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杰 ,謝 濤(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車門裝配方式淺析
徐士杰 ,謝 濤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摘 要:隨著國內外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客戶對于整車質量方面要求的不斷提高,車門作為外覆蓋件非常直觀的暴露在客戶面前,其裝配精度直接影響客戶對整車質量的判斷,因此各主機廠在車門裝配的方面一定要重視,既要考慮其裝配精度又要考慮其操作難度,本文針對車門裝配中常用的裝具形式作了簡要介紹和對比,在新車型選擇裝配方式時可以做一些參考。
關鍵詞:車門;裝具;裝配工藝
裝具也叫裝配夾具,是通過對車門、蓋的夾緊、定位后對鉸鏈進行擰緊,并裝配到車身上去,以使門蓋外觀匹配系數具備一定一致性的輔助安裝工具;
從裝具裝配形式上分類裝具可分為:內置式及外置式兩種;
2.1 內置式裝具
2.1.1 定義
即為將裝具放置在門內側,利用門內板進行定位的裝具
2.1.2 內置裝具的定位原理
根據其原理作內置裝具的裝配誤差理論分析:誤差計算:
A:定位銷與定位孔配合公差:0.2→0.1;定位銷與定位孔位置公差:0.1→0.1;
定位銷與定位孔的加工誤差:0.05→0.05;B:定位型面與側圍周邊輪廓公差:0.5 C:門外板相對門內板的相對公差:0.75所以,內置式車門裝具最大裝配誤差為:A+B+C=0.1+0.1+0.05+0.5+0.75=1.5mm
2.1.3 內置裝具的誤差吸收方法(圖一)
(1)以后門與側圍邊做為基準確保后門與側圍間隙,誤差累積到前門與后門間隙;(2)以后門前沿做為基準,調整前門,確保前后門間隙,將誤差累積到前門與翼子板處;(3)以前門A柱側邊做為基準調整翼子板,誤差累積到大燈、前保處;(4)調整大燈以吸收各匹配誤差。
2.1.4 內置裝具對其它部件的要求
(1)門分總成在檢具上以內板定位孔進行定位,進行品質檢查,以確保門內板與外板的壓合穩定性;(2)門分總成與裝具的接觸面要盡可能的多,以有效地分解裝配產生的扭動。(3)因內置式裝具將門的裝配誤累積在前大燈處( ± 1.5mm),所以前大燈與翼了板的配合需要手工進行調整,此時只有調整前大燈來滿足翼子板、發蓋與大燈、前保的配合,所以大燈的安裝孔要具有調整量,建議調整量±1.5mm。
2.1.5 內置裝具的風險
(1)在四門裝配更多的交車標準是外觀間隙,對內間隙未做更多的要求,所以以內間隙定位,后期存在重復調整的現象;(2)裝配時都是以后門向前依次調整,誤差全部累計到前大燈處,最大誤差為:1.5mm,對機蓋、大燈裝配調整影響較大,總裝交車困難。(3)部分車型在設計階段未考慮內置裝具用的定位孔,只能依靠型面定位,其定位方式更不穩定,故如計劃用內置裝具的話,必須在產品設計階段反饋,要求產品增加相應定位孔。
2.2 外置裝具
2.2.1 定義
將裝具放置在門外側利用門外板進行定位的裝具。
2.2.2 外置裝具的定位原理
根據其原理作外置裝具的裝配誤差理論分析:
誤差計算:A:定位銷與定位孔配合公差: 0.2→0.1;定位銷與定位孔位置公差:0.125→0.125;定位銷與定位孔的加工誤差:0.05→0.05;B:門滾邊的輪廓公差:0.5
所以,內置式車門裝具最大裝配誤差為:A+B=0.1+0.125+0.05+0.5=0.775mm
2.2.3 外置裝具的誤差吸收方法(圖二)(1)以后門與側圍邊做為基
準確保后門與側圍間隙,誤差累積到前門與后門間隙;(2)以后門前沿做為基準,調整前門,確保前后門間隙,將誤差累積到前門與翼子板處;(3)以前門A柱側邊做為基準調整翼子板,誤差累積到大燈、前保處;(4)調整大燈以吸收各匹配誤差。
2.2.4 外置裝具對其它部件的要求:
(1)車身上要有尺寸與門位置尺寸穩定的定位孔,用于定位外置式裝具,以提高定位尺寸。(2)門分總成在檢具上以外板邊定位,進行品質檢查,以確保門壓合后外形尺寸的合格性。(3)門分總成合格率及一致性要求較高,對門的功能尺寸有較高的要求。
2.2.5 外置裝具的風險
外置裝具通過對型面的調整直接控制車門的裝配質量,以實現車門安裝狀態的高度一致性,基本沒有風險。
3.1 投資對比
內置裝具:投資較少,且整改容易,后續調整量大。
外置裝具:投資較大,整改困難。對其它部件要求較高,后續調整量小。
3.2 精度對比
內置裝具:(1)利用型面定位精度不高,需調整量較大;(2)對門的夾緊點少,裝配時的應力克服困難;(3)白車身交車以外觀間隙做為標,存在基準轉移誤差。
外置裝具:(1)定位精度高;(2)裝配的一致性高;(3)能有效暴露門總成的問題。
3.3 柔性化對比
內置裝具:體積較小,搬送方便,在多車型混線生產的快速切換較快。
外置裝具:外置裝具體積較大,如多車型混線生產時,外置裝具的快速切換難以實現,需通過增加安裝工位的方式保證生產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