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魯城》
氣勢宏大 名家演繹
楚漢相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為了一城百姓,化干戈為玉帛
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歷經數載,勝負已分,韓信十面埋伏,項羽自刎烏江,漢軍席卷江東,楚地望風請降。唯有項羽生前的封邑——魯城,以彈丸之地堅守拒降。滿城義烈軍民,在項羽之叔父、楚將項伯率領下,誓與孤城共存亡。
漢營軍中,諸將皆主張興師討伐。軍師張良、劉邦之妻呂雉則勸說劉邦顧念一城生靈及項伯恩誼,勿要輕動干戈。劉邦遂與張良、樊噲化裝為商販,親探魯城。進了魯城,他們驚訝地發現,盡管強敵壓境,軍民們卻從容不迫,禮儀如常,全無末日將至的恐慌。而魯城父老在危難關頭表現出來的團結一心、舍生取義、威武不屈、誠實不欺也深深打動了他們。
交戰之日,魯城軍民抱著必死的決心嚴陣以待,卻見煙塵滾滾,漢軍縞素而來,旗門開處,劉邦率眾文臣武將,簇擁環護著西楚霸王項羽的棺槨……
其中,杜鎮杰、張建峰將分別出演劉邦,張慧芳、姜亦珊出演呂雉,滬上名角安平將與方旭一道出演項伯。
杜鎮杰:劉邦這個人不簡單,他非常會用人,因其有社會底層的經歷,也不拘小節。劇本為我們演員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開場的時候表現劉邦統領千軍萬馬的氣概,勝利后喝酒慶祝,又表現出他草根階層的隨意。人物非常有個性。為此,我們在唱腔上進行了改進,表現他是從底層出來的一代明君,賦予了劉邦這個人物更深層的表現。這出戲,導演忠于傳統,沒有大制作,劇情很簡單,但是卻挖掘出人物的潛能,豐富了人物性格,具有強烈的歷史感。
■《風雨同仁堂》
女東家樂徐氏不阿諛權貴、不違背仁德初心
師徒聯手百場之后,全新改版
京劇《風雨同仁堂》截取了300年歷史老字號同仁堂最富于傳奇性、觀賞性、趣味性,然而又蘊含著愛國主義情愫的一段故事,再以藝術手段編創成戲。該劇表現了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火焚大柵欄,老藥鋪同仁堂損失慘重。面對著鋪面被燒,藥錢被搶,瘟疫流行,離京避難的大東家病逝歸途,老鋪岌岌的險境,女東家樂徐氏臨危受命,率領全店的藥工,頂住各方面的壓力:洋鬼子的肆虐、洋奴買辦的陰謀、皇宮閹宦的刁難,以及來自內部看不起女人掌權的封建思想的干擾,寧死不做給洋兵、貴人養生的如意長生酒。堅持給窮人趕制除瘟救命的清瘟三寶。同仁堂的東家、伙計一干人,同仁同德,上下一心,歷經成與敗、生與死的種種考驗,終于使同仁堂這塊康熙年間的老匾又冉冉升起,造福百姓,懸壺濟世。
該劇雖然是一出新編歷史劇,但是通過對同仁堂中一干人的塑造,對同仁堂制藥、行事等老規矩的張揚,尤其是他們視同仁堂的信譽為生命,百折不撓、同修仁德的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對今天仍有強烈的時代感召力。
此次演出是趙葆秀、翟墨師徒聯手百場之后的全新改版,二人將聯手飾演樂徐氏。
趙葆秀:簡單地說,《風雨同仁堂》就是寫北京演北京。
當年我接這出戲本子的時候,一看大奶奶的出場年齡是48歲,我當時也是48歲,特別高興。因為我一直想創這樣一個人物——一個年輕的老旦。對我來說很多都要改變。體態、腳步、眼神、化妝要改變,唱腔更要改變。最難改變的是唱腔,要在老旦唱腔的基礎上年輕化,不能唱得那么蒼勁,要有中年女子風韻猶存的感覺。丈夫死了,帶著幼子,不能如一般老旦那么氣勢有力,要有她的凄涼柔美。很難表現。這個人物身上充滿正能量。雖然是從商,但是不會做唯利是圖的事。有愛國情操。這出戲盡管已經歷經10年,還有打磨的余地。因為藝術沒有盡頭沒有終止。
翟墨:在我學演這出戲的過程中,趙葆秀老師不是以教傳統戲的方式來指導我,而是用很開放的教學方式,給我很大的自由度,讓我學會如何體會人物的感情。這出戲幾經修改打磨,每一次復排給我的感受都更深刻。京劇藝術是傳統藝術、國粹,中藥文化也是我們的國粹,拿京劇來演繹中醫文化,尤其是300年歷史的同仁堂藥文化,表現的是一種精氣神,一種民族魂。
■《屈原》
京劇、新劇、詩劇
激情壯烈 ?蕩氣回腸
京劇新生代強勢擔綱
詮釋端午由來
為振興楚國之偉業,左徒屈原力主對內革新除弊,對外聯齊抗秦,為之他起草憲令,修正法度,展示了非凡的治國理政才干。謀略家和縱橫家——秦相張儀不僅幾度破壞楚齊聯盟,而且通過收買靳尚,設詭南后,蒙騙楚懷王,讒害屈原。但在逆境當中,屈原身居廟堂而心憂天下,身居荒野卻顧盼廟堂,執著堅守自己的治國理念。他劍挑楚國政治的失誤,吏治的腐敗,貴族階層的貪婪,甚至劍指楚懷王,怒其不爭、怨其不察、恨其不用、哀其不幸,悲嘆昏聵之君誤國,寒光閃閃,銳氣逼人。在楚國滅亡之際,屈原寧死也不愿離開楚國一步,對國家、君王的忠誠日月可鑒。試圖用一己之凈,換得天下之潔。他不計個人恩怨,為了維護楚國的利益,以身殉國、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留下千古奇恨、千古沉怨、千古悲歌。水柱擎天,英氣斷流。學生宋玉毅然承擔起屈原的重托,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生命之路。
