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興娟
【關鍵詞】 題眼;文本線索;線索;情感;
內涵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095—01
要想解決題眼與文本線索的關聯,我們先要明白什么是題眼。題眼是文章題目中的字眼。元朝楊載有段詩論能說明問題,他說:“詩要煉字,字者,眼也,如老杜詩,‘飛星過白水,落葉動檐虛,煉中間一字。”(《詩法家數》)所謂字眼就是句子篇章中的語用價值最大的字詞,由此引申,字眼用于文章中就是文眼,用于題目之中就是題眼。
題眼限定文章的內容重點,換言之,題眼就是文章內容的聚集點(或輻射點),行文線索或線索的交叉點,記敘描寫的著眼點,議論抒情的觸發點。總之,題眼就是題目中語用價值最大的字詞。題眼的語用價值在教學中的體現,將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說明。
一、由“題眼”入手,梳理文章線索
寫作文的時候,我們要求學生緊扣題目,注意點題。同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均出自大家之手,對于題目的點睛作用更是突出。一讀到文章,先來觀察題目與文章的必然聯系,對于整篇課文的解讀與教學的實施都有建設性意義。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可貴的沉默》來說,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文題中“沉默”是全文中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一個思考點,處理好沉默二字,就可以處理好整篇文章的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請學生找一找題目中的關鍵詞,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沉默”這個題眼。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讀,還能找出一些和“沉默”二字意思相呼應的詞語,這樣一來,文章的線索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梳理出來。此時,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找到與“沉默”意思相反、描寫教室里熱鬧情形的兩個詞語“異口同聲”和“七嘴八舌”,再稍加分析,故事的線索即浮于紙上。至此,由題眼梳理出文章的敘事線索,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由“題眼”著眼,突顯人物感情
《她是我的朋友》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戰爭中孤兒院里的小女孩受傷了,“如果不馬上輸血她可能死去。”小男孩冒著“生命危險”為小女孩——他的朋友輸血,盡管害怕,盡管矛盾,他依然故我,因為“他是我的朋友”。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通過樸實無華的敘事方法,通過對小男孩動作、神態的刻畫,讓讀者看到了閃光的友誼。題目“他是我的朋友”中的“朋友”一詞的分量一下子變得重了起來。
題眼確定為“朋友”,那么什么樣才能稱之為朋友?朋友之間如何相處?如何對待自己的朋友?聯系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讀課文,找關鍵語句“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文章通過動作描寫表達了阮恒對死亡的懼怕,但無論多么懼怕,多么猶豫,他依然做出了決定——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朋友”的生命。我們且不去探討文本所傳遞的價值觀,就朋友之間的情誼已經通過這一系列的描寫具體化了。由“朋友”回到題眼,學生的理解會深刻起來。因為是朋友,所以阮恒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那種朋友之間深深的關愛,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躍然于學生的腦海中。
三、由“題眼”深入,升華情感內涵
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編排了四篇關于“獻愛心”的課文,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從別人的故事片里體會這種感情。本單元內容有所拓展,也更為深入。教師可以將課文的學習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行動起來,在生活中深入體驗這種感情,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別人。這個單元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媽媽的賬單》正是建立在這樣的教學基礎之上的。題目中最讓人關注的是“賬單”二字。這是怎樣的賬單?為什么做賬單?學習者的視線很容易集中到此,于是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直奔賬單而去,找到小彼得的賬單和媽媽的賬單進行對比。通過賬單間的對比,學習者很容易發現媽媽付出的比小彼得的多得多,但是媽媽卻并沒有索要報酬,這是多么深沉的母愛。從“題眼”深入文章內涵,挖掘出媽媽的辛苦和偉大,母愛的無私與寬廣,學生對小彼得后來的羞愧萬分隨即找到理由,同時在他們心里升騰起對母親的尊敬。
綜上所述,抓住題眼就相當于找到行文的線索,找到文章的感情基調,升華課文的現實意義,對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