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
河北男孩“加菲老老貓”的一篇博文讓人們對年輕人的性愛觀念大為震驚,本報對駐濟醫(yī)院的調(diào)查也證實了其所言“少女人流如治感冒”并非瞎說。3日、4日,本報對此進行了報道,引起讀者的高度關注。
這群正在校園里讀書的青少年對性知識究竟了解多少?他們?nèi)绾螌Υ孕袨椋窟B日來,本報采用不記名方式,向濟南市的3所初、高中學校發(fā)放了“中學生青春期問卷調(diào)查”,收回有效問卷350份,其中初中生101名,高中生249名,女生占57%,男生占43%。問卷結果耐人尋味。
傳授性知識 家長得分低
調(diào)查結果顯示,中學生獲取生理衛(wèi)生知識的主要渠道依次是“書籍雜志”、“課本”、“教師”、“家長”、“網(wǎng)絡”,另有部分學生選擇“其他”,還有 8人選擇“黃色光盤”。其中選擇“書籍雜志”的占四分之一。
可以看到,性知識教育中,家長、教師并不是主角。在學生眼中,家長應起的作用也并不大,三成以上的人對“家長應主動進行性教育”持“無所謂”態(tài)度。還有人聲稱“我們比家長懂得多”。
可見,眼下中學生了解性知識的渠道呈現(xiàn)多元化。對此,山東首條大學生性心理公益咨詢熱線主持人李諾分析說,這也說明他們對性知識的渴望。但是父母應該是孩子在性知識方面最好的老師,事實上他們卻做得非常欠缺、保守。
四成學生對學校性教育不滿意
近四成的中學生認為,目前學校開設的生理衛(wèi)生課的內(nèi)容、形式不能滿足他們對性知識了解的需求,部分同學希望開設相關課程,還有部分同學希望學校能“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講座及討論”。
記者了解到,絕大多數(shù)中學都沒有開設專門的生理衛(wèi)生課,學校教授相關知識都是通過體育課、班會、青春期教育講座、生物課等形式進行。
約85%的同學明確表示不應該看黃色網(wǎng)站;11%的同學認為“看看也無妨”;另有4%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挺刺激”,均為男生。
生理困惑首先找朋友傾訴
中學生產(chǎn)生生理困惑時誰會是首要的傾訴對象?調(diào)查顯示,首選朋友的最多,占52%,其余依次為家長、同學、網(wǎng)絡、老師。選擇老師的最少,僅寥寥 8人,占2.3%。
可見,“朋友”在中學生生理發(fā)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半以上的男生更愿意與父母之外的人談論性知識教育方面的問題,女生則更愿意與家長談。老師成為最不受歡迎的傾訴對象,李諾表示,這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下,老師一直定位于“正統(tǒng)的教育者”身份有關。學生往往認為,與老師談論這方面的話題會影響老師對自己的評價。而事實上,很多老師也會嚴厲拒絕與學生談論有關話題。
對待性行為選擇“順其自然”
對于性和愛的看法,中學生們的答復令人吃驚。其中16%的同學認為沒有愛情也可以有性愛,而另外八成多認為愛情是性的前提。
11%的被調(diào)查者坦承自己曾有過性行為(包括接吻、撫摸、自慰等),其中高中生比例要高于初中生,約占受調(diào)查高中生總數(shù)的14%。另一組數(shù)字則顯示:41%的同學回答“周圍的同齡人有性行為”,高中生中這個比例更高,達48%。
對待未成年人性行為,他們的態(tài)度呈現(xiàn)多元化,且已明顯趨于開放。34%的同學認為對此應“順其自然”(高中生這一比例為38%),7%的人持“無所謂”態(tài)度。男女生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男生選擇“順其自然”的比“不應該”的多,而女生恰恰相反。
中學生對于性的開放態(tài)度,李諾表示,“這很普通,也很正常”,這是與社會同步發(fā)展的,也與現(xiàn)在的學生比以前更加早熟有關,性生理的提前發(fā)育帶動了性心理的發(fā)育。
如意外懷孕四成不告訴家長
如果懷孕了,61%的學生選擇告訴家長,其中以女性居多;31%的學生選擇自己去醫(yī)院,這部分以男生居多;還有一小部分(約4%)選擇自己去私人診所。
選擇告知家長的學生,是冷靜、理智的,這將有助于他們把生理、心理上的問題一并解決。如果選擇自行處理,將很可能生理上的問題解決了,心理上卻留下了傷痕。但李諾提醒家長,此時一定要冷靜,不要過多地指責孩子,而應該多給予關懷和溫暖,以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問卷還顯示,34%的人“不了解”避孕常識;42%的人只“知道一點”;七成以上的中學生對“不衛(wèi)生的性愛會導致婦科疾病”表示“不了解”或“知之甚少”。
七成以上認可“西方式的性開放”
對于“性”,有近七成中學生認為是“人的正常需求,但應該有自我控制能力并符合道德規(guī)范”;25%的人是盲目的,“還沒有自己的理解”;令人瞠目的是,4%的同學認為性是“骯臟的”,3%的人認為“無所謂,有需要就得滿足”。
對此李諾認為,對于這4%的學生應該及時給予引導,他們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可能是因為不了解性,也可能曾受過傷害,或是生活在單親、有家庭暴力的家庭。 對于西方式的性開放,今天的中學生有七成以上明確表示“認可”,其中近六成認為“認可其開放自由的態(tài)度,但不認可其放縱行為”,只有不到兩成同學旗幟鮮明地表示“不認可”,另有一成表示“說不清楚”。
“認可性開放是件符合常理的事情。”李諾表示,但關鍵是如何把握好“放縱”和“開放”的度。
學生呼吁老師家長開放一些
本問卷的最后一題是開放的,“關于性教育,你還有什么話想對老師或家長說,請?zhí)顚憘€人建議”。絕大多數(shù)同學提出,希望老師、家長能夠“開放一些,重視一些”,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有極少數(shù)人對此表示避諱。記者整理了其中部分高中學生的建議:
家長和老師可以提及一些關于性方面的內(nèi)容,或者學校開展此類課程,讓學生更了解自己,以避免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可以進行教育,但不能過度。
應順其自然,讓學生自己把握。
應進行相關教育。現(xiàn)在我們從家長和老師那里知道的,只有不能和異性太過親近,至于為什么,卻一點也不說。學校在回避性教育,以為會影響學習。
老師和家長應講授一些性知識,不要太過敏感而刻意回避,以免學生做出錯誤行為。
可在學校開展生理課程,宣傳科學健康的性觀念。
老師家長不知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