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暉,張俊青,邵紅蒙
(1.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2.廣西師范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建立廣西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的可行性研究
彭朝暉1,張俊青1,邵紅蒙2
(1.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2.廣西師范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已成為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文章通過對廣西4所交通運輸職業院校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在數據統計、處理和分析基礎上,剖析目前廣西交通類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辦學行為和組織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數據和事實探討成立廣西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為交通主管部門和教育部門提供信息咨詢服務與實踐論證依據。
交通運輸;職業教育集團;校企合作;職業院校;調查;分析
2009年教育部公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若干意見》。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已組建職教集團約700個,覆蓋100多個行業部門、近2萬家企業、700多個科研機構以及逾七成中職校和九成多高職校。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已經成為深化校企全面合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成為創建職業教育品牌、特色、優勢的重要手段,成為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
本次調查主要面對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主管的4所職業院校,調查內容包括交通行業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實踐的基本情況、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瓶頸、校企合作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建設,以及對于成立交通行業職教集團的共同愿景和改革需求等。調查目的是通過嚴謹的數據處理、匯總和歸納,分析成立集團運輸職業教育集團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為主管部門和教育部門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和實踐論證依據。
本次調研活動自編了“問卷調查”,其主體項目共有24項,其中“封閉式問題”調查有15項,“開放式問題”9項。分布如下:關于校企合作開展情況的調查共有9項;關于校企合作“滿意度” 的調查共有3項;關于校企合作的主要瓶頸的調查共有2項;關于校企合作組織結構的調查共有8項;關于參與調查院校的專業設置的調查共有2項。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與歸納方法。
2.1 關于校企合作開展情況的調查結果
此項調查主要了解4所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基本情況,包括合作企業的數量、類型、合作依據等。數據顯示,有3所院校的合作企業達到“40家以上”。4所院校都表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很需要”開展校企合作。3所院校認為在校企合作中選擇企業的依據是“大類專業對口”。
2.2 關于校企合作“滿意度”的調查結果
此項調查主要了解4所職業院校對于學校和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的行為以及校企合作運行狀況的滿意程度,調查結果如下:4所院校都對校企合作中的企業感到“滿意”;4所院校都認為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發揮的作用“大”;4所院校都對當前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感到“滿意”。
2.3 關于校企合作的主要瓶頸的調查結果
此項調查主要了解4所職業院校推進校企合作深度發展過程中碰到的主要瓶頸,調查結果是包括了宏觀的國家層面、中觀的地方政府層面和微觀的學校、企業層面。具體數據見表1。
調查“貴校的校企合作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被調查院校給出的建議主要包括:
(1)在調查企業用人需要結構的變化,制定專業調整方案和招生計劃,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

表1 被調查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主要瓶頸統計表
(2)系(部)層面成立企業為主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實現教學計劃與企業崗位能力對接;
(3)專業教師素質、實踐教學設備、課堂教學規模等符合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要求,實現資源配置與企業工作現場對接;
(4)以過程控制、持續改進作為教學管理改革和教學活動實施的基本原則,實現學術標準與產業標準的融合;
(5)立足產業和市場實際,主動將企業的技術攻關項目引進教學與科研,實現課題研究與企業的技術攻關項目對接;
(6)每年堅持校內的學生滿意度調查和校外的企業滿意度調查,及時改進各項工作,實現教學質量評估與客戶滿意度調查對接。
2.4 關于校企合作組織結構的調查結果
此項調查主要了解4所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組織結構的建設情況、主要問題、發展前景和改進的建議等。數據顯示,只有1所院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組織機構,對其發揮的作用表示“不滿意”,認為其運行前景是“能勉強運行但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調查“貴校的校企合作組織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時,被調查院校的建議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校企深度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推動校企雙方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新專業設置、老專業改造、技能提升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等涉及高技能人才培養與共同發展的重大問題;建立日常性信息交流反饋制度、聯絡制度和信息互通制度,形成長效合作機制。
(2)豐富和拓展校企合作的內容。推進校企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實習實訓、教學評價、研究開發、招生就業、學生管理等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合作,形成校企“雙主體”的辦學機制。
(3)加強和促進校企合作的文化建設。通過開展文化活動、技能競賽、座談會等推動校企雙方的合作與交流,促進校企雙方的情感交流,形成校企合作的信任機制和價值認同。
3.1 被調查院校開展校企合作辦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
被調查的4所院校均屬于廣西交通運輸廳主管的職業院校,其中1所是高職院校,其他3所是中職學校。4所院校開展校企合作辦學的企業數量最多的有118所,最少也有21所,即在學校層面都致力于將校企合作作為主要的辦學模式。在所有的校企合作關系中,絕大多數是學校主動聯系企業而建立的合作關系,只有極少部分是企業主動聯系學校,這說明當前校企合作的常態依然是“學校熱、企業冷”,學校在合作過程中處于相對劣勢地位。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類型,基本上囊括了所有類型的企業,國有企業、獨資企業、合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等,這里存在的問題是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僅對人才的需求數量和結構不同,而且由于不同類型的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不同,造成與學校合作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所以學校在開展與不同類型的企業合作辦學之前必須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調查4所院校對校企合作的滿意度,4所院校都認為對合作企業是“滿意”的,但沒有學校選擇“很滿意”;4所院校也都認為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發揮的作用“大”,也沒有學校選擇“很大”,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校對于當前的校企合作現狀是不太滿意的,校企合作沒有真正實現“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學校運作、企業參與”的良好運行機制。有關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有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企業捐贈設備、企業提供實習實訓崗位、企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學任務等,這說明當前的校企合作基本上體現為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服務,而較少體現學校為企業服務的內容,這也是校企合作關系中企業姿態較高、學校相對弱勢的原因。從以上校企合作開展的基本情況可以得知,當前被調查院校的校企合作還沒有發展到深度合作階段。
3.2 校企合作在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上有待完善