原創新編歷史劇《屈原》是一部“新劇”,“新”在舞美、曲樂與唱腔的創新上;是“詩劇”,劇中大量引用了“離騷”中《橘頌》《國殤》等選段,且唱詞和念白優美如詩;但它更是“京劇”,該劇延續了京劇的美學特征與程式,在人物造型方面,依舊遵循京劇各行當的扮相特點,更加凸顯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與角色定位。
屈原,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他為后世留下眾多不朽篇章,他的信念與人格,理想與追求,更是為后人所銘記。新編歷史京劇《屈原》的出品方北京京劇院和主創團隊,將以飽滿的創作激情、精巧的藝術構思、虛心的學習心態、富于魅力的舞臺呈現精心打造的一部充滿底蘊的作品。
此次演出,屈原由張建峰、楊少彭共同飾演。
張建峰:《屈原》很好看也很難演,屈原的一生濃縮在一臺戲里,人物內心很難把握。扮演屈原這個人物對我來說是一項挑戰。屈原是一個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人物表現上是多方位的。對于我來說,我很年輕,資歷尚淺,扮演屈原這個偉大的人物是有難度的。人物的表現上、尺寸上很難拿捏。在表演的時候,主要聽導演和老師的指導,舞臺上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普通人的心目中,端午節吃粽子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操。在京劇表演上,他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有著濃郁書卷氣的詩人、哲學家。在京劇上如何演繹他的離騷、九歌、天問等等,從表演上來說,作為京劇插切點,非常不好處理。念白也有很大的難度。如果念白上韻,非常拗口不好念;不上韻,就容易像話劇。根據多次改編,目前的臺詞有了京劇的表現力。但是和傳統京劇念白還是有差距的。這個劇目的排演、演出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過程。導演、老師們對我的指導、幫助,讓我順利地完成了對屈原這一人物的塑造。
楊少彭:屈原這出戲可以說是北京京劇院培養青年演員非常重要的一出戲。第一次接觸這么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文學家,挑戰難度非常大。屈原這個人物,在京劇上很少觸碰到。這個人物形象比較難塑造。朱紹玉老師給我們很寬裕的創作領域。他說,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唱出自己流派的風格和自身的特點。這對我特別有啟發。說到塑造屈原這個人物的難點,首先就是他的形體表現。這次的服裝設計帶有楚國的寬衣大袍的風格,形體表現上如果要表現身段,對表演來說有難度,還要走一些甩水袖的動作。在念白上在創作過程當中,老戲的韻口一般朗朗上口,有一定的規律。但是屈原因為是一個新創劇目,念白很難。屈原這個角色對我自己的舞臺表演再創作,對藝術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幫助。感謝領導給我們年輕人這么大的機會,這么大的平臺,讓我們來演繹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宋家姐妹》
情深意重的同胞姐妹,家國情感的繁復糾葛
一年打造,三年打磨,京劇名家、中堅、新秀聯袂出演。
該劇以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為背景,以宋氏家族親情為線索,圍繞著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婚姻展開。通過妹妹宋美齡以支持姐姐宋慶齡當年與孫中山的婚姻為緣相求、姐姐宋靄齡以小報緋聞為手段相逼、弟弟宋子文以被蔣介石釋放為借口相誘、母親以擔憂宋慶齡的安危為由相勸,希望宋慶齡同意宋美齡的婚事。宋慶齡鑒于蔣介石背叛三民主義、屠殺共產黨人,堅決拒絕同意宋美齡嫁給蔣介石,同時利用自己的身份保護共產黨人,從而造成了姐妹親情破裂的故事,謳歌了宋慶齡堅決捍衛三民主義的偉大情懷。
該劇經過一年打造,三年打磨,由程派名角遲小秋飾演宋慶齡,馬派名家朱強出演孫中山,張馨月、張建峰、譚正巖等青年名家聯袂出演。
遲小秋:宋慶齡這個人物不是一個一般的女性,舞臺分量很大。這個人物很適合程派。這出戲在唱腔和音樂上的突破非常突出。朱紹玉老師用連貫的音樂突出了當時那個年代的特點。剛一出場就用大提琴和京胡的合奏,是一個創新,既新穎又有年代感。程派在唱腔的創新上是一個難點。因為觀眾對程派非常了解,創新后是否能接受?從程派傳承這個角度來說,塑造這樣一個現代女性,難度很大。排演之前,我做了大量工作,看了大量資料。我們在創作過程中考慮了很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大段的唱腔很多,將各類唱腔形式融合在一起。演出后,觀眾認可,劇場效果很好。從人物搭配上很有看點,因人設戲、看點豐富、高潮迭起、流派精彩紛呈。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