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陽
仲夏,天山南北天藍草碧,風淡云清,正是新疆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60多年來,在廣袤的阿克蘇河流域,兵地雙方同處一片土、同飲一渠水、同唱一首歌……實現了水乳交融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014年,為深入推進兵地融合發展,一師、阿拉爾市與阿克蘇地區成立推進兵地融合發展領導小組,制定《關于進一步推進兵地融合發展的意見》,建立兵地各級聯席會議制度和戰略規劃實施協調機制,加強了兵地經濟、文化、社會、干部人才交流、維穩等方面的融合。
共飲情誼水
7月26日,一師六團職工陳新建打開自家的水龍頭,干凈清澈的自來水“嘩嘩”地流了出來。陳新建激動地告訴筆者:“這自來水不同尋常,是兵地融合的情誼之水。”
六團距離阿克蘇市30公里,是一師團場中距離阿克蘇市最近的團場。長期以來,六團由于受土壤鹽堿含量高、基礎設施滯后等因素的制約,經濟社會發展較為緩慢,職工群眾多飲用澇壩水。
“六團在2005年建成一座每天供水0.17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廠,但近年來河流上游水源遭到污染,水質也受到了影響?!绷鶊F政工辦主任幸海說。
在兵地融合發展共建中,一師、阿拉爾市與阿克蘇地區把解決六團職工群眾飲用水作為重點工程,通過協商,決定從阿克蘇市水務集團自來水二廠引水至六團。
為加快工程的施工進度,六團與阿克蘇市水務集團結成幫扶對子。按照經濟節約、實惠可行、長遠發展的原則,對引水工程具體的線路、擬新建水廠的位置和規模、引水管網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確定了引水工程路線圖。2013年,投資7200余萬元的引水工程開始施工,該工程分兩期進行,包括42.8公里供水主管線及相關配套建筑設施。
2014年12月,六團1.2萬名干部職工群眾喝上了自來水,結束了57年喝苦咸水的歷史。
今年68歲的肖世寬,1957年隨父母來到六團,他經歷了六團職工群眾飲水難的歷史。他激動地告訴筆者:“這項工程是造福子孫、讓全團職工群眾健康生活的民心工程?!?/p>
兵地情誼之水源源流長。2015年4月28日,阿克蘇市至六團第二期飲水工程開工。
六團政委王興東說:“項目完工后,阿克蘇市和六團都將從中受益。屆時,廣大職工群眾喝上和阿克蘇市市民一樣標準的優質自來水,對改善六團職工群眾的生活條件和促進城鎮產業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p>
“推進兵地融合發展是阿克蘇地區和一師、阿拉爾市的共同愿望,我們要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和‘兵地一家人的思想,堅持互利共贏、融合發展的理念,推動形成兵地經濟融合發展、文化交融共建、維穩責任共擔、民族團結共創為一體的融合發展新格局?!卑⒖颂K地委書記竇萬貴說。
攜手同發展
“現在我們啟浪鄉大部分農田實現了滴灌技術,這得益于前幾年一師干部對我們的指導。滴灌技術不但節約水資源,而且棉花畝產量在原先基礎上提高了30%左右?!眴⒗肃l鄉長曹翔說。
2007年,為幫助阿克蘇地區推廣高新農業節水滴灌技術,一師選派優秀干部到阿克蘇地區各縣(市)掛職兩年,幫助當地發展農業。同時,阿克蘇地區也選派了27名基層干部到一師團場掛職,學習自動化節水灌溉技術。
兵地一盤棋,攜手同發展。在兵地融合發展過程中,一師、阿拉爾市黨委主動出擊,充分發揮兵團的特殊優勢,制定各種措施,各部門、團場、企業主動作為,形成了“兵地發展才是真正發展”的思路。
啟浪鄉自1997年建鄉以來,該鄉博斯坦村和二團新二連共用勝利渠灌溉農田。新二連與博斯坦村積極開展合作,相互促進,相互幫助,共同書寫了兵地融合發展的動人篇章。
“隨著兵地融合的逐步深入,雙方的誤會少了,阻礙雙方交流的藩籬破除了,共謀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新二連干部職工群眾和博斯坦村村民對此都深有感觸?!辈芟枵f。
一師各團場還與周邊縣鄉村開展共建活動。四團與烏什縣英阿瓦提鄉開展以“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唱響兵地融合共發展、民族團結促和諧的時代凱歌。四團與烏什縣堅持“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居住、一起維穩”的方針,做到“有事無事常來往、大事小事勤商量”。
2013年,一師、阿拉爾市與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簽訂機采棉技術推廣合作協議,幫助阿瓦提縣推廣機采棉5萬畝。
同時,根據合作協議,一師、阿拉爾市還采取人力支援和資金扶持等方式,對阿瓦提縣機械采收進行適當補貼,投入資金500萬元,長期派3名至5名工作人員到阿瓦提縣機采棉示范區,開展全程技術指導服務,幫助阿瓦提縣提高棉花生產機械化率、降低農牧民勞動強度、提高農牧民收入。
在今后的兵地融合發展上,一師、阿拉爾市黨委書記、一師政委鄒躍斌表示,“一師、阿拉爾市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實發揮‘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作用,按照‘搭建平臺、規劃入手、先易后難、優勢互補、突出重點、務于實效的原則,全方位地扎實推進兵地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力爭形成一個區域內政策實施、行業管理統一的模式?!?/p>
目前,一師、阿拉爾市與阿克蘇地區在人才交流、資源共享、維護穩定等多個層面達成一致。雙方以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載體,實現民族、經濟、文化的大團結和大發展,進一步維護和鞏固了當地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作者單位:一師、阿拉爾市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