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
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多樣,陽光明媚的天氣轉眼間就有可能變成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沙塵暴和龍卷風更是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然而,和太陽系中其他星球上的極端氣候相比,地球上最惡劣的天氣也如同嬰兒一般溫和。
最冷的陸地:接近“絕對零度”
地點:月球
在太陽系中,科學家曾經測量到的月球最低溫度是-248℃,該溫度所在地點位于月球北極附近的埃爾米特隕石坑底部。該隕石坑的四壁非常陡峭,以至于太陽光的輻射根本無法直接抵達其底部。這導致埃爾米特隕石坑底部一直處于永恒的黑暗中,該地點的氣溫僅比絕對零度高25℃左右。太陽系中最遙遠的矮行星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是月球與太陽距離的40倍,但它的表面仍比月球埃爾米特隕石坑的底部還溫暖!相比之下,地球上的最低溫度紀錄是-89.2℃,這一溫度是在南極洲的蘇聯“東方1號”南極研究站于1983年7月21日測量到的。
最熱的空氣:可以使鉛熔化
地點:金星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水手2號”探測器傳回金星的探測數據前,科學家一直以為和地球極為相似的金星只不過比地球稍微熱一點,其上甚至可能孕育著外星生命。然而,“水手2號”傳回的數據顯示金星是一個地獄般酷熱的星球,上面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盡管金星不是距太陽最近的行星,但金星上厚達20千米的二氧化碳大氣層以及它制造的“溫室效應”,卻將太陽光的熱量牢牢困在這顆星球上,使得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464℃!這一溫度足以使鉛熔化,因為鉛的熔點只有327.5℃。此外,金星表面的大氣壓等于地球900米深海處的壓力,所以盡管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大小和質量也與地球相仿,卻是一個無法容許任何生命繁衍生存的地方。即使最堅固的太空探測器,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也只能運行幾小時,之后就會出現故障并“壽終正寢”。
金星地表的真實溫度是2006年后由“金星快車”探測器通過紅外熱輻射設備探測出來的,因為紅外輻射可以穿越濃厚的金星大氣層。通過測量紅外輻射的波長,科學家可以測定任何能夠散發熱量的物體的溫度——從動物到巖石。測量顯示,金星山峰上的平均溫度高達447℃,而低地和盆地的溫度則高達477℃左右。地球上的最高溫度紀錄出現在1913年7月10日,當時氣象學家監測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死亡之谷的氣溫猛升到了驚人的56.7℃左右。
最古怪的冰雹:可能全是鉆石
地點:天王星和海王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濃厚大氣層由甲烷組成,使得這兩顆冰凍星球呈現出藍色。然而,科學家相信,由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層壓力巨大、熱量極高,足以將部分甲烷在大氣層中壓縮成鉆石,然后變成“冰雹”落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冰凍地表。所以,天空中下鉆石“冰雹”可能是天王星和海王星上獨有的奇景!
地球上最大的冰雹紀錄誕生于2010年7月23日,一顆掉落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冰雹重達1千克,直徑約有20厘米。當然,它是由冰組成的。
溫差最大的地方:日夜相差590℃
地點:水星
地球上溫差最大的地方是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弗克霍揚斯克市,該城市的溫差紀錄一度高達105℃。據記載,從1892年至1988年,該城市的冬季最低氣溫紀錄是-67.7℃,而夏季最高氣溫紀錄則是37.3℃。
不過和水星上的溫差相比,弗克霍揚斯克市的溫差紀錄就是小兒科了。因為水星沒有任何大氣層,這導致太陽照在水星上的熱量無法被鎖住和傳遞,因此水星一天內的溫差大得驚人:當水星上的某地處于白天時它的氣溫能高達430℃左右,而一到夜晚,該地點的溫度迅速降至-160℃——這意味著水星上的晝夜溫差超過了590℃。
水星距離太陽過近是它失去大氣層的原因之一。一顆行星擁有大氣層必須符合三個條件:首先,它必須擁有足夠的引力,可以確保形成大氣層的分子不會消散飛往太空中;其次,它必須擁有合適的溫度,溫度太低會導致大氣層冷凍成冰掉落行星表面,溫度過高則會導致氣體逸向太空中;最后,它距恒星的距離必須處于理想的范圍,如果行星距恒星太近,狂暴的恒星風就會吹散該行星的大氣層。
最大的沙塵暴:能夠覆蓋整個星球
地點:火星
太陽系的某些行星也有春天,只不過這些行星的春天里沒有春暖花開。土星的春天來臨時會有猛烈的電閃雷鳴和風暴,而火星的春天來臨時則會發生太陽系中最大的沙塵暴。屆時,覆蓋在火星北極地區的沙丘和其他地方的干冰會融化消失,火星上刮起龍卷風一樣的超級沙塵暴。在熱空氣的影響下,火星沙塵暴能夠旋轉向上,飛揚到20千米高的稀薄的火星大氣層中。盡管火星上的風速經常高達每小時160千米,但由于火星的大氣層相當稀薄,所以火星上的風速雖然如此之快,感覺卻很輕柔。如果一個人站在火星上,每小時160千米的火星風竟不能將他刮倒。有時候,火星沙塵暴會在短時間內增長到無邊無際的地步,并在長達一兩個月的時間中將整個行星覆蓋和吞沒。科學家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火星沙塵暴,所以盼望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車能夠遭遇一場火星沙塵暴,從而記錄下火星這一獨特氣候的詳細數據。
與之相比,地球上的最大沙塵暴發生在2009年的澳大利亞,這場肆虐澳大利亞的沙塵暴有1000千米長、500千米寬。
最持久的風暴:已經不停旋轉了350年
地點:木星
地球上雖然也有各種可怕的風暴和超級臺風,然而和木星上的超級風暴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據悉,木星上的一場超級風暴迄今已經持續了350年之久,風暴直徑長達2萬千米,堪稱太陽系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風暴。事實上,它的規模和100年前相比,已經縮小了一半。該超級風暴的云層系統圍繞著它的核心逆時針旋轉,大約要花6天時間才能繞著核心旋轉一圈。
而創下地球風暴紀錄的超級臺風“泰培”,直徑只有2200千米,約為木星超級風暴的1/9。它于1979年10月3日在太平洋上形成,并于19天后消散。“泰培”在日本引發了大范圍洪災,造成至少110人死亡。
最神秘的云團:
你見過六邊形的云團嗎
地點:土星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號太空探測器就拍攝到土星北極附近出現的一個非同尋常的六邊形云團。這個巨大的云團擁有幾何形狀的六邊形,并且每條邊都長約13000千米。科學家一直無法完全確定這個六邊形云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不過他們猜測,這種奇怪的幾何形狀的云團可能和土星上每小時450千米的風速及快速的氣象射流有關。
最高的風速:每小時高達2400千米
地點:海王星
盡管海王星是距太陽最遙遠的行星,卻擁有太陽系中最猛烈的風暴。這些風暴的風速經常高達每小時2400千米,相當于一架F16戰斗機的最快飛行速度!
太陽光在行星上的天氣變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距太陽如此遙遠、陽光照射量如此稀少的海王星來說,它上面的猛烈風暴可能跟自己內部產生的巨大熱量有關。
地球上的最高風速紀錄僅為每小時408千米,是1996年4月10日在澳大利亞的一場颶風中測量到的。
(妙 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