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寧
國家陸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具雛形
新疆發現和利用石油的歷史相當悠久,然而,直到新中國成立時,新疆石油工業仍十分薄弱,1942年至1950年累計原油產量還不足現今新疆油田一天的產量。1955年10月29日,位于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的黑油山1井完鉆出油,標志著新中國成立后,自己勘探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的誕生,從而揭開了新疆石油工業大發展的序幕。1960年,克拉瑪依油田原油產量達到166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40%1984年9月22日,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的前身地質礦產部西北石油地質局首次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構造上的沙參2井開采出了高產油氣流,標志著西北油田的發現,首次實現了中國古生界海相地層油氣勘探重大突破。
1989年塔里木石油大會戰揭開油田開發大幕,1991年2月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全面展開。
1993年,新疆原油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2002年突破2000萬噸,2014年開采原油2875.29萬噸,比2009年增長14%。2004年,隨著第一個大型天然氣田——克拉2氣田的建成,塔里木油田邁入“油氣并舉”時代。
目前,新疆相繼建成新疆油田、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北石油四大油田公司,隨著石油、天然氣的開發,石油化工得到較快發展,已形成獨山子、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各具特色的石化產品生產區。
作為擁有全國煤炭資源儲量40%的能源戰略重地,新疆的煤炭資源開發已進入大發展階段,依托煤炭資源進行的煤電煤化工產業蓬勃興起,一大批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我區煤炭資源開發,一批千萬噸級的煤田相繼開工建設。2014年新疆煤炭產量1.43億噸,比2008年增長2倍以上。
按照國家“三基地一通道”的戰略部署,新疆能源工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工業體系。
資源開發推動發展惠及民眾
在塔里木盆地北緣的輪臺縣,做小生意的徐坤申購到一套價格比市場價便宜一半還多的保障性住房,目前,輪臺縣保障性住房累計解決五類人群1萬多戶住房難題。
輪臺縣民生建設的“大手筆”得益于資源稅改革,改革以來,當地資源稅收入翻了一番,其中超過一半用于民生工程,輪臺還成為新疆第一個高中階段免費教育試點縣。
2010年6月1日,油氣資源稅改革在新疆“破繭而出”。5年來,由從量計征到從價計征帶來的稅收增長,成為自治區財力增長的關鍵動力。新增的財政收入被投入到棚戶區改造、教育、城鄉低保以及廉租房建設等民生工程。
油氣企業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當地企業在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生產生活服務等方面拓展市場獲得發展良機,為新疆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就業崗位。受益于西氣東輸工程,拜城縣財政收入10年間增長了近20倍。
和天然氣相關的石化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新疆第一大支柱產業,創造了當地工業增加值中的近六成,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西氣東輸工程還帶動了交通的發展。中國石油在沙漠里修建的公路和管道伴行路總長度超過了2000公里。其中全長522公里、橫貫塔克拉瑪干的沙漠公路,使和田地區到烏魯木齊的公路里程平均縮短近500公里,被當地人民稱為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注入新活力
7月21日,中國石化新春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掛牌運營,標志著新疆地方企業正式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之前的7月18日,由自治區和中國石油重點推進的合資合作項目——中石油克拉瑪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運營。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中央明確要求,加大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性產品在新疆加工、深加工力度,更多惠及當地。
去年2月,新疆召開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會在全國率先提出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關央企隨即紛紛響應,石油石化領域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工作全面啟動。
此次改制后的新春石油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克拉瑪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向當地上繳稅費兩項加總,新疆每年將獲得逾15億元稅費入賬。
從2011年至今,中石化已經有包括新粵浙煤制氣管道公司在內的6家企業注冊在新疆。2012年成立的塔河煉化公司就實行混合所有制,吸引當地企業合作。
中石油也屢有動作。2012年,中石油、新疆能源集團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了集中于上游業務的紅山油田,1月,中石油新疆銷售公司改為當地注冊。
(據《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