調查數據顯示,只有1所院?!俺雠_了相關政策文件支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也只有1所院?!敖⒘诵F蠛献鹘M織機構”,這說明校企合作的開展缺乏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所以部分專業校企合作停留在淺表層次難以深度推進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對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所發揮的作用的調查結果是“未做過評價”,其運行前景是“勉強運行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希望校企合作組織結構在制度建設上加強日常性的信息交流反饋制度、聯絡制度和信息互通制度;推進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研究開發、技術支持、文化建設等全方位、全過程的合作。校企合作的主要瓶頸包括宏觀層面的法制法規建設不健全、中觀層面的地方政府財政支持力度不夠、微觀層面的企業積極性不高和學校的專業設置不合理。以上數據說明校企合作本身是一個復雜的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由于學校和企業分別屬于不同性質的兩個組織,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又必須走校企緊密合作的道路,所以法制的完備和政府的支持成為校企合作能否健康持續高效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因為前者可以強制約束校企雙方必須履行相關責任和義務,后者作為公共職能部門能夠有效管理、監督、協調校企合作的過程和行為。4所院校一致贊同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牽頭成立“職教集團”的態度,這也是地方政府機構在校企合作組織或職教集體中必須發揮主導作用的有力說明。
3.3 建立廣西交通行業校企合作平臺——交通運輸職教集團的需求強烈
2014年12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骨干企業或職業院校,圍繞行業人才需求,組建覆蓋‘14+10’現代工業、特色農業、以旅游和商貿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等自主權重點產業的行業性職教集團。支持企業或示范性院校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并切實發揮好骨干作用?!本汀百F校希望擬將成立的職教集團能解決哪些問題”,被調查院校認為:能解決資源分散,專業單一發展速度慢、空間小等的問題;能解決系統培養技能型和高端型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問題;統一建立校企合作的基本程序和平臺,并提供系列服務和輔導;統一協調大專業類的院校對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對接,并與自治區內的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明確相同或相似專業的中職、高職分層教育的標準;中職、高職教育2+3或3+2進行有效銜接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行業、企業、院校建立固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達到產教深度融合;幫助教學,尤其是教授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術,使學生能真正學到技術,工作時能盡快上手,與企業(工地)實際情況接軌等。
由此可知,職業院校對職教集團的成立以及發揮的作用寄予厚望,希望通過職教集團的合作平臺實現學校和企業、學校和學校之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集約利用,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實現產業發展促進專業建設、專業教學促進產業提升的良性循環。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需求和職業院校改革的內部需求為交通運輸職教集團的建立形成了強大的內在動力。
3.4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交通行業職教集團的主導院校能夠發揮領航和骨干作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組建職教集團的主要任務之一,要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搭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發揮集團內高等職業院校的引領作用。被調查的4所院校中的高職院校為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其作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和交通運輸部首批示范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辦學的探索與實踐中取得諸多標志性成果,能夠在即將成立的交通行業職教交通內發揮主導和領航作用。(1)該學院重點建設交通土建專業群、汽車維修專業群等8個交通特色的專業群,在堅持交通特色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學院專業(群)與廣西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廣西“14+10”產業發展的相關重點產業鏈對接,學院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在全國得以推廣。(2)2014年6月該學院成為廣西高端應用型本科人才聯合培養試點單位,與桂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高端應用型本科人才,成為廣西首批獲得高端應用型人才聯合培養的6所高職院校之一,在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途徑和模式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3)該學院于2008年率先成立了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2012年成立了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秘書處,作為牽頭單位承擔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建立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制度》等重點課題研究,對于建立校企合作有效路徑積累了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
校企合作是職教集團成立的原發性動力,特色專業背景則是行業型職教集團建立的基礎條件。被調查院校主體專業設置與區域支柱產業的對接較好,其合作的企業數量也比較可觀,校企合作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說明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和職教集團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但是在推進深度合作過程中急需組織機構和制度安排來保駕護航。廣西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其優質的教育資源和企業資源相對不足,更加需要在政府統籌的主導下、市場經濟規律的引導下,實現職業院校資源的集聚、整合、共享和優化配置。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不僅有助于校企合作,也有助于校際合作,實現優秀的教師和企業的技術骨干在不同成員單位之間的流動和共享。職教集團合作要素的有效組合、合作資源的有效配置、管理體制的合理安排,有利于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校企合作產權制度建設的途徑或路徑,成為建立現代職業院校治理結構的突破口。
[1]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若干意見[[DB/OL]].(2009-02-26)http://www.ysrencai.com/news/news-show.php?id=10075.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Feasibility of Guangxi Vocational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Group
PENG Zhao-hui1,ZHANG Jun-qing1,SHAO Hong-meng2
(1.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Nanning,Guangxi,530023;2.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23)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better service ability for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on 4 voc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lleges in Guangxi,and based on the data statistics,processing and analysis,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ransportation colleges in Guangxi,and through the data and facts,it discussed the necessity,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to establish Guangxi vo-cational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group,thereby providing the information consulting services and practice demonstration basi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Transport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Vocational colleges;Investigations;Analysis
U111
A
10.13282/j.cnki.wccst.2015.06.023
1673-4874(2015)06-0091-04
2015-06-06
彭朝暉,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汽車運用工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