,發生區域變質作用,使原始含鐵硅質巖建造中鐵質進一步富集,形成了石英巖磁鐵礦層。后期熱液作用,對礦層和礦石進一步改造,形成了磁鐵礦細脈,以及少量的黃銅礦、磁黃鐵礦、黃鐵礦等熱液交代作用礦區。
布瓊鐵礦成礦時間比較長,礦金屬物質分布也比較均勻,而且成礦類型齊全。所以,有關布瓊鐵礦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火山噴發造成巖漿或沉淀物沉積的結果;地殼運動活躍,震動強烈,使礦體巖石發生強烈的褶皺現象,并且造成了其在巖石變質的環境下成礦。
新疆鐵礦礦床大部分都是由于火山環境下形成的。因為包括皮山縣布瓊鐵礦區在內的大部分新疆地區,火山頻發,特別是在元古代時期,地殼運動頻繁而且具有多期性。在這里可以確定,布瓊鐵礦礦床的形成就是火山噴發——巖漿礦漿——噴流——火山熱液——巖漿礦物質沉積——巖石變質等這個演變規律和過程。因為在這個地質條件下經常會有大型的有規模的礦床出現。
3 結語
該文從區域內的地質特征和巖石礦床的礦床成因兩大部分,對新疆布瓊鐵礦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探討,通過對新疆布瓊鐵礦的認識可以更多地了解對整個新疆地區鐵礦及其地質地殼巖石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布瓊鐵礦地質勘查總結,2013.
[2] 楊富全,劉鋒,柴鳳梅,等.新疆阿爾泰鐵礦:地質特征、時空分布及成礦作用[J].礦床地質,2011,30(4):57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