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各種聲音此起彼伏,需要保持深化改革的定力,抓住關鍵問題和主要矛盾,把那些根基性的改革落到實處,改革就能綱舉目張,就能越走越順
全面深化改革在成功走過開局之年后,已經步入了2015年這一關鍵之年。
到“十三五”結束時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2015年必須基于這一目標,對已有改革的推進情況、經驗教訓作出準確評估,提出切實可行的“十三五”規劃。
2015年的全國兩會,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對開局起步的情況作回顧與總結,并就關鍵之年需要著力落實的重大舉措做出部署。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要求在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市場機制兩個方面齊頭并進。截至2014年底,新一屆中央政府累計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700多項,僅2014年一年就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00多項。在中央政府的帶動下,各級政府也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數量作為加大改革力度的一項重要工作。
審批可以取消,服務必須跟進;權力可以下放,監督不能放松。否則簡政放權的“紅利”,就有可能被那些政府背景的、從事“前置審批”業務的“紅頂中介”蠶食。絕不能出現政府下放了權力,社會整體交易成本不降反增的情況。
財稅體制改革要突出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理順治理體系、充實各層級治理能力,對內來說,需要合理劃分不同層級的事權與財權,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制度;對外而言,則需要增加預算制定與執行透明度,依法發揮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作用。
貨幣金融領域的改革,市場化和有序開放的方向已經確定,重點在于風險防控機制的完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審議通過了《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制度出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這一制度的出臺將有利于利率市場化等相關改革的穩步推進,但其本身同樣也有注意防范誘發銀行風險的問題。應當綜合考慮各金融子領域的風險與改革要求,始終注意改革的協同性、穩健性。
國企改革要堅定正確的方向,保持清醒的思路。讓市場約束而非行政命令在國企決策者面前“硬起來”。還應當進一步鼓勵混合所有制條件下的國企決策與激勵機制改革。
構建開放經濟體制方面,我國面臨的國際壓力越來越大,在為與不為之間應當有桿秤。凡當為且必為之事應當早為,理順“倒逼機制”,盡快將外部壓力轉變為制度改革的“紅利”。對那些不能為之事,應當確立并明示原則,形成“按原則行動”的開放姿態,保持與國際機制“透明互動”的形象。
民生、法治、生態等方面的改革也都不能忽視。各種聲音會此起彼伏,需要保持深化改革的定力,把住全面,抓住關鍵問題和主要矛盾,把那些根基性的改革落到實處,改革就能綱舉目張,就能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