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金霞,于海蓮,張學華,徐玉華,程秀華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人文關懷護理對門診耳鼻喉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①
沙金霞,于海蓮,張學華,徐玉華,程秀華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對門診耳鼻喉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220例門診就診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一般耳鼻喉科護理常規,實驗組在一般護理常規的基礎上另加用人文關懷護理,向患者發放自制的《自我效能調查問卷》,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在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后的自我效能總體評分。結果:給予人文關懷護理的實驗組的自我效能總體評分明顯高于僅給予一般護理常規的觀察組,通過加用人文關懷護理,患者的依從性明顯提高。結論:能夠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增強患者的體檢和保健意識,能夠有效做到疾病的預防,提高疾病的早期診斷率,減少疾病的復發。
人文關懷;門診;耳鼻喉;自我效能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和護理觀念的轉變,優質的護理工作不僅表現在專業的業務水平方面,人文關懷也在漸漸成為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耳鼻喉科疾病存在著與其他科室不具備的專科特征,門診的護理工作專科性也很強,對患者給予人文關懷,能夠使就診患者的滿意度提高,門診投訴率降低,同時改善門診就診環境。自我效能是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班杜拉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執行某個任務的主觀判斷,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是自信心的一種體現。自我效能能夠影響個體執行任務時的行為和完成任務的信心以及努力程度,并直接影響到該任務的結果[1]。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依從性越好,臨床治療效果越明顯,疾病預后越好,復發率越少。本文旨在將人文關懷應用到護理學中,遵循自我效能的理論框架,通過對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門診220例就診患者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對耳鼻喉科門診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隨機抽取2012-01~2014-05我科門診的就診患者220例,其中耳病92例,鼻科75例,喉科53例,女106例,男114例,年齡10~75歲。所選患者無心理疾病、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將2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10例。兩組在年齡、文化層次、性別、既往病史、原發病與目前病情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耳鼻喉科常規護理,耳鼻喉科專科宣教和基本心理護理。實驗組:給予上述對照組的護理內容的基礎上,遵循自我效能理論框架,針對不同患者增加用人文護理內容,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2.1 人文關懷的實施方法
(1)護理人員接待患者時態度可親,與患者交流時使用禮貌用語,適當的使用肢體語言如攙扶、拍肩等動作,主動詢問患者病情,在詢問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做一簡單的評估,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患者交談,像親人一樣囑咐患者要按醫囑服藥,定期復查,根據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結合患者的年齡、文化背景等,告知其生活作息中需要的注意事項,如戒煙戒酒,規律作息等,用身邊的已康復患者的例子來鼓勵就診病人,增強患者對疾病治愈的信心。(2)耳鼻喉科疾病的專科性很強,很多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不深,有些檢查可能會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如內窺鏡檢查過程中需要插管,患者過程中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很多患者因此中斷檢查,影響就醫過程,護理人員要在檢查前詳細向患者介紹檢查中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及減輕不適癥狀的方法,能夠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檢查中可邊操作邊與患者交流,鼓勵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及呼吸情況,如有異樣及時處理。(3)此外,就診環境也是人文關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候診區以影音形式播放科普教育片,發放宣傳教育手冊,使患者對耳鼻喉科的疾病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科普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及治療方法,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輕松就診接受檢查。宣傳體檢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體檢意識,做到疾病的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此外,在診室內適當的播放一些輕音樂,擺放簡單的植物裝飾等,也有利于舒緩患者的緊張情緒[2]。
2.2 判定標準
對抽取的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的220例患者發放自我效能調查問卷,自制《自我效能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按醫囑服藥情況,癥狀緩解情況,定期復查情況,疾病預后情況,生活作息的執行情況。
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包分析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調查問卷》結果比較 (%,n=110)
人文關懷指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關懷人的精神生活和生存狀況,對人性和人的價值加以肯定。我國傳統的護理模式溝通較為單向,主要表現為“護士講,患者聽”的狀態,對患者的心理變化關注比較少,較缺少人性化。將人文關懷應用到護理工作中,給護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方法和理念,打破了傳統的護理模式,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對門診就診患者給予足夠的關心、愛護和尊重。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執行某個任務的主觀判斷,是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是自信心的一種體現形式。它能夠影響到個體執行任務時的行為和完成任務時的信心以及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并直接影響到該任務的結果。自我效能高的人對周圍環境發生的各種變化有控制的信心,能坦然地面對周遭環境的起落,并以積極的態度處理問題,通常能夠保持較好的健康習慣,這種健康習慣對于疾病的防治、診斷、預后都具有重要的意義[3]。本研究將人文關懷應用到護理學中,結果顯示,給予人文關懷的實驗組患者在按醫囑服藥情況,癥狀緩解情況,定期復查情況,疾病預后情況,生活作息的執行情況等自我效能方面較僅給予一般護理常規的對照組有明顯的提高,二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能夠說明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能夠顯著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綜上所述,將人文關懷應用到護理工作中,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助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廣泛推廣。
[1]Bandura A.Self-efficacy.In:Ramachaudran V,editor.Encyclopediaof human behavior[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4,71-81
[2]王秀梅,范秋霞. 人性化服務的內涵及在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6):1036
[3]張媛,王克芳.自我效能理論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28):73-74
沙金霞(1968~)女,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主管護師。
程秀華(1967~)女,黑龍江佳木斯人,本科,副主任護師。E-mail:chengxiuhua@163.com。
R473.7
B
1008-0104(2015)01-0140-02
2014-06-20)