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超過13億的人口,便民繳費為每個家庭日常所需,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新華網攜手中國光大銀行啟動的《2015中國便民繳費產業白皮書》調研顯示,目前年度總體繳費及充值金額達2.75萬億,占據2014年全國GDP總量的4.32%。其中,年度網絡繳費充值金額為1.18萬億,占總體繳費金額的42.91%。從區域上看,華東地區的年度繳費充值金額最高,達0.86萬億元,西北、東北地區最低;而一線、二線城市網絡繳費金額逐漸超過線下。中國互聯網迅猛發展,互聯網應用規模快速擴大,中國網民數不斷增長,普及率不斷攀升,而民眾也深切體會到互聯網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捷性。
繳費業務的品種分布
從年度繳費總金額上看,手機話費已經成為民眾的首要繳費業務,年度繳費金額遠超其他各項業務,達到0.88萬億元;其次是電費,已達到0.55萬億元;排名第三是網絡寬帶費,達到0.32萬億元;排名第四至第六的分別是公交卡充值、煤氣/天然氣以及水費。另外,供暖費/電暖費和交通罰款的金額最少,繳費金額僅為0.08萬億元。從網絡繳費金額上看,手機話費同樣占據首位,其次是電費和網絡寬帶費。隨著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水、電、煤等便民繳費已然成為每個家庭運作必不可少的事項和開支。
從地區上細分來看,華東作為中國目前最發達的區域,不管從GDP貢獻還是人口規模上來看,均排在全國各大區的前列,因此各項繳費業務(除供暖費外)的網絡繳費金額均高于其他地區;除此以外,中部地區的手機話費、電費要高于(除華東)外的其他地區,網絡繳費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繳費業務的渠道分布
隨著金融業務的發展和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推進,民眾可通過銀行網點、繳費官方網站、銀行電子渠道、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平臺等多渠道對各個公共服務類別進行繳費。數字100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的受訪者經常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各種費用的繳納,另有6成的受訪者仍以線下繳費方式為主。其中網絡繳費方式仍以PC端為主,占比27.38%,而移動端則占比8.33%。在線下繳費方式中,受訪者首要選擇的是物理網點,占41.29%,其次是銀行代扣方式,占比10.63%,而銀行自助終端也占據一定位置,占比6.14%。另外迷你便民終端繳費的占比則較低,達到2.09%。
在各類繳費業務中,手機繳費率先實現了線下繳費向網絡繳費的轉移,也是唯一一個網絡繳費人群占比超過線下人群占比的業務,網絡繳費占比已超過七成。然而像供暖費/電暖費、公交卡充值及交通罰款等大型的公共事業繳費目前仍以線下網點繳費為主,有待向網絡化、信息化方面轉移,網絡繳費發展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網絡繳費渠道中,第三方支付公司及電商被廣泛認可,繳費人群占比達30.98%,其他繳費平臺緊隨其后。線下繳費渠道中,民眾也充分地體現出了對銀行柜臺的信賴,繳費人群占比24.69%,物業也占據著一定的位置,占比16.8%,另外超市便利店也是民眾選擇線下繳費的渠道之一,占比8.31%,值得注意的是,迷你便民終端和收費單位指定營業廳也是一小部分人喜歡繳費的線下方式。
區域分布與客戶偏好
在問及受訪者喜歡的支付方式時,本次調查發現,57%的年輕人群普遍喜歡網上付費,其次是手機付費,占20.9%;而農民工群體則偏愛現金繳費;另外,中老年退休人群則認為現金繳費和短信繳費比較便捷。現階段手機付費的安全性問題成為很多人群選擇的障礙因素,如果能在安全性問題上得到民眾的信賴,那么未來手機端支付將存在巨大的消費市場。
中國繳費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如今的互聯網的時代,各類公共繳費事業端早已結束了“線下競爭,圈地為王”的局面,誰能更好地把握用戶需求,誰就能盡早地占領更大的市場。根據數字100數據顯示,各公共事業繳費的趨勢已逐漸從物理網點向網絡繳費轉移,目前總體繳費充值金額中,網絡繳費充值金額占比達到42.91%,且網絡繳費方式又以年輕人占主導,而這類人群將是未來繳費業務的主力軍,如果能加以良好傳播和影響,網絡繳費市場將有一個飛躍式的增長。
數字100分析師薛強認為,互聯網已經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民眾也習慣了互聯網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和便捷。在各類繳費方式中,網絡繳費已占據近四成的市場。顯然,互聯網繳費方式更加貼合民眾的行為習慣。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民眾繳費也逐步從PC端向手機移動端轉移,手機APP繳費已被眾多年輕群體所青睞,“永遠在手邊”的繳費服務將成為未來更多民眾的期待。針對目前繳費市場上繳費渠道眾多,但卻各自為陣,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以及代理壟斷的現象,民眾則更期待通過一個整合化的開放平臺完成所有繳費業務。“多點輸入,合眾為一,降低社會運營成本”將是未來繳費業務的發展方向,也符合時下“互聯網+”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