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屬,大家想到的都是它們堅硬的軀體、明亮的光澤,或者是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其實,金屬家族龐大,彼此的“性格”迥異,金屬鉍就是其中十分“任性”的一種。它憑借著自身的特殊本領,常常表現得與眾不同,甚至與兄弟們背道而馳。
鉍,其名稱的由來可能與德語中的“白色團塊”一詞有關,因為它是銀白色的。雖然人們認識它的時間并不長,但其特殊的性質使之嶄露頭角,用途越來越廣。
金屬鉍的熔點很低,只有271℃,可以和鉛、錫等其他金屬制成易熔合金。一些消防設施中的自動噴水裝置就是用鉍制造的。如果發生了火災,溫度升高可以使它熔化,然后自動噴水滅火。工業上常用的焊接作業的原料——焊錫,也常常含有金屬鉍。
當然,人們之所以選擇鉍和錫做成合金,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熔點低,還因為鉍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絕大部分物質都是熱脹冷縮,但是鉍恰恰相反。當它受熱熔化成為液態的時候,會變得更加致密;反過來說,當它受冷凝固時,體積會膨脹大約3.32%。目前已知具有這種性質的物質很少,除鉍之外,還有銻、鎵等。這種性質有什么用途呢?很顯然,如果和其他金屬按照合適的比例制作成合金的話,鉍是熱縮冷脹,而其他金屬是熱脹冷縮,恰恰可以彌補體積的變化—用于制造精密模具或者精密儀器,豈不是可以大大減小溫度變化的影響?
“錫疫”的克星
在19世紀的俄國,發生過一樁離奇的案件。官兵們拿到剛剛發下的新軍裝,發現都沒有扣子,于是到沙皇那里告狀。沙皇得知此事之后非常氣憤,決定嚴辦相關責任人。后來經過調查發現,倉庫里儲藏的新軍裝也都沒有扣子,而且縫扣子的線還完好無損。科學家經過仔細研究發現,這些扣子原本是金屬錫做成的,因為天氣寒冷,全部凍成了粉末,并非軍需官貪污所致。
無獨有偶。1912年,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和幾位同伴前往南極探險,探險結束準備返程時,卻發現他們儲存燃料油的鐵桶破裂了,食物也被油污染了,饑寒交迫之下,他們全都不幸遇難。后經查實,原來他們的油罐是用錫焊接的,錫化了,桶也就破了。
錫為什么這么脆弱呢?科學研究發現:錫怕寒冷。通常情況下的錫性質穩定,稱為“白錫”。可是當溫度低于—13.2℃時,它就會變得極其脆弱,一碰就碎,如同煤灰一樣,稱為“灰錫”。更不可思議的是,一旦白錫沾染上一點灰錫,白錫也很容易變成灰錫,就像一場傳染性極強的瘟疫一般,所以人們把這種現象叫作“錫疫”。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錫之所以會患上這種奇怪的病癥,原因在于當溫度降低時,錫內部的原子會重新排列,形成了一種新的形態從而失去了金屬特性。倘若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鉍,就可以有效抑制這種現象。鉍原子中有多余的電子可以提供給錫,保證其穩定的狀態,從而徹底攻克“錫疫”頑疾。
綠色金屬
鉛,是世界上分布很廣的一種金屬,不僅容易提取,而且很柔軟,熔點低,容易加工,所以很早就被人們利用,常常與其他金屬做成合金,被應用在管道上。
但是,人們發現鉛有毒性,人體內鉛含量超標損害神經系統,特別是對兒童來說會造成智力衰退、記憶力下降等。
于是,科學家努力尋找替代金屬,性質類似的金屬鉍開始慢慢挑起了重擔。與鉛相比,鉍金屬的毒性小,不易被身體吸收,不損害人體細胞結構,進入人體內的大部分鉍都會在一段時間后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所以,鉍有“綠色金屬”之稱,很多使用鉛的地方逐漸被鉍取代,比如一些飲料罐的焊接、自來水管、兒童玩具等。
鉍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胃藥、止瀉藥物中都含有少許的鉍。
鉍的來源
自然界中的鉍很少能單獨成礦,通常都是與鉛、鈷、銅、鋅、鉬、金、銀、鎢、錫等伴生在一起的。中國的鉍資源很豐富,總儲量約占世界鉍儲量的70%,產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日本是金屬鉍消費大國。
目前,鉍的來源主要是輝鉍礦、鉍華、泡鉍礦、自然鉍等礦物。輝鉍礦,是提煉鉍的最主要礦物原料,主要產于花崗巖分布地區,該礦物晶體為長柱狀或針狀。鉍華和泡鉍礦都是輝鉍礦、自然鉍氧化后,所形成的次生礦物。自然鉍較為少見,一般為粒狀,有時也為致密的塊狀,新鮮的斷面為銀白色,稍微帶有淺黃,被氧化之后會帶有淺紅色。
如果在實驗室里,人工控制實驗條件,可以制造人工鉍晶體。當融化的高純度金屬鉍緩慢冷卻時,可以形成形狀復雜而規則的階梯狀晶體,而且表面被氧化后,會形成五顏六色的氧化物薄膜。它獨特的外觀、絢麗的色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如今,它作為裝飾品,已成為時尚界及收藏界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