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兩次在長生口伏擊日軍,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三八六旅七七一團參與了第二次長生口伏擊戰。解放戰爭后期,七七一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六軍步兵第十七師。1953年6月5日,第十七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農業建設第六師。
1937年10月1日,三八六旅旅長陳賡奉命率先頭部隊七七二團,自陜西富平出師,東渡黃河,北上開往抗日前線,行至太原,因井陘失守,娘子關、舊關告急,于18日開抵平定。
隨后,三八六旅在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的指揮下,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游擊戰略,迂回戰斗在井陘、平定、昔陽等地,從側翼和后方頻頻打擊進犯日軍。
長生口村地處井陘縣西部的冀晉古道,是石家莊通往太原的必經之路。“太行有八陘,井陘為第一”,井陘自古就是天險,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10月,日軍川岸文三郎第二〇師團和山岡重厚第一〇九師團沿正(定)太(原)路西犯。10月14日,日軍占領井陘后,向娘子關進發。日軍對娘子關正面進攻的同時,還派兵沿冀晉古道經板橋、核桃園、舊關,迂回至娘子關后,對我軍進行夾擊。
10月20日,陳賡率七七二團到達舊關東側井陘境內的支沙口。21日晚,七七二團副團長王近山率三營兩個連,翻山越嶺,夜襲井陘縣板橋西之敵。
三營前身是紅四方面軍的二七九團,以擅長追擊殲敵而聞名。當部隊來到長生口河灘大路時,恰好發現東面板橋方向來了一股敵人,大約有一個連的兵力。
王近山見狀,立即命令戰士們選擇山溝兩側的有利地形,就地隱蔽,等候來犯之敵。
當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時,我軍戰士突然出擊,前堵后截,將敵包圍。軍號聲、槍炮聲、戰士們的喊殺聲響成一片。
戰斗持續了約一個小時,敵人被壓制在長生口的一片空地上。這時,三營副營長雷紹康突然喊了一聲:“沖啊,捉活的!”戰士們聞聲而起,發起猛烈進攻,一舉殲敵50余人,繳獲軍用騾馬4匹、步槍10余支。
長生口夜襲是陳賡率領的三八六旅的抗日第一戰,首戰告捷。此戰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拖延了敵人攻占娘子關的時間。
1938年初,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3萬余人,沿著(北)平漢(口)、(大)同蒲(州鎮)等鐵路線向晉南、晉西發動進攻。其中,日軍第二〇師團和第十四師團一部攻占了風陵渡至河南溫縣之間的各渡河口,第一〇九師團控制了山西離石周圍的河岸,準備渡過黃河,進攻陜甘寧邊區。
八路軍總部命一二九師集中兵力打擊正太鐵路東段井陘地區的日軍,以切斷其后方交通。一二九師迅速通知分散活動的主力部隊,向井陘地區開進,阻擊石家莊方向來的日軍。
2月18日,劉伯承在昔陽縣東20公里的小瓦邱召開全師排級以上干部會議上說:“我們是戰術的創造者,我們要打擊敵人的弱點。倘若敵人無弱點,我們就給敵人制造弱點。”
劉伯承發揚軍事民主,密切聯系戰斗實際,組織干部討論決定采用“圍城打援”的戰術,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即以一部兵力佯攻舊關守敵,但不切斷敵人通向井陘的電話線,迫使其向井陘守敵求援,然后用主力伏擊井陘增援之敵。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殲敵。
2月21日,陳賡率七七一團、七七二團重返支沙口。此時井陘駐有大批日軍,舊關駐有日軍200余人,敵人依仗堅固的工事死守據點。
陳賡迅速將三八六旅主力集結在紅土嶺、白羊溝一帶,命七七二團團長葉成煥率領號稱“夜老虎”的三營,于23日凌晨l時出發,拂曉前趕到長生口村的南山進行戰斗部署;同時派遣一小部分部隊乘夜趕赴井陘城南關附近山地潛伏,偵察敵情;令七七一團派出一連進入核桃園與舊關之間設伏,準備截擊援敵,破壞路基和設施。
陳賡跟戰士們一齊出發。山路崎嶇,氣候嚴寒,戰士們快速進入陣地。在長生口村南山上設伏的三營,頂著凜冽的西北風,匍匐在陣地上。4時許,從舊關方向傳來七六九團佯攻敵人的槍炮聲。6時許,從井陘方向的山道中傳來日軍汽車的馬達聲。緊接著,8輛滿載日軍士兵的汽車急馳而來。
當汽車全部進入伏擊圈時,我軍戰士居高臨下,突然發起進攻。敵人措手不及,亂作一團,有的鉆入車底下,有的從溝坡向上爬,企圖逃跑。我軍戰士發起沖鋒,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僅一個小時,戰斗便告結束。
這次伏擊戰,斃敵130余人,炸毀敵人汽車5輛,繳獲迫擊炮2門、重機槍2挺。日軍警備隊長荒井豐吉少佐也被我軍擊斃。
長生口兩次伏擊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三八六旅指戰員的士氣。之后,一二九師根據毛澤東和八路軍總部指示,迅速在邯(鄲)長(治)公路以北集結,伺機打擊日軍,破壞日軍一〇八師團西進的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